常書偵
兒時看《水滸傳》,總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那些梁山好漢們,一個個五大三粗,脾氣火暴,但偏偏頭上愛戴花,如病關索楊雄“鬢邊愛插芙蓉花”,阮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朵石榴花”,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讓我頗感新奇與不解。
據史料記載,宋代統治階級對簪花極為重視。宋真宗在位時,每年的暮春,他都要宴請百官,在喝得微醉時,便命內廷侍臣上花。此時,那些內廷侍臣就手托金盤,畢恭畢敬地端上早已經備好的名花來。內臣先給真宗戴花,然后給親王、宰相戴花,他們戴的都是名貴的千葉牡丹花。其余臣子,自己動手,從金盤中取花戴上,當然,他們戴的都是一般的牡丹花。
風流天子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從駕的臣僚、儀衛,也都賜花簪戴。他賜給貼身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一朵小小的簪花,成為皇宮禁苑的特別通行證。在宋代重要的史料筆記《鐵圍山叢話》里,對此有詳細的記錄。每逢重大節慶,例如郊祀回鑾、宮廷會宴和新進士聞喜宴等,皇帝都要賜花給臣僚。皇帝賜給臣僚們的簪花還分品位:生辰大宴用絹帛花;春秋兩宴用羅帛花;陪同皇帝游玩的小宴,則用珍巧的滴粉縷金花,等等。賜花時,還要按照官員的品階決定多少。端的是:尊卑有序、多寡有數。這些,都是宋徽宗親自制定的規矩。
而在民間,每到花季,男人更是效仿官員們紛紛簪花。真可謂:宋朝無處不戴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