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毅
高三沖刺的最后一個月,忙碌而激動,但更多的是忙亂和苦悶。老師決定“忙”里偷閑,舉辦一次主題班會:圍繞“什么時候最空虛”展開討論,讓學(xué)生盡情傾吐內(nèi)心的苦悶。下面是同學(xué)們列舉出來的“空虛時刻”。
——拿到測驗分數(shù)的時候,一臉茫然,內(nèi)心極度空虛。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成績卻如此不堪入目?這樣的學(xué)業(yè)離重點差十萬八千里,我到底該怎么辦?如果用“痛苦”概括內(nèi)心的感受,顯然還不夠準確,空虛可能更形象些。
——回到家,望著忙碌的母親和整日喋喋不休、不時激勵自己的父親,我吃飯都顯得心不在焉,感到異常空虛。
——晚上,從習(xí)題堆里“爬出來”,用涼水洗把臉,覺得精神好多了。可往床上一躺,滿腦子就像過電影,什么亂七八糟的“鏡頭”都出來了。怎么生活中有那么多煩惱事,我才17歲,這樣下去絕對不行。越是這么想,心里越空虛,于是開始失眠。
——越是熱鬧的時候,我就越感到空虛。其實,我的成績還好,但不知為什么,老覺著心里沒底。
——和老師、家長、同學(xué)還有朋友鬧別扭的時候,我最空虛。我這個人原本很開朗,可每到這些時候,就會不知所措,心里頭那種空蕩蕩的感覺難以用言語表達。
——我現(xiàn)在似乎還不知道或者說還沒有真正體驗過空虛的滋味,也許,高考過后,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都會感到空虛。因為朝夕相處三年的我們終究要分開,離別的滋味一定伴隨著失落與空虛!
幾乎每個學(xué)生都“深刻”地描述了自己的空虛,老師聽完后,只用一句話作了點評:“年少本無事,所謂空虛,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他的話還沒說完,全班同學(xué)已暈倒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