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類對甜的普遍欲望,讓糖成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母乳中的糖分,給了嬰兒吮吸的動力;糖是青少年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能量;小小的一顆糖,是孩子破涕為笑的理由;郁悶時吃上一顆糖,心情會慢慢好起來,覺得生活還有甜蜜美好的一面,還有奔頭……另一方面,吃糖也可能會導致齲齒、肥胖、骨質疏松乃至糖尿病等種種不利健康的因素,導致現在不少人得了“恐糖癥”,談糖色變,避之唯恐不及。其實萬事萬物都有利弊兩面,關鍵看你怎樣“用”。那么,怎樣吃糖才是科學的、健康的?在11月25日“世界糖尿病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同關注。
◇ 糖真的是罪魁禍首?
把糖說成糖尿病的罪魁禍首,這是認識的誤區。吃糖并不是糖尿病的直接因素,糖尿病是因為胰島分泌發生了異常。當然糖尿病患者應忌食甜食與糖;另外過度吃糖會減少體內脂肪消耗,導致肥胖發生。專家指出,普通人除了正常飲食外,每天攝取60克以內的精糖,對健康有益。
◇ 多吃糖:衰老?年輕?
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適當吃糖可以讓人年輕,因為從甘蔗中提出來一種物質可以抗衰老,但是過量吃糖會破壞人體酸堿平衡的狀態,促使細胞老化,所以不能過量長期吃糖。
◇ 不吸收的卻是好糖
一般認為,食物當中不能吸收的東西就不是營養物質,近年來的研究卻顛覆了這一傳統認識,很多種不可吸收的糖也對健康非常有益,這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豆低聚糖、纖維素等。這些物質不能被人體吸收,但作用卻不小。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讓代謝產生的廢物快速穿腸而過。這樣的糖雖然不能轉化成能量,卻能為結腸中的益生菌提供食料,通過益生菌轉化為結腸本身可以利用的營養——短鏈脂肪酸。
◇ 這樣吃糖能苗條
最新研究顯示:進食纖維食物后吃糖有減肥效果,而且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這是因為,當吃下纖維時,纖維中的阿拉伯糖會組織酵素分解糖分,這些未分解的糖分隨后會送到大腸由微生物分解。此過程將制造出大量有機酸來減慢肝臟代謝脂肪,可達到減肥的效果。
◇ 用糖拯救健康
大量吃甜食雖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少量吃糖可以緊急補充。不好好吃早飯的人,臨近中午時常會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吃點甜食,就能快速恢復大腦功能。
人醉酒的時候,喂點白糖水,可以有效解酒、醒腦,降低酒精對身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