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榮 張有錄
河西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傳播系 甘肅 張掖 734000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中小學生占全國中小學生的絕大多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頭戲應在農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進入學科課堂教學實踐中,農村中小學也是如此。將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課程進行有效整合,應用于農村中小學,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真正整合的關鍵在教師,其具體實施情況和效果也就必然取決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能力。
為了適應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為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指好路、架好燈,結合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能力培養現狀,課題組一行5人于2009年6月初至7月上旬期間,對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現狀做了一些調查。
此次調查主要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以問卷形式進行,輔助以訪談、座談、電話采訪、實地考察、文獻查閱等多種形式。
在隨機抽樣過程中抽取肅南縣紅灣小學、民樂縣洪水小學、民樂縣洪水初級中學以及張掖市所屬甘州區2所中學、2所小學等中小學作為抽樣對象,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調查對象為農村中小學各學科教師,座談對象為各中小學各學科骨干教師,訪談對象為各學校負責人、縣市教育局教研室負責人、個別學科教師。
在調查過程中還查閱了縣市教育局關于農村中小學教師基本情況及其現狀的相關資料。
調查所涉及范圍包括地理、化學、計算機、歷史、美術、生物、數學、物理、英語、政治、語文等11個學科。
通過調查,以期能較全面地了解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現狀,了解農村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及其掌握該能力所需具備的技術技能與教學能力的情況,分析和總結經驗,發現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獲得好的對策和措施,為農村中小學教師整合能力培養策略的提出作出科學分析。
通過調查獲得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相關的第一手資料。此次調查在農村小學發放問卷60份,回收57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87.72%);在初級中學發放問卷80份,回收73份(回收率91.25%),其中有效問卷64份(有效率87.67%)。也就是說,在中小學總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問卷130份(回收率92.86%),其中有效問卷114份(有效率87.69%)。通過整理與學科教師座談內容、與學校負責人的談話等資料,獲得文字敘述報告1萬多字。數據獲取后,通過歸納整理,統一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通過分析處理,結合實地考察、文獻資料查閱,從中發現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表1 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科教學缺失內容分析

表2 影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效果的因素比較分析
對表1和表2交叉分析,并結合訪談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在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教師認為在學科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的最為凸顯的因素是教學理念水平。許多農村中小學教師未能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手段應用到課堂中,更多地將教學效果的好壞歸結到學生學習習慣和個體差異方面。
從表3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遍反應“創新意識不強、缺乏創新能力”。
從表4中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教師怕影響學生考試成績,其中,小學教師占24.4%,初中教師占18.7%,在所有的調查選項中排在第二位。可見,農村中小學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害怕影響學生考試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束縛著他們的手腳,這樣也就使相當一部分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創新素質偏低,教學觀念還比較落后。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學習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去反思,不斷更新觀念,將在各渠道接收的教育教學培訓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

表3 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因素分析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強調通過整合創設新型的教學環境,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目標,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1]。

表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最擔心因素分析

表5 初中不同職稱的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

表6 小學不同職稱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

表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資料來源頻數統計
從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農村中小學各學科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理解膚淺,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使用的都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過簡單的鼠標點擊來播放或呈現內容,簡單地認為在課堂上應用計算機、在課堂上應用課件演示教學就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根本沒理解整合的實質;從教學結構上來看也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沒有體現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從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層次來看,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整合層次較低,還停留在課件的簡單應用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封閉式的整合階段,還沒有到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2]。
從表7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農村中小學教師可利用資源主要依靠互聯網和一些教材,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少之又少。對網絡資源過分信任,忽視其他教學資源,這樣必然制約課程整合深度,很難實現開放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結合表3可以看出,課程整合中資源還有一個被忽視或者說是沒有引起重視的人力資源的建設。資源的建設都呈現出重視物質資源而忽視人力資源建設[3]。筆者認為在資源建設中要加大人力資源建設,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缺乏與同行的交流,缺乏與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的交流,缺乏專家學者的指導,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他們就會走好多彎路,甚至是走錯路。因此,人力資源的匱乏也是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筆者通過調查雖然發現農村中小學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還不能完全涉及所有問題,在此只是拋磚引玉,引起廣大學者和教育管理者對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的進一步關注。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對傳統教育模式、教學方式方法的一種革新,涉及我國教育領域內很多復雜的深層次的問題,受到應試教育、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和制約,離整合教學的真正實施還有差距,尤其是在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信息技術與整合能力的欠缺與不足,需進一步加強和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到應對的措施和對策,真正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能力,實現課程整合才是要追求的,只有這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才能落到實處,教育信息化才能早日實現。
[1]陳燕,王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的若干問題[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
[2]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3]榮華.加強教育信息化應用管理,提高教師信息素質[J].教育探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