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祥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市朝陽區,100812)
煤炭工業是澳大利亞礦業中最大的行業,在澳大利亞礦業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其工業總產值達到335.86億澳元,雇傭人數達到26911名,出口值為545.26億澳元,是澳大利亞礦業中最大的創匯產業。
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工業的勘查投資快速增長,從2000-2001年度的41.2百萬澳元快步上升至2008-2009年度的297.3百萬澳元,9年間澳大利亞煤炭工業的勘查投資增長了621.6%。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工業勘查投資增長狀況見表1。
據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2009年資料,截至2009年底,澳大利亞探明經濟證明的煤炭資源儲量為392億t,占世界煤炭總儲量的6%。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儲量探明增長情況見表2。按目前的生產規模,澳大利亞的煤炭儲量能夠生產117年。澳大利亞煤炭主要分布在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兩州各占澳大利亞煤炭總儲量的53%和42%。

表1 近10年澳大利亞煤炭勘查投資 百萬澳元

表2 澳大利亞煤炭經濟探明的資源(EDR*)儲量 億t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一直就是世界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國之一。澳大利亞煤炭產量從1990-1991年度的166.6 M t穩步上升至1999-2000年度的239.4 M t,年均增長率達到4.1%。進入21世紀,澳大利亞煤炭產量增長勢頭有所放緩,煤炭產量從2000-2001年度的258.2 M t緩步上升至2008-2009年度的333.6 M t,年均增長率為3.3%。在進入21世紀以來的9年中,澳大利亞平均生產煤炭298.6 M t/a。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各年度煤炭產量見表3。

表3 澳大利亞煤炭產量M t
多年來,有許多家公司在澳大利亞開展煤炭開采運作。目前在澳大利亞開展煤炭開采運作的礦業公司主要有必和必拓三菱聯盟公司 (BHP Billiton M itsubishi A lliance),格洛斯特煤炭有限公司(G loucester Coal Ltd),盎格魯煤炭持股澳大利亞有限公司 (Anglo Coal Holdings Australia Ltd),斯特拉塔煤炭投資澳大利亞有限公司 (Xstrata Coal Investments Australia Pty Lim ited)等。
2009年,澳大利亞在產的煤礦約有100座。其中,產能逾1000萬t/a的煤礦有5座以上,包括布爾格科爾、皮克唐斯、古涅拉/里弗賽德、布萊爾阿索爾和布萊克沃特等。2008年澳大利亞主要煤礦產能如表4所示。
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煤炭 (黑煤+褐煤)總消費量一般保持在100~125 M t/a之間 (其中,黑煤消費量在50~60 M t/a)。進入21世紀,其煤炭總消費量有增加趨勢,但總體增幅不大,8年中平均年增幅不超過2%。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總消費量見表4。

表4 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總煤炭消費量 M t
多年來,澳大利亞一直是世界重要的煤炭出口國。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量保持在110~170M t/a。進入21世紀,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量呈穩定增加的態勢,見圖1。

圖1 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出口走勢
傳統上,澳大利亞煤炭的出口市場主要有: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馬來西亞、英國、法國、荷蘭、丹麥、意大利、德國、中國香港、巴西、巴基斯坦等。進入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的出口市場主要有: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荷蘭、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近5年澳大利亞煤炭的出口流向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見,日本、韓國、印度、中國臺灣是澳大利亞煤炭四大最主要的出口市場,2008-2009年度,出口到上述4國或地區的煤炭數量分別占澳大利亞煤炭總出口數量的40.1%、13.6%、9.3%和8.8%。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生產產值與效益逐年增大。以煤炭出口創造的價值為例,2000-2001年度,澳大利亞出口煤炭為193.5M t,創造價值達到107.99億澳元;到2008-2009年度,出口煤炭量為 261.6 M t,創造價值達到546.56億澳元,8年間,煤炭出口量增加了35.2%,而創造價值則增加了406.1%,效益極為明顯和突出。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每年煤炭出口創造價值如表6所示。

表5 近5年澳大利亞煤炭出口流向M t

表6 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煤炭出口價值 億澳元
澳大利亞煤炭產業是個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與世界主要產煤國相比,其存在以下方面的優勢。
5.2.1 資源優勢
據 “BP能源統計2009”資料顯示,2008年,世界主要煤炭資源國煤炭儲量分布如下:美國煤炭儲量為1089.5億t,中國煤炭儲量為622億t,印度煤炭儲量為540億t,俄羅斯煤炭儲量為490.88億t,澳大利亞煤炭儲量為368億 t,烏克蘭煤炭儲量為153.51億 t,哈薩克斯坦煤炭儲量為281.71億t,南非煤炭儲量為304.08億t,波蘭煤炭儲量為60.12億t,哥倫比亞煤炭儲量為64.34億t,世界煤炭儲量總計為4113.21億t。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煤炭儲量 (煙煤和無煙煤)僅列美國、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之后,位居世界第5位。
5.2.2 產能優勢
2008年,世界主要煤炭生產國煤炭產量 (此處煤炭既包括黑煤,也包含褐煤)分布如下:中國煤炭產量為2782M t,美國煤炭產量為1062.8M t,印度煤炭產量為512.3 M t,澳大利亞煤炭產量為326.5 M t,俄羅斯煤炭產量為326.5 M t,南非煤炭產量為250.4 M t,印尼煤炭產量為229.5 M t,德國煤炭產量為192.4 M t,波蘭煤炭產量為143.9 M t,哈薩克斯坦煤炭產量為114.7 M t,世界煤炭總產量為6714.9 M t,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煤炭產量僅低于中國、美國和印度,位居世界第4位。事實上,至少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澳大利亞的煤炭產量就一直位于世界第4位。
5.2.3 勞動安全
多年來,澳大利亞是世界煤炭安全生產最好的國家之一。以2006年為例,澳大利亞煤炭行業每百萬工作小時的死亡人數不到0.5人,是世界上煤炭生產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僅是同期美國死亡率的1/3。
5.2.4 勞動生產率
澳大利亞煤炭工業的勞動生產率在世界主要產煤國中屬上等水平。與世界第二大產煤國和具有較高煤炭生產效率與技術的美國相比,2008年,美國采煤行業有工人86859名,生產各類煤炭 (包括褐煤)10.63億t,人均生產煤炭1.224萬t/a。而2008年,澳大利亞采煤行業有工人約30000名,生產各類煤炭 (包括褐煤)4.02億t,人均生產煤炭1.338萬t/a,由此可見,澳大利亞采煤業勞動生產率還高于美國。又據近期澳大利亞煤炭協會和美國能源信息管理署資料顯示,2005年,澳大利亞煤炭開采行業生產率每工時生產原煤為7.8t,而2005年,美國每工時生產原煤僅為6.36t,2006年為6.26t,2007年為 5.69t,2008年為5.41t,也說明澳大利亞采煤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于美國。
煤炭生產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CH4,煤炭利用更是會產生大量的CO2。在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以及澳大利亞受氣候變化影響日趨明顯的環境和背景下,澳大利亞煤炭生產也越來越引發國內一些人士的異議。煤炭無論是用于發電,還是用于冶煉鋼鐵,都將產生大量CO2,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澳大利亞每年出口大量煤炭,在一定意義上又對氣候變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是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典型表現。鑒于此,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反對黨人士提出,澳大利亞應放棄煤炭生產,放棄煤炭出口,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支撐國內的電力等能源需求,用實際行動來減緩氣候的變化等等。盡管放棄煤炭生產和出口在短期內是不可能或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一些反對黨人士和相關政治家或民眾的聲音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著未來澳大利亞煤炭業的發展速度和走向。
2008年12月15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碳污染減少計劃 (CPRS)白皮書正式公布,確立的澳大利亞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是到2020年,澳大利亞CO2排放在2000年基礎上減少5%~15%。長期目標是到2050年,CO2排放在2000年基礎上減少60%。由于煤炭利用是目前澳大利亞溫室氣體產生的主要方式之一 (煤炭貢獻占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2.1%),因此,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未來一段時間,在碳捕獲與地質貯藏技術尚不成熟前,煤炭在澳大利亞國內的利用很可能會受到這一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制約,煤炭利用的成本也會不斷增加。據澳大利亞煤炭協會2009年5月8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碳污染減少計劃的實施,將對澳煤炭工業的生產成本和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在計劃實施的頭10年,將使16個煤礦提前關閉。到2021年,煤炭行業因額外的成本負擔將使直接和間接用工人數減少10000人,煤炭產量也將減少。
澳大利亞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而其中相當一部分煤炭資源又分布在兩州的優質土地地區或附近。受兩州政府保護優質土地政策及立法的影響,兩州部分煤炭資源的開發將受到優質土地保護政策的重大影響,使部分煤炭資源難以得到充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據澳大利亞礦產工業調查報告,2007年數據顯示,2000-2001年度,澳大利亞礦業平均每一個雇員勞動力成本為74965澳元,到2006-2007年度,礦業平均勞動力成本已上升至119968澳元,6年間上升了60%。煤炭行業是澳大利亞礦業最大、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礦業用工成本的不斷增加也就代表煤炭行業用工成本的不斷增加。
煤炭生產,無論是露天開采,還是井下開采,都要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在澳大利亞生態環境處于相對比較脆弱的特殊背景下。澳大利亞過去多年的煤炭生產,已經對一些地區、流域產生了不利影響,如地下水的異常變化等。在加強自然環境保護呼聲日趨升高的趨勢下,澳大利亞未來的煤炭生產和利用很難不受其影響和干擾。
澳大利亞的煤炭產品,約有75%用于出口,澳大利亞煤炭工業的發展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國際市場煤炭價格的高低。盡管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市場煤炭價格總體上保持著上升態勢,但在未來若干年內,煤炭價格的走向實難預料,特別是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的不斷利用,很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間范圍內,導致國際市場煤炭用量的減少,進而導致煤炭價格的不斷走低或明顯起伏。
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產國和第一大煤炭出口國。澳大利亞每年向國際市場出口的煤炭,占世界煤炭總出口量的30%左右,對緩解國際市場特別是東亞地區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發揮著重要作用,澳大利亞是世界煤炭市場最重要的貨源國。
盡管在未來若干年內,澳大利亞在煤炭的生產和利用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挑戰,但總體上,我們認為,機遇會大于挑戰,澳大利亞煤炭產業仍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
(1)根據國際能源局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近年預測,到2030年, 世界能源需求將比2007年提高40%,而同期煤炭的需求將增長53%。另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署近年預測,盡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會大大增加,但在未來20年內,煤炭仍會是主要的動力來源,到2030年,世界煤炭消費仍會比2006年有49%的增長。
(2)澳大利亞CCS(碳捕獲與貯藏)技術和世界CCS技術的發展,可為煤炭的進一步利用創造光明的前景。
(3)新的煤炭利用技術,包括煤炭氣化技術的發展也可為煤炭進一步利用拓展新的空間和動力。
(4)近年來,由于投資的加強和一系列改擴建工程項目的相繼完成,澳大利亞煤炭生產、運輸和出口設施不斷完善和發展,可為澳大利亞煤炭進一步生產和出口提供良好保障。
(5)澳大利亞煤炭資源豐富,可為煤炭生產奠定堅實的物質保障。
(6)東亞地區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緊缺區之一,隨著東亞地區的經濟復蘇和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包括對煤炭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盡管各國和地區受溫室氣體減排的約束,煤炭使用量可能會受到抑制和影響,可能會有更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但在短期內,至少在未來10~20年內,煤炭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并將可能繼續在能源消費中占據較大的比重 (目前,在世界電力生產中,煤炭產生的電力占41%;天然氣占20%;水利占16%;核能占15%;石油占6%;可再生能源占2%,筆者注)。
(7)在鋼鐵和錳金屬生產中,煤炭仍然是無法替代的原材料,等等。
中國和澳大利亞同是世界重要的煤炭生產國,對世界煤炭市場的供需關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加強對澳大利亞煤炭工業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加強與澳大利亞煤炭工業的合作與投資,有助于兩國煤炭產業深化交流、互通有無與相互提高,有助于兩國共同應對和把握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