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波

國美控制權的最后決戰中,職業經理人通過股權投票方式獲得留任,家族一方也得以否決稀釋家族股權的增發計劃。對股東和企業來說,是“贏”還是“輸”尚不明朗,但對中國家族企業的發展來說,其“示范”效應則如同余音繞梁。
當初,大股東力排眾議留用職業經理人,最后卻被“落井下石”,讓部分家族企業心頭一緊。2008年末,黃光裕被捕曾一度引發國內富豪移民潮。因此亦有人擔憂,黃陳之爭可能對中國家族企業引入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進程產生負面效應,以致阻礙中國私營企業長遠發展。
當蔣經國的特使向南懷瑾咨詢3位“儲君”誰可擔當大任的時候,南懷瑾想了想,平靜地說到,“李登輝吧,他沒有后代。”就國家政權而言,中國人早已經拋棄家族繼承制,但對企業來說,中國家族企業的公眾化道路卻充滿坎坷。
“挺黃”聲后的憂思
屁股決定腦袋,支持黃光裕的企業家明顯占多數。
2010年8月4日,身陷囹圄的黃光裕發出一封要求召開股東大會罷免陳曉的函件,拉開國美控制權之爭的帷幕。之后的兩個月時間內,雙方展開電視辯論,還利用網絡為自己造勢,更不放過對對手人品和行為方式的指責。除了沒有奧巴馬那樣的天才演說家被發掘之外,不論從本質還是形式來看,黃陳之爭無異于一場股市的總統大選。
兩個月以來,在浙江私營企業界各種沙龍和論壇上,到處可以聽到對黃光裕的同情之聲和對陳曉的口誅筆伐。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對記者表示,根據一項對浙江家族企業的調查,大多數老板都對黃光裕報以同情,頗有兔死狐悲之感。
“很明顯,一些家族企業開始有擔憂。”楊軼清說,很多老板在關注黃陳之爭時也開始考慮自己的家族企業引入職業經理人的問題,有的索性把引人職業經理人看成“引狼入室”,擔憂職業經理人“奪權”對家族造成的傷害和富二代“崽賣爺田心不疼”沒有任何不同。
和潮商、晉商等商幫相比,浙商應該說是中國家族企業中最開放的一個群體。本世紀之初,正是這個群體最早提出了對“富二代接班”的質疑,同時很多浙商企業開始“百萬年薪”招聘職業經理人到家族企業擔任要職。
目前,據浙商研究會的數據,浙江省的私營企業中,70%是家族企業,只有三成左右開始引入職業經理人,包括CEO和總裁這樣的“二把手”“三把手”職位。“空降經理人在浙商企業發揮得并不理想。”去年年底,浙商研究會計劃發動一次名為“最佳拍檔”的評選活動,最終評選出浙商群體中“合作最愉快”的家族企業擁有人和職業經理人搭檔。這個活動最終胎死腹中。經過在浙江省內外的多次調研,研究會發現這個活動根本做不下去,并非活動缺乏資金,而是實在選不出這樣一對“最佳拍檔”。楊軼清介紹,有的企業家一點也不愿意談和經理人的關系,看得出來,并不融洽,有的甚至坦言希望合同終結讓職業經理人走人。
“浙商都在關注國美,國美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國內最早提出“浙商”概念的楊軼清認為,家族企業標準包括兩方面,一個是資本家族化,根據家族占據股權和投票權的比例判定,一個是管理家族化,即家族成員占居要職,只要符合其一便可以稱之為家族企業,國美基本上符合兩個標準。
包括楊軼清在內的一些學者表示,目睹了國美的控制權爭奪風波,國內私營企業的創始人群體可能不再會像以前那樣熱衷引進職業經理人,這可能是黃陳之爭最大的負面效應。目睹陳黃之爭的大戲,有浙江企業家坦言,職業經理人畢竟是“外腦”,不懂得創業的艱辛,也不知道守業的責任,尤其是在中國職業經理人普遍缺乏信托責任的情況下,更是應對職業經理人提高警惕。讓“富二代”得到更多的歷練,培養成CEO,可能是目前最為安全的方式。
廣東地區的一些潮商則更加尖銳,有人認為國美是潮商企業中最公眾化的企業,黃光裕在公眾化的道路上走得有些遠,超出了潮商所能夠駕馭的范圍,所以才會有控股權之爭的風波出現。還有家族企業人士的話更值得玩味:中國社會只有官商傳統,而沒有信托責任傳統,職業經理人恐怕只有兩種,一種是學歷造假分子,還有一種是野心家。“挺黃”聲后的種種擔憂看似不無道理,為本來充滿荊棘的中國家族企業公眾化前路蒙上一層陰影。
矛盾的潮商黃光裕
實際上,潮商企業的確是中國家族企業中最重財富延續、最具家族色彩、最重鄉土情意的企業家群體。不論是之前注資重組中關村項目,還是隨后的增持國美股權以備戰最終投票,潮汕商幫都對黃家盡可能提供支持。
潮人是對潮州和汕頭地區外遷族群的統稱。雖然該地區隸屬于廣東省,但潮汕人既不會說也聽不懂粵語,同時,雖然潮汕方言屬于閩南語系,但潮汕人同樣也不會說也聽不懂福建話。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說潮州話的潮汕人總是很團結,漂泊在外經商比較容易組成潮汕商幫。很多潮汕人聚在一起只需喝上一杯功夫茶,就會找到合作賺錢的機會,就像私募基金的投資經理見到了北美商學院的MBA校友。目前,全球潮人近3000萬,多以經商為業,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多以家族企業為主。
多年研究潮商企業的汕頭大學華商研究所所長、教授黃燕對本刊記者表示,在浙商、晉商、徽商等中國各大商幫中,潮商最精于發揮家族力量,企業資本結構和實際管理中的家族色彩也相對較重,但黃光裕屬于開明并且有氣度的一種。
暫且不論國美最初上市初衷為何,從國美IPO之后的道路來看,黃光裕本人并不排斥公司公眾化和職業經理人制度。2006年,黃光裕在并購了永樂電器后,決定留用“敗軍之將”陳曉作為職業經理人。其時,黃光裕家族的好幾位成員都表示反對,認為不應當把這樣重要的職位留給外人,即便不任用家族成員,也應當任用一起創業的“舊部”。同時,一些熟悉黃光裕的潮商朋友也對黃光裕進行“勸諫”,認為作為上海人的陳曉可能過為“精細”,未必適合在潮商的家族企業發展。
4年后,陳曉在黃光裕身陷囹圄之時倒戈伐黃。陳曉和國美管理層的一系列動作都相當“精細”,以港股適用的法律來判斷,陳曉關于股票增發等一系列“去黃化”動作卻都屬合法。9月28日的最后股權投票最終對決亦是英美證券法律常有形態,在跨國私募資本的指點下,“海派”的陳曉深諳此道。
盡管是“開明派”,但黃在引入職業經理人和現代企業制度時也只是有“形”無“神”。聲音略有點粗,說話語速急促,惜字如金,參加電視節目,會被漂亮的主持問得像一個靦腆的男孩,這是國美內部對黃光裕的印象。但黃流傳最廣的形象則是梳著標志式“老大頭”,看得出來用過很多摩斯,讓人容易聯想到舊版的電視劇《上海灘》。江湖氣重,講義氣,黃光裕也用這個經商和管理企業。
對經理人,黃光裕以義氣籠絡。黃光裕給自己配邁巴赫轎車,也依同樣配置給陳曉買一

輛。考慮到上海人吃不慣北方菜,黃還讓家庭廚師每天給陳曉烹制南方菜。但實際上,國美的大事還是由黃光裕最終“拍板”,陳曉一定程度上只是執行者。在黃光裕眼里,自己看中企業的規模效應和資本運作的威力,屬于戰略家,而精明的上海人陳曉注重門店盈利和供應鏈管理,屬于戰術家。
義氣取代公司制度,基本的公司原則也被騰挪換位。黃光裕入獄前,一直極力擴充董事會的權力,包括股東大會關于增發的一般授權也授予了國美董事會。但董事會權力過大,當自己淪為階下囚失去對董事會的控制時,董事會就會反過來驅逐自己,在很多人看來,黃光裕最后作繭自縛。
此外,被黃家詬病的股票期權激勵早在2005年就在國美內部有過相關計劃,但黃光裕并未“兌現”。黃家和管理層從此亦心生芥蒂。黃入獄后,陳曉隨即對管理層重許期權,黃氏“舊部”焉有不從之理。熟悉國美的人對記者表示,從國美上市開始,黃光裕其實是—個矛盾體。他想做大,想擴張,引入職業經理人要走公眾化的道路,但他也不愿意放棄對家族企業的控制權。
制度是家族的“防火墻”
2010年9月28日,中國家族企業治理歷史上的重要節點。
在當天股權投票中,網絡對陳曉聒噪的指責和對貝恩資本的民族主義情緒并未轉化為實打實的股權投票。除反對增發的提議之外,黃家絕大多數提議未獲通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其提名不當。股民買的是國美未來,鄒曉春律師出身,行業經驗遠不能和陳曉并論。同時,在受夠了大股東的“氣”的小股東看來,黃燕虹如果加入董事會,則會讓本來已經公眾化的國美走向倒退。
顯然,家族企業公眾化就如離弦之箭,伴隨著職業經理人逐漸“做實坐穩”,想要收回無異于在21世紀復辟“帝制”。實際上,“背叛”黃家的并不只是陳曉一個人,而是包括黃光裕舊部在內的集體“背叛”。黃光裕入獄后,包括王俊洲和魏秋立等在內的黃氏舊部都轉向陳曉,總共105名職業經理人集體倒戈,黃家痛心不已。在黃家后來的聲明中,不難從措詞中看到對“背叛”那種難以抑制的憤怒。
有人尖銳地指出,如果真是針對黃家的奪權,不可能所有舊部都“背叛”,最終的結果是股東的理性選擇。股價似乎說明一切,就在股東投票結果出爐的28日,香港市場上國美股價一度大漲6%,至收盤漲4.62%,報2.49港元,成交7.65億港元。
觀察家認為,如果是10年以前,出現企業創始人被逮捕的情況,這家企業八成會倒閉,中國改革開放后的企業史就是這樣一部“倒閉史”。但國美創始人坐牢,企業卻可以正常運轉,這說明國美的職業經理人和現代公司制度保護了國美,也保護了黃家所掌控的那一部分股權不至于貶值。
潮商研究專家黃燕對記者表示,就企業公眾化而言,黃光裕是潮商的表率。整個潮商群體來看,引入職業經理人遠遠不足,一定程度制約了企業發展。以深圳為例,盡管深圳有約200萬潮汕人,但真正的“大老板”并不多,較大的企業一般都是8000萬到1億以內的企業。對此,一名潮商曾對記者表示,當企業做到一定階段,必須要采用IPO,以及并購等融資和擴張手段,但一些家族成員的財務能力僅限于“管賬”,要去資本市場搏殺還有相當距離,最終索性也放棄了做大做強的念頭。
說到潮商,除了李嘉誠、黃光裕、泰國正大的謝氏家族之外,恐怕就要算中國互聯網產業“一哥”馬化騰了。馬化騰的成功剛好是因為其有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騰訊內部根本看不到潮汕企業的痕跡。騰訊的股票中,馬化騰本人所持股份不到10%。公司戰略上的整體運作主要交給了職業經理人劉熾平。騰訊的市值數年內暴增,也正是始于其大規模引入職業經理人,開始向互聯網縱深層面加速擴張。
除對于企業本身的發展之外,職業經理人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護家族成員。美國投行被稱為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但并沒有幾大投行CEO被收監的例子。正是因為黃家并未建立完全規范的公司制度,也沒有讓職業經理人真正承擔應有權責,所以才導致家族成員個人和一些商業違法行為“脫不了干系”。在這個意義上,黃光裕的3項罪名和14年刑期應該是給那些排斥現代企業制度的家族企業最好的提醒。
“比爾·蓋茨的兒子可能對寫軟件代碼一竅不通。”楊軼清說,黃陳之爭會引發家族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擔憂,但企業自己最終是家族化還是公眾化不是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客觀的需求。
成長,不只在中國
李志軍
人們喜歡拿“成長”來形容中國。
而其實,換個角度,如跳出中國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筆者剛拿到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至9月26日,中國股市(上證綜指)今年以來的跌幅已經達到-20.57%。而同期,卻仍有一些市場在以欣欣向榮的姿態展現本國的經濟發展,比如巴西的跌幅只有-0.57%,俄羅斯的股市漲幅為3.34%,而印度的漲幅更是喜人,達到14.77%。
的確,這就是令世界投資者為之興奮的新興市場的典型代表。而加上中國,這四個國家被稱為“金磚四國”。全世界的成長,不只在中國。
人們常說“狡兔三窟”,說的是,天上有老鷹,地上有野獸,兔子為了生存,通常要在覓食的區域內挖有多個洞穴。而投資亦是同樣的道理。
正是從這個角度講,盡管第一批QDII的出海或許讓很多投資者依舊很受傷,但從趨勢講,走出去是正確的選擇。投資者需要加以鑒別的,是入市的時機以及投資的市場。選擇更加細分化股市相關度又不高的投資標的,才可能在獲取收益的同時,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事實上,2008年次貸危機后,全球經濟的恢復呈現出兩種局面。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的復蘇進程十分緩慢;與之相反,以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即“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呈現出快速而強有力的反彈。把時間拉長至過去的十年中,“金磚四國”中的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的股市,都獲得了接近甚至超過A股的收益率。而從2005年至2009年的數據來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復合年化收益率分別是29%、11%、20%和21%,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復合年化收益率只有-1%。
目前,主流國際機構對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比較樂觀。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已經將全球2010年經濟增長預期由3.9%上調至4.2%,其中發達經濟體將增長2.3%,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率將超過6.3%,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真正的“領頭羊”。
這一切,都在朝著高盛公司在全球經濟報告中預言靠近。預言說,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
而你,缺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