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
慢性酒精中毒可以引起軀體功能障礙和精神癥狀,腦梗死為較重要的軀體功能障礙之一。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酒精中毒并發腦梗死患者23例,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3例均為男性患者;年齡31~65歲,平均(38.6±7.4)歲;初飲酒年齡最小為16歲,平均(23±5.5)歲;飲酒史7~43年,平均(18±8.5)年,按“飲酒量(g)=飲酒數量(m1)×酒精度(%)×0.8”計算,日平均飲酒量為(270±85)g。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2-R慢性酒精中毒診斷,并經CT/MRI確診為腦梗死,符合中華醫學會1995年制定的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1]。
1.2 臨床表現 全部病例發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記憶力減退,計算力判斷力下降,少數有較嚴重的精神障礙,如幻覺、妄想等;急性起??;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其中肌力<Ⅲ級者12例,>Ⅲ級者11例,言語障礙10例,頭痛嘔吐9例,意識障礙8例。
1.3 CT/MRI表現 MRI或發病48小時后CT顯示梗死面積>20cm,或者梗死范圍大于同側大腦半球1/2者,為大面積腦梗死。本組病例根據梗死面積大小分為大面積腦梗死組與非大面積腦梗死組,大面積腦梗死組10例,其中額顳頂葉4例,顳頂枕葉3例,顳枕葉2例,頂枕葉1例;非大面積腦梗死組13例,包括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
大面積腦梗死組與非大面積腦梗死組平均飲酒時間、平均飲酒量比較見表1。
表l 大面積腦梗死組與非大面積腦梗死組平均飲酒時間、平均飲酒量比較(±s)

表l 大面積腦梗死組與非大面積腦梗死組平均飲酒時間、平均飲酒量比較(±s)
注:P<0.01。
分組 平均飲酒時間(年) 日平均飲酒量(g)大面積腦梗死(n=10) 22.0±7.5 334±94非大面積腦梗死(n=13) 14.3±8.7 234±83
大面積腦梗死組較非大面積腦梗死組平均飲酒時間長,平均飲酒量大,兩組比較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所有患者給予擴血管、腦細胞活化劑及對癥支持治療,存在腦水腫者給予脫水降顱壓,同時均給予較大劑量的B族維生素和/或納洛酮,其中1例大面積出血性腦梗死轉腦外科行去骨瓣減壓術。療效按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研究組制定的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評定,基本治愈6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5例,無變化及死亡2例,基本治愈加顯著進步占69.56%;其中大面積腦梗死組基本治愈1例,顯著進步4例,進步2例,無變化及死亡2例,基本治愈加顯著進步占38.5%。
腦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好發于老年人。近幾年來,年輕人的腦梗死發病逐漸增多,其病因較為復雜,主要有早發性腦動脈硬化、酒精中毒、心臟疾病、腦動脈炎等[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飲酒人群逐年上升,慢性酒精中毒病人也隨之增加,且以中青年為主。因此酒精中毒所致腦梗死具有年輕化的特點,本組資料也表現出這一特點。國內報道,從開始持續飲酒至出現慢性酒精中毒,通常需5~10年時間[3]。出現慢性酒精中毒的快慢與飲酒量呈正相關性。本組病例平均發病年齡為(38.6±7.4)歲,平均飲酒量為(270±85)g。大面積腦梗死發病率為34.6%,較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中大面積腦梗死的發病率(10%)明顯增高[4]。本組病例的亞組分析表明大面積腦梗死的發生與飲酒時間的長短和飲酒量的大小有明顯的關系,飲酒時間長,飲酒量越多,易于發生大面積腦梗死;酒精性大面積腦梗死治療效果優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大面積腦梗死患者,后者死亡率高達41.7%[4]。但由于樣本量較少,結論還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慢性酒精中毒從多個方面促使腦梗死的發生。長期中等量或大量飲酒可使血清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降低,促使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5]。長期飲酒使皮質醇、腎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腎上腺素活性增強,導致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增高,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酒精中毒還可使腦血流的自動調節功能障礙,血流量減少,速度減慢,可增加血細胞比積,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礙,減低紅細胞的柔韌性,促使腦梗死的發生。暴飲后的急性酒精性木僵以及不合適的睡眠體位,使顱外血管受壓,干擾血流,也可促進腦梗死的發生。因此,節制飲酒,防治酒精中毒,對降低腦梗死的發病有重要意義。
長期飲酒可引起B族維生素的缺乏,因而酒精中毒性腦梗死治療時,應加用較大劑量的B族維生素,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酒精中毒時內啡肽釋放增加,內源性阿片肽活動增強。納洛酮作為特異性阿片受體阻滯劑,對急慢性酒精中毒均有治療作用,故可協同使用,甚至可以用于酒依賴的戒酒治療。從持續飲酒至出現慢性酒精中毒的過程中,患者常每天在一定的時間飲用一定量的酒來維持其心理、生理需求,無明顯的精神、軀體和社會功能的障礙,稱為習慣性飲酒或穩定性飲酒。如在這個時期及時給予干預,可明顯降低慢性酒精中毒的發病率,進而減少酒精性腦梗死的發病。
綜上所述,慢性酒精中毒性腦梗死具有年輕化特點,發生大面積腦梗死比例高,治療時應同時予較大劑量的B族維生素和/或納洛酮;倡導新的酒文化,節制飲酒,防治酒精中毒,減少年輕人腦梗死的發病。
[1]陳清棠.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張昕紅,姜彩霞,馬文濤.年輕人腦梗死臨床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9(6):670-671.
[3]楊景泉,趙云峰.新疆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礙的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1993,5(增):136.
[4]靳楠,包禮平,魯西九.大面積腦梗死的預后[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199l,8(3):178.
[5]宋風英,張一中,曲風云.慢性嗜酒者血脂、脂蛋白、載脂蛋白A-1的測定及其意義[J].中級醫刊,1997,3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