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珍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是指成年患者牙周組織和牙髓組織均發生病變,且病變相關聯,使牙齒受到雙重實質性損害[1]。該病為口腔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中,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呈上升趨勢[2]。臨床上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同時存在著牙髓病和牙周病兩種實質損害,表現錯綜復雜,所以治療相對較為困難。我院口腔科在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了220例(286顆牙)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經過對癥治療之后,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為2006年1月~2009年10月就診于我院口腔科門診的220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共286顆牙。其中,男性患者119例,155顆牙,女性患者101例,131顆牙;年齡39~77歲,平均62.8歲,286例患牙中,前牙41顆,前磨牙71顆,磨牙174顆。所有患者就診時均有自發性、陣發性的牙痛,具有冷或熱刺激痛,還有定位不準確的牙髓炎表現等,患者患牙均為I~II度松動。
1.2 診斷標準 本組患者中有91例118顆患牙為原發性牙髓根尖周病繼發牙周病,其診斷標準為:①患者牙髓無活力或其活力異常;②患者的牙周袋和根分叉區的病變局限于個別牙齒;③患者的根尖周病變的連接牙周骨質被破壞呈燒瓶形,而鄰牙的牙周基本正常或病變輕微;本組中有69例90顆患牙為原發性牙周病繼發牙髓病,其診斷標準為:①牙齒近期出現牙髓炎癥狀;②患牙有深達根尖區的牙周袋或較為嚴重的根分叉病變;③X線片顯示患牙有廣泛的牙周組織破壞或根分叉病變;④患牙未查出引發牙髓病的牙體硬組織疾病;本組中有60例78顆患牙為牙周病變與牙髓病變并存,其診斷標準為:兩者發生于同一個牙齒,各自為獨立病變[3]。
1.3 治療方法 首先,按照患者病情的不同先對其牙髓、牙周病進行治療,配合使用合適的抗生素。然后根據患者病變類型分別治療:原發性牙髓根尖周病繼發牙周病的患者首先采取根管治療術,具體過程為先給予30ml/L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沖洗其牙周袋,并對其牙周袋進行刮治,再上派麗奧,并含漱西帕依固齦液,換1~2次。根管充填時使用氫氧化鈣碘仿糊劑結合牙膠進行根管充填,調牙合減輕,消除牙合創傷;原發性牙周病繼發牙髓病的患者中的冷熱敏感者要在行牙周病的基礎治療潔治、刮治,然后牙周袋內上派麗奧,含漱西帕依固齦液,1周后復診,癥狀緩解者可對暴露的根面脫敏治療,楔狀缺損充填治療;對于牙周病牙髓病并存患者要進行徹底的綜合治療。
所有患者在完成治療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并進行定期復查。對于牙周出現炎癥的患者要重新沖洗、潔治或刮治。
2.1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有效+好轉)/牙顆數。有效:臨床癥狀消失,牙周癥狀得到控制、牙周袋深度接近正常,牙松動度減少或恢復正常,無叩痛,咀嚼功能良好,X線片示牙槽骨有重建,根尖周病變已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轉:牙齒的自發痛消失,輕叩痛,牙齒松動度有改善,牙周袋深度變淺,X線片顯示牙槽骨僅部分修復,咀嚼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有自覺癥狀,咬合無力,叩痛,牙齒松動度等無變化或加重,牙周袋深度無變化或加深,牙周癥狀及不能行使咀嚼功能,X線片顯示牙槽骨未能修復或骨質吸收進一步加重[4]。
2.2 總體治療效果 治療后,118顆原發性牙髓根尖病繼發牙周病變牙,有57顆有效、49顆好轉,有效率為89.8%;90顆原發性牙周病變繼發牙髓病變牙,有49顆治愈、28顆好轉,有效率為85.6%;78顆聯合性病變牙,有30顆治愈、21顆好轉,有效率為65.4%。

表1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效果比較
牙周炎和牙髓炎都是口腔科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分別單獨發生在牙周和牙髓兩個不同的組織,但是因為這兩個組織在解剖結構上有相通之處,故可相互感染。牙髓牙周聯合病變患者的牙周袋內和感染牙髓內部一般都存在從厭氧菌感染為主的混合感染,兩者的感染又會互相影響和擴散。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在臨床上一般分為三種情況:原發性牙周病繼發牙髓病、原發性牙髓病繼發牙周病及牙髓和牙周聯合疾病。本組患者多數為中老年人,因為大多數中老年人未接受牙周的維護,其牙齦、牙槽骨多已萎縮,根面暴露從而引起根面齲。患者牙周袋較深和根部分叉暴露,而細菌又從副根管進入牙髓,這就形成了逆行性牙髓炎。對于牙髓牙周聯合病變的治療,一般復診次數多且療程長,所以臨床上應耐心向患者解釋該病的治療特點。否則,就會出現中老年患者因各種原因不按時復診或不重視所導致的治療失敗[5]。
要診斷牙周-牙髓聯合病變首先就是要弄清患者原發病于牙髓、牙周或二者皆有,這是臨床診斷與治療的基礎。筆者結合臨床經驗及本研究的實際情況,認為病原位于牙周患者的臨床變現為:具有一般的牙周癥狀,還有牙齒無齲,無修復體等牙髓病癥狀,X線顯示其牙槽嵴頂點水平或垂直吸收;病原位于牙髓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具有一般的牙髓癥狀,還有反復牙周膿腫發作史、牙周溢膿等牙周病的癥狀,且其X線片顯示患者牙根尖、根周骨質疏松,常有從根尖周區至牙槽嵴頂逐漸變寬的表現;而病原同時位于牙周、牙髓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既有深及牙髓的齲洞或充填物,其牙髓表現為炎癥、變性或壞死,且又可見牙周寬大的盲袋,X線片顯示從根尖至牙槽嵴頂連續性破壞。對于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復雜的臨床表現,就需要醫生的明確診斷及患者的早期治療、良好的配合和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本實驗在對癥治療并正確護理后,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最終,286顆牙中,治愈有效的136顆牙,好轉98顆牙,無效52顆牙,有效率為81.8%。
[1]張崢.牙周-牙髓聯合病變90例綜合治療分析[J].河北醫學,2008,30(10):1648.
[2]李洪梅.根管治療術在老年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09,31(8):944-945.
[3]張舉之.口腔內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56-267.
[4]李秉琦,溫玉明.口腔疾病治療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54.
[5]尼比耶木,西熱力.中老年人牙髓牙周聯合病變的綜合治療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09,22(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