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珂
地處通化市長白山系老嶺山脈的北麓、吉林省的東南部。海拔493米,年平均氣溫5℃,全年無霜期136d,年日照率56%,土地面積15195平方公里,所轄7個縣(市、區)117個鄉鎮,人口225.4萬人。
通化市是碘缺乏病重病區,有碘缺乏病人56754人,患病率為2.52%,其中地方性甲狀腺腫56588人,患病率為2.51%;地方性克汀病166人,患病率為0.007%。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缺碘造成機體碘營養水平不足所表現的一組有關聯疾病的總稱。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等。兒童和婦女是受碘缺乏危害最主要的人群。
為了解和掌握通化市學齡前兒童碘營養水平狀況,我們對全市3000名3~6歲兒童進行了兒童碘營養水平的調查和分析。
1.1 調查對象 在7個縣(市、區)70個鄉鎮隨機抽取3~6歲學齡前兒童3000名。
1.2 方法 采用國際組織提出的簡化分度方法(即0.1.2度分類)觸診檢查兒童甲狀腺腫;采用砷鈰催化分光光度法進行尿碘檢測;采用氧化還原直接滴定法檢測兒童家庭中食用鹽的碘含量。
2.1 兒童甲狀腺觸診結果 共檢查3~6歲學齡前兒童3000人,檢出甲狀腺I度腫大154人,II度腫大38人,腫大率為6.40%。
2.2 兒童尿碘檢測結果 此次調查共檢測3~6歲學齡前兒童尿樣1400份。尿碘中位數245.2μg/L,尿碘值小于100μg/L的尿樣182份,占檢測總數的13.00%。見表1。
2.3 兒童家庭中食用鹽碘含量測定
共采集兒童家庭中食用鹽樣3000份。合格率為97.71%。
碘是機體合成甲狀腺素不可缺少的原料。甲狀腺素有三大生理作用:維持機體能量代謝和產熱;促進體格發育;促進腦發育。碘缺乏可造成甲狀腺素合成減少,影響生命活動和體能下降,使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體格發育落后、性發育落后、身體矮小、肌肉無力等。兒童碘缺乏最明顯的表現是甲狀腺腫大和智力低下。甲狀腺腫大是機體對缺碘的適應與代償。3~6歲學齡前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十分迅速時期,對碘的需要明顯增加,極易遭受碘缺乏的危害。碘營養水平低下,甲狀腺腫大的情況仍然存在。如不及時糾正,將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造成長期的的損害。

表1 通化市3~6歲學齡前兒童尿碘頻數分布
在我國1017萬智力殘疾患兒中,有80%歸因于碘缺乏。我國規定3~6歲學齡前兒童每天碘供給量應在120μg左右。尿碘的排泄量可以用來代表碘的攝入量。此次調查顯示:吉林省東部山區有13%的學齡前兒童尿碘值低于正常范圍,說明碘攝入量不足,需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食鹽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提高兒童碘營養水平的主要措施。足量有效的碘供應是保證兒童大腦發育正常、減少弱智兒童的重要措施。衛生部門負責技術指導、監測、碘鹽的衛生監督和防治效果評估等工作;鹽業部門負責加工、供應足夠的合格碘鹽;工商部門和公安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碘鹽質量監督工作。加大對販賣私鹽的打擊力度;教育、殘聯、婦聯、新聞、交通、鐵路等部門都要按照有關規定,積極投入碘缺乏病的預防工作中,形成合作體系,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這項工作。
加強宣傳和健康教育是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手段。建議相關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全民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的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參于消除碘缺乏病的自覺性。
定期對碘缺乏防治效果進行評估是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內容。及時掌握防治工作經驗教訓,找出差距和不足,為修訂工作計劃和改進措施提供依據。
加強兒童的科學補碘是我們終身的任務。針對性的補碘和健康行為的指導,是消除碘缺乏病、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