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一腳踏進了同里。
嘗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出門,左轉(zhuǎn),竟然進了人家客廳。說,這就是退思園。上下幾級臺階,已身在內(nèi)宅,好直接!嗬!輕移蓮步,竟豁然開朗——精致的中庭,蘭桂飄香??腿说脑⑺谡胺剑舷聝蓪印m旑^設觀景閣。站在這格子間,好像立于風口浪尖,但又覺身處足以應對風雨之方舟。院內(nèi)景致纖毫畢現(xiàn)。丟個繡球,串繩不離手,可以讓球兒在人頭上蹦跳哦。
急急下到園中。就站在了園中戲臺上。對過是石舫——鬧紅一舸。誰鬧紅了誰的心思?魚兒排隊去往何方,哪是開始,何為終結(jié)?
互為舞臺的,還有戲臺對過、石舫側(cè)畔的“菰雨生涼”廊間小屋。夏日午后,與荷同眠,與所有園中人的無隔閡之情趣,盡在這逼仄的美人睡榻旁的“西洋方鏡”中。鏡中有戲,戲中有你。
寂寞中的內(nèi)心喧囂,隱忍中的春情悸動,盡在退思園。
一腳踏進戲。不容分說,不由自主。同里人的戲劇情結(jié)古今一貫。
水邊,豎吹簫的是一名光頭男子,他的茶吧就在水邊。播撒在水面的音樂分外清洌誘人,好像能洞穿人的心思。
從怎么搖蕩也滴水不沾衣裳的手搖船上岸,不知何時離了河邊,像在夢里水鄉(xiāng)徜徉,陡聽耳畔聲聲道情——廣場戲劇《珍珠塔》。
陳王道嫁女的史實也確有其事,方卿見姑,翠娥贈塔,九棵松樹也“點頭”稱許。陳翠娥的一段唱詞:“不容人者人不容,不尊人者人不尊。到頭來得了金印失人心,眾叛親離怎立身?”使方卿深受感動,最終“窮不失志,富不癲狂”。老百姓就是這么個愿望。
戲中的景點就在不遠的鄉(xiāng)里、鎮(zhèn)上,他們的后人,曾經(jīng)的物事,還都在這,這里就是同里,一個劇情還在發(fā)展著的同里。
戲里戲外,進退自如,窮富不墜青云志,好一座退思園,好一個同里水鄉(xiāng)!
且走且看,你方唱罷我登場。夢里水鄉(xiāng),戲里同里。你的前世今生可以在這里駐足。誰來過?誰留下?誰走了?誰還會再回來?我們的人生可以在這里鋪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