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財經日報》刊登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的文章指出,保持低農產品價格,實際上是補貼富人;提高農產品價格、補貼低收入群體,則是富人消費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并以此改善收入差距。許善達建議,應將“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方針改變為“保持農產品價格較長期適度提高”,通過價格手段提高農民收入。建立補貼低收入群體的財政政策,替代補貼農業生產。許善達分析說,“保持農產品價格較長期適度提高”,對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具有深刻意義。由于農產品低定價、農民工低工資等價格手段,“三農”領域仍在為中國發展提供資源支撐。農業產值約為GDP(國內生產總值) 的20%,但扣除各種費用(化肥、農藥、電、水等),實際約為GDP的10%,這10%由占人口約60%的農民進行分配。而國有企業年增加產值約占GDP的30%,就業人數不到人口的3%,且國有企業利潤幾乎全部歸企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