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李春楊
(1.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載人航天總體部,北京 100094;2.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
安全生產對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樹立良好企業形象至關重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為了在航天器總裝、測試、試驗(AIT)過程中實現科學、規范、高效的安全管理,改變以往安全管理工作中缺乏系統性、條理性的工作內容。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引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按照體系的特點和要求組織日常安全生產工作。本部門是實施各類航天器總裝與專業測試、環境工程試驗與可靠性研究的技術實體,在星船總裝與專業測試、環境試驗、環境模擬設備的研制等方面獨具特色。本文對在航天器 AIT過程中建立與實施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研究,為更好地應用和進一步完善該體系提供參考。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思想及運行基礎是系統化的“戴明模型”(亦稱 PDCA模型)。按照“戴明模型”,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可分為計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改進(act)4個相互聯系的環節[1-3]。
體系核心內容是根據管理學的原理為企業建立一個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框架,以持續改進的思想指導企業系統地實現其既定目標。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共有 17個要素[4]:1)“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總方向和宗旨;2)“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計劃”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主線;3)“職業健康安全法律及法規要求”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執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準則;4)“目標”是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的具體化,是針對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每一方面可測量的具體指標;5)“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是為實現目標所作的具體部署和行動安排,是目標的實施計劃;6)“機構和職責”確定所有員工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作用、職責和權限;7)“培訓、意識與能力”使員工具備安全意識和完成與職業健康管理體系相關工作任務的能力;8)“協商與交流”是為了充分調動廣大員工和其他相關方參與組織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積極性,使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變成全體員工共同的事業;9)“文件”是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支持和指導;10)“文件與資料控制”是控制文件和資料的適用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所做的建立和保持工作;11)“運行控制”是對控制措施風險相關聯的運行活動進行監督管理;12)“應急準備和響應”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失控,或在其他緊急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隨之引發的疾病和傷害;13)“績效測量與監測”是對日常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常規監測和測量;14)“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是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避免或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15)“記錄和記錄管理”是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客觀事實的文字或數字記載,是審核的證據;16)“審核”是評價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向最高管理者報送審核結果,以此作為管理評審的依據;17)“管理評審”是自我完善、自我約束、改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行為的過程。這17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這一有機整體。每個要素都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相互之間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如圖1所示。
為正確把握每個要素,只有從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整體出發,剖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才能夠深刻理解每個要素在整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領會每個要素的本質內涵[5-7]。

圖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素間的關系Fig.1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element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對各項日常生產和管理活動進行規范設計,確定遵循的原則和實現安全管理的目標。具體建設過程分為初始評審、體系策劃、體系運行、認證審核4個階段。
1)初始評審準備
① 成立安全管理部門、協管部門和配合部門領導組成的體系評審組;
② 指定員工代表參與初評工作;
③ 確定初始健康安全評審范圍,覆蓋第三方認證范圍;
④ 實施評審前收集評審所需資料并選擇初評方法,制訂初評計劃。
2)初始評審過程
經過各初審小組的初始評審工作,收集到AIT過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信息,分別為:
① 辨識危害因素,進行風險評價,給出風險級別,策劃風險控制措施;
② 獲取、識別適用于本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并評價其符合性;
③ 評估現行管理制度包括程序、規章、規程、作業文件,內部標準也包括相關其他體系文件;
④ 對事故、危害事件資料進行分析、評價;
⑤ 對相關方的意見、要求及員工建議進行分析;
⑥ 評價、分析管理制度和其他相關體系標準的差異。
3)初始評審意義
通過綜合運用現場觀察法及資料統計分析法進行安全管理現狀評估。辨識出生產活動中的危害事件及危害因素,結合辨識的危害確定風險評價的方法,計算出不同風險等級,給出下一循環的輸入及風險控制措施的輸出。識別和評價出本部門的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總結原有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如在特種設備、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方面存在職業病防治法規的符合性差距和安全生產法符合性方面的缺陷。通過初始職業健康安全評審工作,為本部門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整體策劃提供依據。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策劃包括:方針,組織機構,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目標、指標、管理方案,法規和其他要求、運行控制程序和文件策劃等工作。
1)方針策劃
方針策劃體現本部門的工作特點、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總的指導思想以及實施與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推動力,作為管理的工作準則,表達出對各級管理目標的保持和持續改進的承諾。AIT過程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確定為:以人為本、控制風險 、確保員工健康安全;遵守法規 、持續改進 、促進空間事業發展。方針釋義了在 AIT 過程中開展“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文化,視員工健康安全為企業發展第一要素,不斷加強員工職業健康安全意識,實施嚴格管理,科學管理,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自覺關注職業健康安全,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手段,防范、降低、控制風險,應用管理體系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機制,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通過宣揚這種理念,影響合作伙伴和社會公眾,形成共同的意識和追求。
2)組織機構策劃
組織機構策劃依據企業現有組織管理機構和現行的管理模式,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素分布,設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其管理職能覆蓋認證和初評的部門和人員。如由主管安全的單位領導主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與保持工作;安全管理部門具體實施體系的建立和保持,各職能部門負責與本部門職能相關的體系要素工作的實施、監督檢查,負責提供體系運行所需的技術、技能、人力、時間資源,如表1所示。

表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能分配表Table 1 Function alloc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3)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策劃
依據初始評審中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按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根據部門的工作內容、工作范圍、工作過程進行危險源辨識和評價。評價采用 LECD法:D=L×E×C。式中:D為風險值;L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E為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為發生事故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具體數值見表2~表5[8]。

表2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Table 2 The risks of accident (L)

表3 人員暴露頻度(E)Table 3 The frequency of personnel exposure (E)

表4 事故后果(C)Table 4 The consequences of accidents (C)

表5 風險值(D)Table 5 Value of risks (D)
在航天器AIT過程中,共識別出危險源533項,其中按風險級別1級(風險值<20)的有237項,2級(風險值 20~70)的有 279項,3 級(風險值70~160)的有17項。危險源辨識評價表、重要風險因素清單表頭樣式分別見表6、表7,內容包含7大類:火災爆炸,放射性元素輻射傷害,中毒傷害,電磁輻射,物體砸傷,噪聲,觸電事故。這些重要風險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鈍感型火工品儲存靜電引爆有可能產生火災、爆炸;高壓氣瓶振動試驗中高壓氣瓶缺陷造成爆炸、人員傷亡及設備損壞;電子槍使用天線等離子體試驗設備運行產生高能帶電粒子進而對周圍人員造成 γ射線輻射傷害;充放電試驗30 kV高壓隔離不完善可能造成人員觸電傷亡;噴黑作業防護不當可造成人員中毒等。

表6 危險源辨識評價表Table 6 Evaluation table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表7 重要風險因素清單Table 7 List of important risk factors
4)法規和其他要求策劃
法規和其他要求策劃根據本單位AIT過程的活動和工作內容對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進行跟蹤、識別和獲取,共識別出93 項法規和其他要求。分為綜合類、特種設備類、建設項目安全管理類、消防安全類、事故調查處理類、化學品類、職業健康類、勞保用品類、女職工和未成年保護類、放射性類、用電安全類、行業地方標準類,并對每項法規實施符合性評價。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法規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記錄表頭樣式分別見表8、表9。

表8 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Table 8 List of regulations and other requirements

表9 法規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記錄Table 9 Regulations and other requirements with compliance evaluation records
5)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策劃
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策劃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信息及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信息、部門工作內容的特點以及接觸職業健康危險的判別,設立相應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目標參照基準和參數,進行監測、評估,體現持續改進思想,并符合方針要求。例如不發生重傷及人身傷亡事故、不發生甲方責任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不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消防安全培訓率100%。制訂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后,先對其殘余風險和附加風險進行評審,并對完成情況和風險控制實施效果進行評審。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一覽表表頭樣式見表10。

表10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一覽表Table 10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Programs
6)運行控制程序和文件策劃
運行控制程序和文件策劃依據危害辨識及風險評價結果,確定與風險有關的控制措施,策劃運行控制活動、編制文件化的控制程序。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結構分成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三個層次。管理手冊是綱領性文件,是對管理體系審核規范中的全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進行描述;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冊的支持性文件,以管理手冊為依據,并從體系的整體出發,進行統籌策劃,系統編寫;作業文件是對程序中某些條款的細化和補充,以使各類工作活動具有可操作性。
①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中包含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組織機構圖、職業健康安全各部門職責、標準中全部體系要素的實施要點描述、管理手冊的審批、管理和修改的規定。
②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文件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序;法規和其他要求識別、獲取、評價控制程序;人力資源培訓控制程序;協商與溝通控制程序;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監視測量管理控制程序;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記錄控制程序;內部審核控制程序;管理評審控制程序;危險有害作業及場所管理控制程序;危險化學品管理控制程序;特種設備管理控制程序;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交通安全管理控制程序;安全防護用品管理控制程序;安全標識管理控制程序;相關方管理控制程序;員工職業健康控制程序。
③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作業文件
包括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物品進出與存放管理規定、人員培訓管理規定、工作區施工現場管理程序、低壓供電系統定期檢修程序、橋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液壓升降車安全操作規程、車工安全操作規程、銑工安全操作規程、鉗工安全操作規程、鈑金工安全操作規程、氣焊工安全操作規程、電焊工安全操作規程、砂輪機操作規程、剪板機安全操作規程等34個文件。對航天器AIT過程中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的操作、動作、危險源進行概括,規范員工的操作行為,提供操作依據,加強操作的管理手段。
7)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意義
經過職業健康體系的策劃工作,發現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細化了工作內容,梳理了工作流程,對職業健康體系要素進行了全面的覆蓋,并與現存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工作內容相結合,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范圍,加深了安全管理工作內容。如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工作,對從事有毒有害工種的員工進行定期體檢,建立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以及手持電動工具的檢測等項工作。通過一系列安全相關工作內容的補充完善,具備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架構的雛形,為下一階段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經最高管理者批準實施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通過試運行驗證體系的適應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試運行4個月后,組織開展二次內部審核和一次管理評審。通過實施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充分發揮體系自身的各項功能,發現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對不符合項和問題項開展整改工作,實現體系的持續改進,生成各類運行記錄,如危險化學品清單、有毒有害崗位人員名單、有毒有害作業現場名錄、特種車輛匯總表、吊車年檢記錄表、壓力容器臺帳、安全閥清單、特種作業人員統計、吊具清單、安全防護用品配置統計表、手持電動工具臺帳等,為開展認證審核做好準備。
體系經過試運行,在整改工作完成以后,間隔3個月的時間,依據內審的方針、目標、指標的實現程度,邀請認證公司審核,對本單位的職業健康安全工作整體狀態作出全面評價,檢驗是否符合標準,審核作業文件、程序文件、管理體系績效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最終通過了審核,獲得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本文論述了在航天器AIT過程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通過對體系各要素內容的建立以及有側重的工作內容,形成對體系要素的支持內容并對日常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進行指導。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一種從總體上對安全生產進行科學和規范化控制的方法,為如何開展日常工作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了安全管理和綜合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提高了員工的安全素質、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為企業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References)
[1]孫恒年, 劉蘭濤.淺談用 PDCA模式建立一體化管理體系[J].中國 ISO14000 認證, 2008(1): 36-38
[2]焦大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簡介[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 2002(4): 186-190
[3]孫秀昌, 李巖冰, 劉江峰.PDCA循環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08(1):132-135
[4]GB/T 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企業實施指南》[M].北京: 中國計量出版社, 2002
[5]楊輝.化工企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途徑和方法[J].安全, 2008(1): 45-47
[6]馬靜.企業如何建立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J].黑龍江冶金, 2006(1): 45-46
[7]卓紅, 吳寧.建立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J].四川冶金, 2008 (2): 60-64
[8]李爭峰, 馮文萍, 張祖舜.淺談危險源辨識[J].石油化工安全技術, 2006(3):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