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峰,楊澤平
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逐年上升[1]。動脈粥樣硬化作為腦梗死的基礎病變,不僅是脂肪浸潤,同時也伴有慢性炎癥損傷過程。炎癥是引起斑塊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從初期的循環中炎癥細胞聚集在動脈內層細胞,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纖維帽的形成,到最終粥樣斑塊的破裂,都有炎癥細胞和炎性因子的參與[2,3]。近期研究表明,血漿C-反應蛋白(CRP)升高是動脈粥樣斑塊不穩定的標志,與腦梗死面積呈正相關,也是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預測因子之一[4]。
參芎注射液具有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損傷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參芎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影響,以此評估其臨床應用價值及意義。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7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神經內科腦梗死住院患者,共68例。患者入選標準: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梗死診斷標準[5];發病24 h以內的急性初發患者,年齡40歲~75歲,發病后無明顯意識障礙;表現為頸內動脈供血區(包括皮質或白質)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的癥狀和體征;頭顱CT或MRI掃描證實為腦梗死;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心肝腎疾病等。將入組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參芎組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63.7±7.74)歲。常規治療組 34例,其中男 20例,女14例,年齡(64.86±9.4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選20名健康體檢者為正常對照組,男12名,女8名,年齡(63.94±8.21)歲,均無心腦血管疾病、炎癥、腫瘤等。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病情應用20%甘露醇、阿司匹林、胞二磷膽堿、維生素C等。參芎組聯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佰塞通注射液)靜脈輸注,每日1次。對照組聯用復方丹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輸注,每日1次,觀察14 d。
1.3 血清CRP檢測 在確診后24 h內及治療2周時抽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RP質量濃度(CRP試劑盒購自M AGE公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2.1 治療前后血清CRP變化 參芎組及常規治療組患者血清CRP質量濃度均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治療2周后,參芎組及常規治療組患者血清CRP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1);參芎組治療后血清CRP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P<0.01)。詳見表1。參芎組及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2周后血清CRP明顯降低,但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病例組及正常對照組血清CRP變化(±s)mg/L

表1 病例組及正常對照組血清CRP變化(±s)mg/L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周后參芎組 34 19.11±6.081) 9.31±4.382)3)常規治療組 34 18.98±5.971) 11.75±4.722)正常對照組 20 4.11±1.62與正常對照組相比,1)P<0.01;與同組治療前相比,2)P<0.01;與常規治療組治療2周后相比,3)P<0.01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均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不良反應,亦無藥物過敏反應。
腦梗死是指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病因。由于動脈粥樣斑塊破裂或形成潰瘍,血小板、血液中其他有形成分及纖維素黏附于受損動脈的粗糙內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壓下降,血流速度減慢,血流量減少,血液黏度增加和血管痙攣等情況下,血栓逐漸擴大,斑塊破裂,堵塞管腔。目前多項研究表明,斑塊穩定性與炎癥細胞浸潤相關,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病的主要機制之一[6]。動脈粥樣硬化實質是血管內皮細胞對損傷因子的一系列炎癥和纖維增生反應,而不是一種簡單的脂質沉積。炎癥刺激可以是感染因素,也可以是非感染因素,至少是一部分血管內皮長期處于一種慢性、低濃度炎癥狀態。CRP是一種急性炎癥反應蛋白,參與全身或局部炎癥反應,與急性腦梗死的發生及預后關系密切,可以獨立預測腦梗死的發病率及病死率,檢測CRP水平對于監測腦梗死的病情變化及指導治療有重要價值[7]。梗死組織周邊有功能已受損但尚存活的周邊腦組織,即缺血半影區,是現代治療的基礎。病變中心部位已是不可逆損害,但及時恢復血流和改善組織代謝可以搶救梗死周圍僅有功能改變的半影區組織,避免壞死形成[8]。參芎注射液是國內第一個含丹參素和川芎嗪單體的小輸液劑型,許多報道證實丹參可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腦組織ATP含量,減輕缺血引起的腦水腫,拮抗缺血后腦組織的單胺類介質、興奮性氨基酸的異常變化,抗氧化、抗炎;川芎嗪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腦缺血時氧自由基的產生,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抗炎,維持血管內皮功能,減少梗死體積。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可促進神經功能更快恢復。實驗研究證實,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使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明顯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加快,對抗紅細胞聚集;抑制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提高血小板內環磷酸腺苷(cAMP)水平,降低血栓素(TXA)的合成;抑制腦血栓形成,改善腦組織營養代謝、炎癥及水腫等[9]。
本研究證實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RP質量濃度較對照組明顯增高,說明炎癥反應在急性腦梗死的病理機制中起重要作用。治療后CRP顯著下降,提示血清CRP質量濃度變化可作為反映急性腦梗死病情的指標。雖然治療2周后血清CRP質量濃度仍高于正常對照組,分析可能與治療時間尚短有關。參芎注射液降低CRP質量濃度可能是通過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炎癥反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穩定斑塊,從而減輕缺血半影區損害,降低梗死的風險,改善預后。總之,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給予參芎注射液可減低炎癥反應,檢測血清CRP質量濃度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
[1]劉萍,伊晶,李曉紅,等.急性腦梗死早期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3,23(5):288-289.
[2]Pfutzner A,Fo rst T.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s cardiovascular risk make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llitus[J].Diabetes Technol Ther,2006,8(1):28-36.
[3]Wilson AM,Ryan MC,Boyle A L.The novel role of C 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Risk maker or pathogen[J].Int J Cardiol,2006,106(3):291-297.
[4]鄭華,吳賽珠.冠心病不同類型間反應蛋白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體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4,24(10):620-621.
[5]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9(6):379-380.
[6]Li JJ.Silent my ocardial ischemia may be related to inflammato ry response[J].Med Hypotheses,2004,62(2):252-256.
[7]Morrow DA,Rifiai N,Anman EM,et al.C-reactine protein is a pot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dependent of and in conbination with tropon in T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TMI 11A substudy[J].J Am Call Cardiol,1998,31(7):1460-1465.
[8]高萬軍,張云亭.急性腦缺血半暗帶的影像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6,29(2):94-97.
[9]陳孝東,劉春風,曹勇軍,等.參芎注射液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癥因子變化的影響[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3):1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