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枝
中風失語是中風病的主要癥狀之一。33.3%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各種語言障礙,失語是大腦半球器質性損害所致的語言理解及組織表達等功能喪失或缺損的一種綜合征。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中風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中風失語的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采用頭皮針結合功能訓練治療80例中風失語患者,收到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病例均為中醫科及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齡 38歲~76歲,病程 10 d至2年。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全部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腦血栓形成64例,腦出血 9例,腦栓塞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其中運動性失語69例,感覺性失語4例,命名性失語4例,混合性失語3例。臨床表現為語言遲緩不利,吐字不清或不能出聲,伴有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或口角歪斜等。排除嚴重的聽力和視力障礙者,意識障礙者,心、肺、腎、腦功能衰竭者,老年性抑郁者,不能配合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取穴原則 按失語性質選取頭皮上特定刺激區,運動性失語取言語一區,命名性失語取言語二區,感覺性失語取言語三區,混合性失語以上刺激區交替選取。伴有偏癱者選取對側的運動區,配以感覺區、足運感區,同時根據辨證選取不同的刺激區。
1.2.2 操作方法 依患者病情選取坐靠位或臥位,分開刺激區頭發,暴露頭皮,用75%酒精棉球消毒。采用26號~28號的2.5寸~3寸不銹鋼毫針,針與頭皮呈30°夾角,用夾持進針法,依一定方向沿皮下緩慢捻轉進針,刺入帽狀腱膜下,達到該區的應有長度后,要固定,不能提插。要達到固定針體的目的,一般要求做到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拇指固定,食指第 1、2節屈曲狀,用食指橈側面與拇指掌側面捏住針柄,然后以食指掌指關節不斷伸屈,使針體旋轉。每分鐘要求捻200次左右,每次針體前后旋轉各2轉左右,持續1 min~2 min,留針 5 min~10 min。用同樣方法再捻2次,即可起針。起針后,用干棉球按壓針孔,以防出血。
1.2.3 功能訓練 舌的運動訓練:伸縮舌,要求盡量伸長,慢慢回縮;左右搖擺舌;上卷舌頂硬腭,發“勒……”,“得……”等音;上下活動舌,上舐鼻尖方向,下舐下頜。輕癥者可主動完成,重癥者可利用壓舌板和手法幫助完成以上動作,每次1 min~2 min,每天3次或4次。
口唇的運動訓練:指導患者鼓腮、抿嘴、吹蠟燭,反復進行,每次10 min,每天 3次~4次。
針對性語言訓練:對不同類型的失語癥訓練有所偏重。運動性失語以表達訓練和文字閱讀訓練為主;感覺性失語以聽、理解和復述訓練為主;命名性失語以口頭和文字稱呼訓練為主;混合性失語則需語言、聽覺、書寫等訓練同時進行,每日2次,每次30 min。
以上功能訓練在醫護和家人的協助監督下完成,15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基本痊愈:語言基本流利;顯效:語言略遲緩,稍欠清晰流暢;好轉:語言含糊,不連貫或僅能說單詞;無效:治療兩個療程無任何改善,且無好轉趨向。
2.1 臨床療效 本組80例,治療2個療程后,基本痊愈31例,顯效31例,好轉12例,無效 6例,治愈率 38.75%,總有效率92.50%。
2.2 相關因素分析 從病因上分析,運動性失語療效最佳,有效66/69;感覺性失語有效3/4;命名性失語有效3/4;混合性失語有效2/3。從病程上分析,此病病程長,療效差,顯效遲緩。詳見表1。

表1 不同病因療效分析 例

表2 不同治療區間臨床療效分析
采用頭針針刺言語一區治療運動性失語,針刺言語二區治療命名性失語,針刺言語三區治療感覺性失語,以及交替針刺治療混合性失語,是根據大腦皮層的功能定位在頭皮投影而選取相應穴位線的治療方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行頭針針刺能夠使大腦皮層的血管擴張,血運加強,改善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增加血氧飽和度,加強病灶區腦組織的供血供氧,同時可動員健側皮層和病損局部未受損害之皮層細胞的代償功能,建立腦血管側支循環,發揮腦功能的代償作用,達到重建語言活動的神經環路。觀察本組病例,針刺治療的時間越早越好,因為疾病初期,腦細胞尚未壞死,細胞的活性處于可逆狀態,此時給予頭針針刺,可使病灶周圍血管擴張,使腦細胞迅速恢復血供,從而加速語言功能的恢復。
中醫學認為頭部與人體內的各臟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關系。《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明代張介賓注解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于頭。頭為諸陽之會,人之手足三陽經以及督脈均上行頭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故針刺頭部刺激區,可以疏通全身氣血,舒筋活絡,調節臟腑組織器官功能。
語言的恢復還需配合功能訓練,通過舌及口唇的運動訓練,以及結合個體針對性訓練包括表達、理解、復述、呼名、閱讀、書寫等,同樣起到刺激大腦語言中樞的作用,使一些受抑制的神經通路中的腦組織血液循環加快,調整大腦皮層的潛在能力,促使受累的細胞進行代償,從而可彌補變形壞死的腦細胞功能,改變大腦皮層的抑制狀態,達到自我調節,加快語言功能的康復[2]。
因此,頭針配合功能訓練治療中風失語,療效確切,操作簡便,易于掌握。
[1]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李國臣,趙新.針灸配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失語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6,25(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