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英
(黑龍江省水利廳,哈爾濱 150001)
據2009年省水利廳統計,黑龍江省現有水田灌溉面積262萬hm2,水源和地區分布見表1。全省平均灌溉凈定額6 300m3/hm2,毛灌溉定額12 000 m3/hm2,大中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0.5左右。5 a間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了5%。

表1 黑龍江省水田灌溉情況表 hm2
灌溉水利用系數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①大中型灌區建筑物配套率有所提高,減少了跑、冒水量;②全省近5 a工程節水灌溉面積有所提高,全省工程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20萬hm2以上,各類示范區的建設起到了有效的典型引導和帶動作用,工程節水面積大幅增加。
除工程節水之外,我省以灌溉制度推廣為核心的非工程節水措施對全省水田節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15 a的推廣,目前全省淺型節水灌溉制度已全面推廣,大水漫灌現象基本消除,田間凈灌溉定額從過去的7 500~8 250 m3/hm2,降到了目前的6 300 ~ 6 750 m3/hm2,下 降15% ~20%,僅此一項就節水40億m3/a左右,為全省水田的大發展、快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近年推廣的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將在淺型節水灌溉技術的基礎上再節水30% ~40%,凈灌溉定額可降到4 500 m3/hm2以下,按灌溉水利用系數0.5計算,地表水毛灌溉定額可降到9 000 m3/hm2以下,這將為黑龍江省的水田打開極大的發展空間。目前,這項技術僅推廣10萬hm2左右,潛力巨大。
盡管黑龍江省水田節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問題依然較多。
1)各級政府對水田節水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提高。根據黑龍江省水資源公報,2009年全省水田用水總量為210億m3,占農業用水總量的95%,占社會用水總量的67%。預計到2015年,當水田面積達到333萬hm2時,按現在灌溉水平,全省水田用水總量將超過300億m3,地下水持續下降,部分河流出現斷流,一些地區或流域出現大面積渴水的現象不可避免。但是,目前各地對水田節水工作的力度還遠遠不夠,各部門投資還沒有完全形成合力,節水方面的宣傳教育沒有有效開展,一個全社會重視節水、勵行節水的氛圍沒有形成。
2)節水灌溉工程基礎落后。黑龍江省水田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始于1998年,建設歷史很短,大量投資主要用于骨干工程和配套建筑物建設。全省468處灌區渠首工程中,有357處渠首屬于半永久或臨時性渠首,骨干工程和田間工程配套率在60%以下。因此,有限投資只能用于解決主要矛盾,節水工程投資很少,節水工程嚴重缺乏,灌溉用水浪費嚴重。節水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9%,大中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在0.5以下,節水灌溉水平較低。
3)節水有效機制沒有建立。目前全省灌溉依舊實行年畝收費制,現行水價僅為成本水價的40%左右。水的商品性在地方政府和廣大農民中認識不足,體現不足。在農業稅取消后農民對繳納水費的自覺性嚴重不足。一個計量供水、按方收費,價格合理、自覺交費的良性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灌區水價嚴重偏低,還造成灌區缺少工程維護費用,水管單位服務下降,供用水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當前亟待進行水價改革,實行計量收費,建立節水新機制。
4)對水田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重視不夠。相對工程節水措施,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更直接、更有效、更省錢。但是,近年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功能嚴重下降,技術培訓、推廣網絡和人員嚴重不足,部分地區陷于停滯。部分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門,重項目輕技術,重投資輕管理,對功省效宏的技術推廣工作重視不足。
1)要把節水灌溉當作解決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戰略工程來抓。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省水田面積飛速發展,2000年至今,全省水田新增87萬hm2,井灌水稻面積大幅增加。但隨著河道來水量逐年減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農業灌溉、工業用水、生活需水、生態用水“四水”齊增,勢必造成水資源日益緊缺,因此,必須把農業節水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工程,認識抓好。
2)要把節水灌溉當作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來抓。水是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是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因素,社會和經濟發展必須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以水定目標、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發展,通過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確定現代農業發展格局,要把節水工作當作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手段抓好抓實。
3)要把節水灌溉當作農業增產農民增效的新舉措來抓。幾年來,全省各地拓寬融資渠道,大上節水工程,建設了大量水田節水示范區,渠道防滲里程大幅增加,工程節水效果日益顯著,起了擴大面積、增加產量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而且節水工程的建設,減少了渠道維修費用,縮短了灌溉周期,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為“鄉村文明,生產發展”創造了條件。
節水灌溉體現了從源頭、經渠系到田間的全過程,為此,應實行工程措施節水與非工程措施節水并重,先進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做到節水技術集成群體聯合,措施連用,形成完整配套的節水系統性工程。
1)因地制宜,突出抓好節水模式設計——靠科技節水。工程措施上,按照田成方、渠成網、林成蔭、路暢通標準,大力建設防滲渠道工程;技術措施上,改變傳統灌溉模式,推廣控制灌溉節水模式;機制上,實行計量供水,推行按方收費,用水價杠桿調節供求關系;在節水模式化栽培上,重點推廣兩段式育苗、拋秧和缽體擺栽,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標準化、規范化。
2)增加投入,突出抓好節水資金整合和項目實施——靠資金整合推進節水。1998年省水利廳首次在慶安建成國家級節水示范區,節水率達30%,取得了明顯的節水效果。為了發揮示范區的整體效益,該縣制定了全縣節水改造工程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灌區節水發展目標和節水改造標準。在這一總體框架下,把農業開發資金、土地整理資金合理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形成了一個合力推進、競相發展的態勢,取得良好效果。新時期,各地應通過地方政府,加強各部門的資金整合,本著統一規劃、強化整合、渠道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推進節水灌溉事業的發展。
3)搭建平臺,突出抓好節水灌溉試驗和示范——靠科技成果節水。2000年以來,全省各地以節水農業和綠色農業戰略為主導,通過建示范區、技園區,全力打造精品典型,有效拉動了節水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全省水稻控制灌溉技術的試驗示范,起到了節水、增產、高效、節能、減排的作用,推廣面積日益擴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轉化率,起到了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工省效宏的效果。
節水技術推廣成效的好壞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必須在機制上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必須攻破難點問題。
1)從宣傳機制入手,典型引帶到位。部分農民文化素質比較低,思想比較落后,受傳統生產方式影響比較深,接受新的科技和新的生產方式比較緩慢,在這種情況下,要動員鄉村干部并啟發一部分文化程度較高的愿意接收新鮮事物的農民帶頭示范科技成果,并對示范戶進行重點扶持,重點指導,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搞好服務,做到推廣一片、穩定一片,效益一片。通過典型引帶,讓農民看到節水的效益,并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使一部分農民由感性上的認識上升到理性上的認可,全面推動節水灌溉工作。
2)從培訓機制入手,重點推進到位。采取分級、分批的辦法進行技術培訓,分縣、鄉兩級進行培訓。縣級集中培訓師資力量,各鄉鎮直接培訓到農戶;組織典型戶分批到水稻灌溉試驗站進行現場培訓,讓示范戶不但從理論上加深節水控制灌溉技術要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實際操作本領,通過田間、地頭言傳身教,讓農民掌握節水新技術。
3)從指標機制入手,任務落實到位。要制定推廣計劃,層層落實推廣任務,明確縣、鄉推廣指標。各級干部要改變工作作風,深入一線,躬親引帶,真抓實干,為農民解決難題,為農民上門服務。
黑龍江省水田節水灌溉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站在發展現化農業的高度審視,還有很大差距。必須加強對節水灌溉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強化節水措施,加強技術組裝配套,提高服務水平,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保障。
[1]唐興信.農業節水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2]黑龍江省水利廳.黑龍江省水資源公報[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廳,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