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貴,孫汝岳
(1.黑龍江省水利第二工程處,哈爾濱 150300;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古今中外都有地震災害發生,而現今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地震災害顯然較千年前、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造成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要大的多的多。因為現在城市(城鎮)人口密集,財產積量多。據資料分析,我國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區域占全國總面積的40%以上[1],而50萬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處于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區約占54%[1]??梢娢覈诘卣鸱矫娣罏臏p災的任務是多么地重。為此,在建筑結構設計方面多采用框架結構,可減緩對建筑的破壞。以下簡述框架梁抗震構造措施[2]。
1)梁的截面寬度bb≥200 mm,且≥柱寬bc的1/2。
2)梁凈跨ln≥截面高度的4倍。
3)梁截面高度hb和截面寬度bb的比值≤4。
試驗研究表明,ln/hb<4的框架梁,其性能與細長梁的性能顯著不同,在反復荷載作用下,ln/hb<4的框架梁容易發生非柔性的剪切破壞。ln/hb>4的框架梁,在反復荷載作用下,塑性鉸區有橫向失穩的危險。
1)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不應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但對IV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應將表中數值提高0.1;對剪力墻結構的框支層柱,應按角柱考慮。
表1中的數值比非抗震設計的限值要嚴,目的是保證極限彎矩大于開裂彎矩,以便在屈服彎矩與開裂彎矩之間提供一個較大的約束范圍,避免開裂后截面的轉動急劇發展。

表1 框架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
2)一般說來,隨著受壓鋼筋的增加,構件延性提高。為了保證塑性鉸區能提供足夠的延性,在框架梁的兩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內,縱向受壓鋼筋和縱向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的比值,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級抗震等級A's/As≥0.5;二、三級抗震等級A's/As≥0.3。
3)為確保鋼筋的連續性,確保在任意地震作用下,在梁的全長范圍內的截面均具有必要的正彎矩和負彎矩能力,從而導致塑性鉸發生在端梁附近。要求梁頂面和底面有貫通梁全長的縱向鋼筋(可按搭接長度搭接)。
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應有鋼筋直徑≥14 mm的兩根縱筋,且貫通梁全長的上、下部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于梁端的上、下部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
對三、四級抗震等級,應有鋼筋直徑≥12 mm的兩根縱筋。
試驗表明,加密箍筋有效的約束混凝土,避免主筋壓屈,提高抗剪承載能力。限制斜裂縫開展,增大截面延性,因此是改善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蚣芰褐泄拷畹臉嬙煲?,應符合下列規定:
1)震害調查表明,框架梁的破壞主要集中在梁端1.5~2.0倍梁高長度范圍內。為此GBJ11-89明確規定了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表2)。

表2 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 mm
表2中d為縱向鋼筋直徑;hb為梁高。箍筋最小直徑除符合表2要求外,尚不應小于縱筋直徑的1/4。
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2%時,表2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 mm。
2)加密區箍筋肢距:一、二級≤200 mm,三、四級≤200 mm;縱向鋼筋每排多于4時,每隔一根宜用箍筋或拉筋固定。

圖3 框架梁縱向鋼筋錨固要求
3)沿梁全長箍筋的配筋率ρsv不應小于下列規定:
一級抗震等級0.035fc/fyv;二級抗震等級0.030fc/fyv;三、四級抗震等級0.025fc/fyv。
且箍筋的間距應符合非抗震設計的規定。
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構件節點邊緣≤50 mm處。
4)框架梁縱向鋼筋錨固要求: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的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的錨固長度≥laE,且通過中心線≥5 d(圖1)。
梁內貫通中柱的每根縱向鋼筋直徑,一、二級均不宜大于柱截面高度的1/20;當一級時,宜在柱軸線附近的上部縱向鋼筋上增加附加錨固的措施。
框架梁的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錨固長度應伸過節點中心線;當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水平錨固長度不夠時,沿柱節點外邊向下彎折,但彎折前的水平錨固長度≥0.45 laE,彎折后的垂直錨固長度≥10 d,但≤22 d(圖1)。
[1]徐偉,王靜愛,史培軍,等.中國城市地震災害危險評價[J].自然災害學報,2004(1):9-10.
[2]曹宏,李秋勝,李桂青.工程結構抗震[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