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毛澤東與異彩紛呈的習俗文化

2010-06-09 01:22:18游和平
黨史博覽 2010年1期

○游和平

毛澤東與乳名習俗

乳名是一種具有獨特社會文化價值的命名和稱謂習俗。古代中國人的姓名系統比較復雜,除正式的姓和名以外,還有字、號、別號等。毛澤東的乳名、正名、筆名、化名、別名、綽號等都樸實無華,但都有一定意義。從公開發表的毛澤東文稿書信來看,所署名字便有毛澤東、毛石三、澤東、潤之、潤、楊子任等10多個。

毛澤東的乳名“石三伢子”,說來有一段緣由。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18歲成親后,于毛澤東之前曾生有兩個孩子,但均在襁褓中夭折,毛澤東是第三胎。毛澤東出生后,文氏格外小心,生怕“根基不穩”,待兒子剛滿月,就把他帶回娘家,多方祈求神佛保佑。從此,她開始吃“觀音齋”。

外祖母賀氏見女兒帶著小外孫回來了,喜不自勝。她請來算命先生為毛澤東算命卜卦,算出他命好八字大,將來能成大器,但一定要寄拜干爹干娘才能養育成人。于是,她與兒女眾多的長子文玉瑞、長媳趙氏商量,叫他們收毛澤東為干兒子。長子、長媳滿口應允。就這樣,毛澤東拜了舅父母為干爹干娘。

毛澤東拜了干爹干娘后,賀氏還怕不保險,仍尋思讓毛澤東再拜一個干娘。

湘鄉這一帶有用畜名給孩子取小名的習俗,以求避邪祛病,但賀氏不喜歡那些“賤名”,她要別出心裁,為外孫取一個好聽的小名。

唐家圫的后山是韶山北坡,那里有個龍潭圫,圫口矗立著一座巨大的人形石頭,被人稱為“觀音石”。石上建一小廟,曰“雨壇廟”,遠近聞名,經常有人前去燒香叩拜,祈求平安。賀氏看中了龍潭圫這塊大石頭,便與女兒文氏領著毛澤東來到觀音石前,又是燒香敬酒,又是作揖叩頭,抱著毛澤東跪拜觀音石為“干娘”,祈望他生命堅如磐石,百年不倒。毛澤東排行第三,外婆又給他取名“石三”,大人們則習慣呼他為“石三伢子”。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在設宴招待鄉親們時還開玩笑說,今天該請的都請到了,就差“石干娘”沒來。

對于童年這件事,毛澤東一直記憶猶新,對“石三”這個乳名,也是默認的。1923年,他在湖南從事革命活動時,為遮掩反動當局的耳目,就曾用過“石山”之名,并以此名在《前鋒》雜志上發表過《省憲下之湖南》一文。1923年9月,他在寫給林伯渠等人的信中特別提醒:“因檢查極厲害,來信請寫交毛石山,莫寫毛澤東。”新中國成立后,在與彭德懷的一次會見中,毛澤東曾風趣地把他倆比作兩塊石頭,因為他的乳名叫“石三”,彭德懷曾用名“石穿”。毛澤東詼諧地說:我們兩塊石頭,一塊扔給了杜魯門,一塊扔給了麥克阿瑟。

毛澤東與稱謂習俗

人物稱謂,包括稱呼他人與對人自稱。如何稱人,怎樣自稱,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數千年文化傳統的禮儀之邦,人物稱謂在社會生活中經過歷代傳承,已經成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習俗,最能反映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的積淀。

自謙是華夏民眾大力提倡的一種傳統美德。在傳統的稱謂習俗中,我們不僅要尊稱他人為“閣下”、“足下”、“大人”、“左右”,而且還需要以“仆”、“愚”、“鄙人”之類的字眼來賤稱自己。稱呼中的“尊人謙己”,在中國已是語言文明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自覺遵循著傳統稱謂習俗。從毛澤東的書信和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自謙。1918年8月,毛澤東送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由長沙赴北京前,寫信向舅父母告別,信首稱呼便是“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1919年3月,毛澤東在北京得知母親病危,即于3月12日離京返回長沙。4月28日,毛澤東致信舅父母:“七、八兩位舅父大人暨舅母大人尊鑒”,落款則是賤稱:“愚甥毛澤東”。

文運昌,字詠昌,是毛澤東八舅父文玉欽的次子,比毛澤東大9歲。1915年春節,當時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的毛澤東從長沙回到韶山,在農歷正月十一日這天,來到唐家圫給舅家親人拜年,順便帶去了包括《盛世危言》等13本書籍還給表兄文運昌。因表兄不在,毛澤東留下一張還書便箋。雖然兩人在輩分上屬平輩,但毛澤東在便箋中卻稱其為“詠昌先生”,可謂意仰情長,而末尾用“澤東敬白”作為落款,更是敬有三分。

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相互之間的稱謂往往是按輩分的高低來稱呼的。修家譜時,在很早的年代就以詩句的形式定下了后代每一代取名的“輩”,以防亂了輩分,亂了族規。韶山毛氏亦是如此。毛澤東在處理與鄉鄰的關系時,或許也受到了宗譜上的長幼秩序的影響,遵循著傳統的稱謂習俗。一次,比毛澤東大14歲的毛月秋來到毛澤東家,毛澤東問他是什么字派。毛月秋說是“貽”字派。毛澤東說:“‘貽’字派?那你還是我的叔老子呢!”毛月秋一聽,連連說“不敢不敢”。但毛澤東十分看重他的韶山人身份,在將李敏和李訥叫過來認客時,便讓她們一定叫毛月秋為叔公。

1957年11月,毛裕初正在韶山的印山沖挖山藥。這時,有人來告訴他,讓他去北京見毛主席。毛裕初在中南海豐澤園見到了幾十年未見的兒時同窗舊友毛澤東。毛澤東首先問他是哪一輩的。毛裕初激動地說:“我是‘恩’字輩的,譜名叫毛恩譜。”毛澤東說:“那我該叫你叔祖父嘍!”其實毛裕初只比毛澤東大4歲。

在傳統稱謂習俗中,還有一種既具特色且又常見的重人輕己的稱謂習俗值得一提,即當一個人有名、有字、有號的時候,稱尊者不得直呼其名,而須稱其字或號。因為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直呼其名是為不敬,稱人字、號方顯其尊。在與黨外民主人士的交往中,毛澤東是非常尊重這一習俗的。

符定一,字宇澄,文字學家,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時的老師。1946年,毛澤東寫信給他,稱“宇澄先生夫子道席”,落款為“受業毛澤東”,充分表達了對符定一的敬重之情。黃炎培,清末舉人,字任之,毛澤東總是稱他“黃任老”。陳叔通,清末翰林,愛國民主人士,毛澤東敬呼“叔老”,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毛澤東稱歷史學家吳晗為辰伯先生,稱著名出版家張元濟為菊生先生,稱湖南一師老校長張干為次岑老先生,稱著名學者和政治活動家章士釗為行嚴先生。

對德高望重的女性,如稱為“先生”,則是表示極大的尊敬。宋慶齡,孫中山夫人,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毛澤東在信中稱“慶齡先生左右”,表達了毛澤東的謙遜和對宋慶齡的尊重。何香凝,國民黨左派,著名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毛澤東尊稱她為“香凝先生”,表達了對何香凝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

毛澤東與婚姻習俗

婚姻是家庭生活的起點,它對于人的生活、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20世紀初期,在中國傳統的婚戀習俗中,仍盛行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但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從青少年時期起,在婚戀上就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早在毛澤東14歲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娶了一個妻子,就是人們一直只知其姓而不知其名的毛家羅氏。毛澤東后來這樣談到這個女子:“我14歲的時候,父母給我娶了一個20歲(實為19歲)的女子,可是我從來沒有和她一起生活過——后來也沒有。我并不認為她是我的妻子,這時也沒有想到她。”

盡管毛澤東不認可這門婚事,但《毛氏族譜》上還是把羅氏列為毛澤東的元配,把楊開慧列為“繼配”,把賀子珍列為“再娶”。可見,羅氏在毛家的地位是得到親友認可的。

五四時期,毛澤東對于婚姻問題有許多精辟的論述。1919年11月14日,長沙的一位新娘因不滿父母包辦婚姻,在花轎中自殺,這就是轟動長沙城的“趙五貞女士自殺事件”。毛澤東以一個革命青年特有的敏感,認為這是對人民進行反封建教育的好時機,先后在長沙《大公報》、《女界鐘》等報刊上發表了九篇論文和雜感,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

在以后的革命征程中,毛澤東把婚姻自由寫進了施政綱領。1928年1月初,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江西遂川進發,開展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工作。他建議,要制訂一份施政大綱,作為新成立的縣工農兵政府的工作大綱。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主要內容,陳正人很快起草了一份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內容的施政大綱。在征求意見時,毛澤東和大家一起逐條逐句地討論,并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作了修改,如將“廢除買賣婚姻”改為“討老婆不要錢”等。

在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等革命青年敢于沖破封建綱常,主張自由戀愛,反對父母包辦婚姻的舊習俗,把追求自由婚姻作為反社會、反潮流、反傳統的象征。他們的婚禮具有革命家的特色,成了那一代青年沖破舊的禮教束縛,爭取幸福自由的一面旗幟,一種典范。毛澤東和楊開慧也沒有舉行什么婚禮。在經歷了和羅氏的舊式婚姻之后,這種愛情的結合就更顯得神采動人了。

毛澤東與敬老習俗

敬老尊賢,既是韶山毛氏家族倡導和奉行的家規,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與習俗。毛澤東歷來反對那種父輩對子輩享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孝道,但他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深深感戴的。

1918年8月,剛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畢業不久的毛澤東,同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新民學會會員和其他湖南青年一道前往北京。當時,毛澤東的母親文氏正在唐家圫的娘家養病,毛澤東聞訊趕到唐家圫探望母親。他本打算接母親同到省城長沙治療,但因母病沉重,短時難以痊愈,只得將為母治病和照料病母一事,托給舅父舅母及諸表兄嫂,依依惜別生病的母親和舅家親人,回到長沙。

即將遠行,卻值母病,毛澤東心中十分牽掛和惦念。他四處打聽,特意請人開了一個為母治病的藥方寄給舅父。在北京期間,毛澤東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母親的身體。

1919年春天,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的毛澤東接到家中來信,得知母親病勢危重,“不得不趕回服侍”。他于3月12日離京,途中轉道上海送別蕭子升等湖南赴法留學的青年,4月6日由上海風塵仆仆回到長沙。

這時,毛澤東的大弟毛澤民已按哥哥的囑托將母親送到長沙治療,住在毛澤東的同窗好友蔡和森家中。毛澤東隨即服侍母親治病,對母親親侍湯藥,極盡孝心。毛澤東對母親感情很深。15歲那年,母親病了,他還專程到過南岳衡山進香許愿。1916年7月,當他在長沙得知母親病重時,在寫給新民學會會員蕭子升的信中說:“病母在廬,倚望為勞,游子何心,能不傷感!”1919年10月,母親病逝,毛澤東日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守靈,并和淚寫下了兩副靈聯和一篇感人肺腑、情義深長的《祭母文》。

母親逝世后,毛澤東曾把父親接到長沙治病。不幸的是,父親于1920年1月去世。當時,毛澤東正率“驅張代表團”在北京開展反對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未能回家奔喪,只能把對父親逝世的哀悼之情深深埋在心里。1921年春節,毛澤東回到韶山時還對弟妹們說,對父親沒有“盡孝”。

毛澤東對父母的懷念和深情一直埋在心靈深處,在后來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從未淡漠。1936年,他在陜北保安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時,多次充滿感情地提到他的父母親。毛澤東說:“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愿意接濟別人。她可憐窮人。他們在荒年前來討飯的時候,她常常給他們飯吃。”

1947年,毛澤東問衛士李銀橋在家喜歡父親還是母親,李銀橋說:“喜歡母親。”毛澤東說:“我也喜歡母親。她也信佛,心地善良。小時候我還跟她一起去廟里燒過香呢。后來我不信了,你磕多少頭人民還是受苦。”

毛澤東在和身邊工作人員談話時,多次強調要孝敬父母:“兒行千里母擔憂啊。這回你們該懂了吧?所以說,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肯為人民服務嗎?當然不會。”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時,特地到父母的墓地獻上一束松枝,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

毛澤東不僅對生身父母一往情深,而且對岳母向振熙老人也非常關心,竭盡孝道。

1949年8月5日,長沙解放。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嫂嫂李崇德,在一位解放軍負責人的幫助下,通過軍用電臺給毛澤東發了一封電報。毛澤東接到電報后,高興不已,又感慨萬千。他當即復電,首先為楊開慧母親的健在而感到欣慰,并向老人家敬致祝賀,接著向全家介紹了岸英、岸青的情況,并詢問“家中衣食能否過去”,希望來信將情況告訴他。

1960年,楊老太太九十高壽,毛澤東寄200元錢給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請她代為向老太太贈禮金或購買禮物。楊老太太病逝,毛澤東立即寄去500元以示悼念。他還給楊開智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得電驚悉楊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寄上五百元以為悼儀。葬儀,可以與楊開慧同志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我們兩家是一家,不分彼此。”字里行間,情深意切。

在抗戰時期的延安,中央領導沒有小車,到哪兒去都是騎馬或走路。有一位華僑出于對共產黨領袖們的尊敬和信賴,也出于對抗戰的支持,送來了兩輛轎車。管車的同志想分一輛給毛澤東。可在分配車的時候,毛澤東卻提出:“一是要考慮軍事工作的需要,二是要照顧年紀較大的同志。”雖然大家都想配給毛澤東一輛,可是在他的一再堅持下,按照他的意見,把一輛分給了主管軍事工作的朱德使用,一輛給了延安的 “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林伯渠、吳玉章使用。

有一次,毛澤東騎馬去棗園開會,在回來的途中,馬突然受驚,將他從馬背上摔下來,左手摔傷了,手腕也腫得老高。出事以后,朱德和延安“五老”要把車讓給毛澤東,甚至把車開到了毛澤東的跟前。可是,毛澤東把他們連同汽車都給“攆”了回去。

不久,毛澤東要去大砭溝口的中央禮堂作報告,警衛員悄悄地把小車叫了過來,并對毛澤東說:“主席的胳膊摔傷了,走路不方便,就坐這一趟吧。”毛澤東風趣地說:“胳膊摔傷不耽誤兩條腿走路嘛!”說完,邁開大步向中央禮堂走去。

毛澤東與贈禮習俗

贈禮被看做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增進友誼。朋友、同志間適度贈禮,既是傳統習俗,也是人之常情。毛澤東在公務活動和私人交往中,也常贈送或接受禮品,但他有著嚴格的原則和尺度。

1954年6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一屆社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曾經同毛澤東一起在韶山從事過農民運動的鄒祖培等三人是會議代表,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的接見。當他們啟程返鄉時,毛澤東送給每人半條“大前門”牌香煙、一口箱子、一根手杖、一雙皮鞋,勉勵他們好好工作,多為群眾辦事。

三人激動地一一同毛澤東握手,并說:“主席已經有二十六七年沒有回去了,現在家鄉人民生活好了,都念著您,歡迎您回去看看呢!”毛澤東聽了,表示感謝。

對身邊的工作人員,或為自己服務過的同志,毛澤東也常用贈禮的方式表達關心和愛護。1947年,毛澤東轉戰陜北到達黃河邊的佳縣,住在一位農民家里。吃飯時,房東老大爺拿出專門從城里買來的酒,請毛澤東喝。毛澤東欠了欠身,說:“謝謝你,我不會喝酒。”老大爺再三請讓。毛澤東請他自酌。老大爺是一位船工,說:“在船上呆久了,喝兩口,可以趕寒氣。”毛澤東關心地說:“喝兩口可以,只是別喝多了,多了對身體有害。”毛澤東和這家人圍坐在炕頭上,吃著談著,笑聲不斷,就像一家人團聚一樣親切和諧。毛澤東一再稱贊老大娘的菜做得好,老大娘樂得合不攏嘴。兩天以后,毛澤東要轉戰到其他地方,房東的兩個孩子都依偎著毛澤東,不肯放手。毛澤東提出要送點東西給房東以示感謝,發現自己身邊沒有什么好東西,只好把自己用過的兩條毛巾送給房東。臨別時,毛澤東握著老大娘的手說:“謝謝你,有機會再來看你,吃你做的飯,睡你家的熱炕。”兩條舊毛巾,禮輕人意重,表達了毛澤東對這家人的感激之情。

毛澤東對宋慶齡一直很敬重。兩人常有往來,互贈禮物,互祝康吉。每隔一段時間,毛澤東就會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去看看國母。”工作人員便奉命前往,并帶上毛澤東讓捎的東西。

宋慶齡對毛澤東也很敬重。有一次,她在東單的寓所請毛澤東身邊的部分工作人員吃頓便飯。飯前,她專門看望了大家。吃飯時,她讓秘書做她的“全權代表”,招待大家。宋慶齡知道毛澤東平時有躺靠床欄辦公的習慣,便特制了一個又大又軟的靠枕送給毛澤東。毛澤東當時沒有收,當來人走后,他忽然覺得不收不好,于是馬上派工作人員追了過去,把靠枕收了下來。后來,用了沒幾天,他就把靠枕收藏了起來。

1957年冬,毛澤東派人給宋慶齡送去一些山東大白菜。宋慶齡非常高興并復信致謝:

敬愛的毛主席:

承惠贈山東大白菜已收領。這樣大的白菜是我出生后頭一次看到的。十分感謝!

您回來后一定很忙,希望您好好休息。致以

敬禮!

宋慶齡

1957年12月1日

毛澤東與宋慶齡之間相送的禮品竟然是大白菜,這在古今中外國家領導人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宋慶齡每年都要給毛澤東寄賀年片。1956年,毛澤東收到宋慶齡的賀年片后,寫了一封生動有趣、熱情洋溢的回信。信中,毛澤東親切地稱宋慶齡為“親愛的大姐”,對她送來的賀年片深表感謝。對她的問候,毛澤東以幽默而關心的口氣寫道:“你好嗎?睡眠尚好吧。我仍如舊,十分能吃,七分能睡。最近幾年大概還不至于要見上帝,然而甚矣吾衰矣。望你好生保養身體。”這封信既表達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又體現了他和宋慶齡的誠摯友情。

湖南是毛澤東的家鄉,湖南人對毛澤東有著更深一層的感情。盡管中央不允許地方送禮,但湖南人認為送點自己種的時鮮蔬菜,熏的臘魚、臘肉,山上采的寒菌總是可以的吧,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毛澤東最愛吃的。毛澤東對故鄉也有著一種濃濃的眷念之情,對從小吃慣了的食物時常回味。所以,他對湖南捎東西的行為沒有予以批評,但堅持原則,總是算清價錢,分文不少地把錢寄回去。

毛澤東既遵循著傳統的贈禮習俗,又有原則有分寸。他的“禮品觀”,充分彰顯了他的高風亮節,顯現出他不朽的人格力量和領袖風范。

毛澤東與飲食文化習俗

毛澤東的飲食習慣帶著中國傳統農民的色彩,而這種濃厚的色彩歸根結底來自于他在韶山農村的生活。毛澤東對飲食質量的要求與孔子所說的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大相徑庭。他只要有湖南口味的家鄉飯菜就行了,可以說是“食不厭粗,菜不厭辣”。在談到飲食習慣時,毛澤東說自己是“農民的生活習慣”,此話一點不假。身為一代偉人,毛澤東不吃人參燕窩,不吃生猛海鮮,卻迷戀著家鄉的家常飯菜。進城后,毛澤東仍保持著吃湖南紅糙米的習慣,米飯里總要加點小米、赤豆或芋頭。碗沿上的飯粒或掉在桌子上的飯粒,他都夾起來送進嘴里,有時甚至感嘆兩句:“什么時候農民都能吃上我這樣的飯,那就不得了啦,那就太好啦。”他還經常說:“我就是這個命,喜歡吃粗糧。”

毛澤東喜歡吃辣椒,幾乎每頓“正經飯”中都少不了辣椒,可以說是無辣不成飯。他經常就著辣椒吃飯,或用饅頭夾辣椒,以至有人傳說他曾 “就著辣椒吃西瓜”。1942年,畫家華君武曾為此事當面求證毛澤東。毛澤東笑著說,那是長征到甘肅某個村上,休息吃飯時,桌上有辣椒,正吃著,送來切好的西瓜,又吃了西瓜,大概就是這樣傳開了。

毛澤東晚年依然未改吃辣椒的習慣。晚年時,由于患多種疾病,特別是腦神經病,毛澤東吞咽困難,因而不能隨心所欲地大吃辣椒了。但他還時常想吃點辣椒,于是工作人員便用筷子沾上一點辣椒醬,送到他嘴里。這時,毛澤東便會把嘴巴吧嗒幾下,高興地說:“好香啊,一直辣到腳尖了。”

毛澤東曾經說過:“我看中國有兩樣東西對世界是有貢獻的,一是中醫中藥,一是中國飯菜。飲食也是文化。”

中國人的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是使用筷子。毛澤東一生只用竹筷、木筷吃飯夾菜,堅決反對使用任何在他看來可算做高級精美的餐具。在毛澤東去世后遺留于世的大量生活物品中,餐具占有相當比例,其中就有許多普通的竹、木筷子,但未曾發現一雙用名貴材質做成的筷子。

毛澤東一生用竹、木制作的普通筷子吃飯夾菜,盡管也偶爾用刀、叉吃過西餐,但畢竟次數有限。毛澤東的家鄉人在了解到毛澤東這一生活特點后,便特意為他制作了一些漂亮的木筷子送到北京。當時,他們派專人去湘西尋找一種黃羊木。據說這種黃羊木質地細膩,做出來的筷子不僅美觀耐用,而且無論使用多長時間也不會長霉變色。經過苦苦尋覓,終于在一個老鄉家門口找到了這種木材。在這個小山村里,人們不僅用這種黃羊木制作筷子,也用它來制作梳子。他們花費幾百元買了老鄉的木材,運回長沙,請木工趕制了一批木筷子,感到很是滿意。派人送往北京后,毛澤東便一直使用家鄉父老贈送的這種木筷子。

毛澤東辭世后,人們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黃羊木制作的筷子還剩下不少。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是主席一生中用過的最高級的筷子。”

毛澤東與殯葬文化習俗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殯葬文化。挽聯作為一種哀悼死者的對聯,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中一個獨特的組成部分。

毛澤東一生中,曾為革命先烈、親朋故友、戰友同事,題寫了大量的挽聯、挽詞。

1919年10月,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病逝。當毛澤東從長沙趕到上屋場時,母親已經入棺兩天了。大弟毛澤民告訴他,母親臨終時還在呼喚他的名字。毛澤東聞聽心似刀絞,淚如泉涌。母親才53歲啊,不想一場疾病便奪走了她的生命。那幾天,毛澤東一直虔誠地守在母親的靈前,回想起慈母的件件往事,在幽幽的油燈下,和淚寫下了一篇情義深切的《祭母文》。此外,毛澤東還作了兩副靈聯,悼念母親。

一副是:

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

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另一副是:

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在親戚和鄰居們的操持下,毛母的靈棺在家停留四天,按韶山地方風俗用道場來超度亡魂。10月8日晚,毛澤東長跪母親靈前,含悲誦讀了這兩副靈聯。

追悼會是喪葬習俗中寄托哀思的一種禮儀。1958年5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專門講了紅白喜事的辯證法。他說:中國人民把結婚叫紅喜事,死人叫白喜事,合起來叫紅白喜事,我看很有道理。中國人民是懂得辯證法的。結婚可以生小孩,母體分裂出孩子來,是個突變,是個喜事。至于死,老百姓也叫喜事。一方面開追悼會,哭鼻子,要送葬,人之常情;另一方面是喜事,也確實是喜事。你們設想,如果孔夫子還在,也在懷仁堂開會,他2000多歲了,就很不妙。

毛澤東有一個馬夫老侯,跟隨他多年。老侯積勞成疾在西柏坡病故后,后事辦得很隆重。任弼時主持追悼會,朱德講話并為老侯送葬。中央其他領導決定,這件事暫不向毛澤東匯報,等他工作不太忙時再向他報告。一天下午,毛澤東同身邊工作人員交談時得知老侯去世的消息,生氣地說:“老侯在我身邊工作多年,他病逝了,這么大的事,為什么不告訴我呢?”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后,毛澤東說:“再忙也應該告訴我嘛……老侯是個好同志呀!他是河南人。他從參加革命以后,就沒有回過家。家中有老有小,為革命他把一切都獻出來了。告訴他家中沒有?要通知地方政府給以優待,他家中有困難,要給以幫助。”

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在安塞縣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由于張思德是毛澤東等中央主要領導的警衛員,當時擔任中央警備團直屬警衛隊隊長的古遠興就直接把這件事報告了毛澤東,并把犧牲經過向毛澤東講了一遍。毛澤東聽了很難過,站起來說:“前方打仗死人是沒辦法的,后方生產勞動死人是不應該的!”他接著問:“這事你向上級報告了嗎?”古遠興說:“沒有,我想直接報告主席就行了。”毛澤東說:“這不行,你要向你的上級報告。什么時候開追悼會告訴我,我參加。”于是,古遠興立即把張思德犧牲的消息向警備團政治處作了報告。

毛澤東問古遠興:“張思德現在在什么地方?”古遠興說:“還被壓在窯里。”毛澤東聽了很生氣,雙手背在身后,說:“要很快挖出來,要放哨看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了。要是被狼吃了,你這個隊長就當不成了!”

古遠興原來打算把張思德刨出來就地安葬,毛澤東說:“不行!”并逐一指示說:“一、給張思德的身上洗干凈,換上新衣服;二、搞口好棺材;三、要開追悼會,我去講話。”

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警備團為張思德擦洗得干干凈凈,換上了新衣服,又買了一口好棺材。9月8日,中央警備團和中央機關的部分同志1000多人,在延安棗園操場為張思德舉行追悼大會。

追悼會開始前,毛澤東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會場走來。他問警備團團長吳烈:“參加追悼會的共有多少人?哪些單位來了?”吳烈一一作了回答,毛澤東點了點頭。之后,他親筆為追悼大會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詞。追悼會上,氣氛肅穆。毛澤東站在一個土墩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高度評價了張思德的一生。他指出:“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

入土為安。人去世后進行土葬,是中國絕大多數民族延續下來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但毛澤東從勤儉的角度出發,提倡人去世后實行火葬。他這一想法的提出,得從任弼時逝世及后事的料理上說起。

新中國成立前后,任弼時的身體狀況就很不好,病情逐漸加重。雖然到蘇聯療養了一段時間,但病情沒有多大好轉,時有反復。后來在任弼時本人一再要求下,回到了國內堅持工作。但不幸的是,1950年10月27日,他病逝在工作崗位上。

得知任弼時去世的消息,毛澤東十分悲痛,連聲說:“可惜,可惜啊!”他叮囑任弼時的夫人陳琮英:一定要撫養好孩子們,讓他們好好學習,長大繼承他們父親的遺志。

任弼時是中共五大書記之一,是共和國開國元勛。他的去世,無論是對全黨或對新中國來說都是很大的損失。為此,黨和國家為任弼時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追悼會和送葬儀式。

10月28日,任弼時逝世后的第二天,中央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治喪委員會。當天上午9時,毛澤東到景山東街任弼時住處親視入殮,并親自扶靈前往勞動人民文化宮。1951年7月18日,任弼時遺體安葬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漢白玉墓的正面,鐫刻著毛澤東的親筆題字:任弼時同志之墓。

辦完任弼時的喪事后,毛澤東不止一次地對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講,任弼時同志對中國革命的貢獻確實很大,對其進行厚葬是有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但如果我們死后都這樣葬,是不是有些浪費了?與我們黨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是不是有些違背了?毛澤東這時已經在開始醞釀,在黨內,特別是領導干部中,應該帶頭實行一種節儉的喪葬方式。1954年,當毛澤東在杭州看到西湖周圍有大大小小許多墓時,不無憂慮地說:死人與活人爭地不好。在隨后的幾年里,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多次倡導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在去世后實行火葬的喪葬方式。

1956年4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就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會間休息時,秘書把一份折子送到毛澤東手中,折子上是用毛筆書寫的正楷字。毛澤東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份實行火葬的倡議書。

毛澤東看完倡議書,滿意地點點頭,連聲說:“好,好。”因為這份倡議書事先已經征求過大家的意見,并且是自愿簽名,所以毛澤東沒有讓身旁的其他同志看,拿起一支三號狼毫,寫下了三個大字“毛澤東”,接著寫上了當天的日期“1956年4月27日”。隨后,朱德、彭德懷、康生、劉少奇、周恩來、彭真、董必武、鄧小平等115人先后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份中央級的號召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也是古今中外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火葬簽名。正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這一倡議,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殯葬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a| 91成人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av永久|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婷婷综合色|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97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美女免费黄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在线国产资源|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2020亚洲精品无码|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久久青草热| 青青草91视频|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毛片久久久|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色站|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www.日韩三级| 国产欧美日韩va|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黄色福利在线| 日韩专区欧美|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欧美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在线国产91| 熟妇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