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峰

經常從礦區的電視節目里看到百米井下煤礦工人忙碌的身影,卻從來沒有到過井下作業現場,使我對井下總有一種神秘的感覺。上個星期天,下井的機會終于來了。
上午七點左右,我跟著礦雙休日安全督察組的人員一起來到更衣室,同行的陳師傅告訴我說:“小張,你得多穿點,井下涼。”聽了這話,我又拿了一件棉馬甲穿在身上。到燈房領了礦燈和自救器,我們來到副井井口大廳,經過短暫的等待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登上罐籠,伴隨著一聲鈴響,罐籠飛快地向下降落。此時,我感覺耳朵很難受,甚至聽不清別人說話,陳師傅讓我張開嘴,這使我感覺好多了。短短1分多鐘,我們便來到500多米深的井下。走出罐籠的一剎那,我好奇地看著周圍,沒想到井下的條件這么好,讓我緊張的心平靜了許多。巷道里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安全宣傳標語和警示標志整齊地懸掛在巷道上方,方磚鋪成的地面平整清潔,四條礦車軌道伸向遠方,各類管路和電纜平直地吊掛在巷道壁上,眼前的一切讓我激動不已。
我們坐上早已等在那里的乘人車,經過大約25分鐘的顛簸后,下車經過一個下山,又坐了一段“猴車”,再步行一段路,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34下4綜掘工作面。在工作面上,工人師傅們正在開動一個“大家伙”進行巷道開拓。“這是什么機器啊?”我不解地問道。一位正在打眼的師傅放下工具說:“小伙子,不知道了吧?這是綜掘機,是咱們綜掘區的吃飯家伙,厲害著呢。咱們區創造的煤巷月進尺688米的集團公司紀錄,就是靠它完成的。有了它,我們今后還能創出新紀錄。”這時,督察人員陳旱生讓一位正在修理鏈板機的工人師傅隨機測試了幾個錨桿的扭矩,結果均符合標準要求。從34下4工作面出來,督察組人員又查看了幾條巷道的施工情況。一路上,他們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對查出的問題都做了記錄,并要求正在施工的單位進行整改。
雖然這次下井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卻令我終生難忘。看到工人師傅們的勤勞自信,看到碼放整齊的各類材料,看到每條巷道修建得安全高效,我感受到了煤礦工人的偉大。
上井時,每位工人師傅都靠著罐籠壁站著,從他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疲憊,也看到了堅毅和無怨無悔。看著眼前的他們,想著在生產一線工作了一輩子的父親,我的眼睛模糊了。
走出罐籠,我又看到了溫暖的陽光,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