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09年10月28日23:30,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戰神-1-X(Ares-1-X)火箭進行了測試飛行。“戰神”系列火箭是一種新型運載火箭,將在航天飛機退役后開始運行,并成為美國“重返月球”的航天器之一。

降落水中的戰神-1-X火箭第一級
戰神-1-X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發射臺升空約2min后,飛行至距地面約39.6km處,火箭第一級與第二級分離。隨后,第一級在降落傘的協助下墜入大西洋,并被回收用于分析研究,第二級和包括模擬載荷在內的火箭其余部分在不受控狀態下墜入大西洋。
戰神-1-X項目負責人鮑勃·伊斯在發射后對記者說:“該火箭的飛行狀態要比我們預計的更為理想,完全符合我們設定的成功標準,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超水平發揮。”盡管整個發射過程非常順利,但火箭助推器的3副降落傘中有1副出現了故障,使第一級在墜入大西洋后出現很大凹陷。據航空航天局發言人阿拉德·布泰爾透露,所有3副降落傘均順利打開,但其中1副卻不明原因的癟了,它的“罷工”導致助推器攜帶更大的動量墜入大西洋。
這次發射的主要任務是:①驗證“戰神”火箭初始設計;②積累“戰神”火箭飛行經驗;③動態展示對“戰神”火箭的可控性;④組裝和回收新型火箭;⑤展示降落傘的性能和火箭重返大氣層的表現;⑥確定火箭飛行時的特征;⑦實施新型火箭的級間分離。
戰神-1-X火箭高約100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火箭。該火箭與實際的戰神-1火箭類似,主要由第一級、第二級、上面級模擬器、“獵戶座”飛船乘員艙及發射中止系統組成。戰神-1-X火箭的大部分硬件都取材于航天飛機。

戰神-1-X火箭主要技術參數

豎立在航天飛機發射塔上的戰神-1-X火箭
戰神-1-X火箭第一級由總部設在猶他州麥格納的ATK太空系統公司負責生產,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個四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及一個尾裙,為火箭飛行提供主要推力。
能與戰神-1火箭相匹配的新的前端結構,包括一個第五段模擬器、前裙及延伸前裙。第五段模擬器內裝有火箭第一級的大部分電子設備,包括電池、發射機、數據記錄器、點火器控制機構、降落傘回收控制系統。
用于回收第一級的主降落傘,是迄今最大的飛行降落傘。
一個截錐體,能使窄的第一級與寬的上面級模擬器相連接。
戰神-1-X火箭的上面級模擬器由航空航天局格倫研究中心設計制造,它與戰神-1火箭上面級的形狀和質量接近。火箭的滾轉控制系統集成在這個上面級模擬器中,在火箭飛離發射塔后,執行90°滾轉機動。
戰神-1-X火箭上安裝了700多個傳感器和一些綜合數據獲取單元。這些傳感器獲得的數據將為戰神-1火箭的最后設計提供參考,從而確定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009年5月,奧巴馬政府下令組建一個評審委員會,對星座計劃進行獨立評估,此舉引發人們對“戰神”火箭未來的質疑。在10月公布的評審委員會最終報告中,不但質疑戰神-1系列火箭的存在意義,更直指當局應該忘記登月的目標,專心進行火星探索。
最終報告指出,星座計劃因缺少足夠資金以及不切實際的進度表正沿著一條“不可持續的軌跡”前進,威脅到所設定的崇高目標是否能夠最終實現。報告認為,如果要實現星座計劃的2020年載人登月夢想,美國航空航天局未來10年將需要額外300億美元資金。而即使資金到位,航空航天也需最少15年時間才能將載人火箭送到近地軌道以外的太空。報告針對美國載人航天工業發展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在月球及火星外圍近距離飛行,較登陸月球/火星計劃簡單得多。獨立委員會絕大多數成員認為,航空航天局應將目光聚焦在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上,用于執行深空探索任務;同時,應該依靠商業運輸服務將航天員送入地球軌道。
但是,星座計劃負責人杰夫·漢利認為:“此次試射的成功說明我們制定的計劃具有可實施性。類似這樣的試驗讓我們將任何懷疑之聲拋在腦后。”航空航天局官員道格·庫克表示:“不管未來作出何種決定,此次試射都是一項有價值的努力。我們能夠從中了解到很多東西,以驗證我們有關空氣聲學和負載的數學模型。”
航空航天局高層認為,戰神-1-X試射獲取的數據將有助于設計建立在真實飛行數據基礎上的模型,讓計算機為所有火箭系統提供更大支持。工程師完成數據分析工作需要幾個月時間,而理解戰神-1-X火箭此次試射所能產生的影響則將歷時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