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英 趙憲華 丁繼芹
近年來,隨著燒傷休克治療的進步,大面積燒傷患者休克期死亡率逐漸下降,而燒傷醫院感染已成為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燒傷醫院感染的防治是降低燒傷死亡率的關鍵。
本組32例患者中,燒傷面積在70% ~80%的患者共14例,燒傷面積在80% ~90%的患者工10例;90%以上的燒傷患者共8例。其中3例為50歲以上的老年人,2例為2歲以下的小兒。
通過對32例大面積燒傷患者醫院感染率的調查,我們發現,醫院感染率與燒傷面積及住院時間有密切關系。詳見表1。

表1 醫院感染率與燒傷面積及住院時間的關系
其中3例老年人及2例小兒患者,均在3天內出現醫院感染。可見燒傷后時間越長,感染機會越大,感染率越高,燒傷后7~13 d,感染率驟增。燒傷面積越大,對機體的損害越大,機體的抵抗力越低,同時燒傷面積大,與外界接觸的創面大,感染機會增加,所以燒傷面積越大,感染率越高。小兒代謝率高,營養需要量比成人高,且機體免疫力低,而老年人各系統功能均已衰退,因此,老年及小兒更易感染,燒傷患者正常皮膚黏膜功能受到破壞,免疫功能紊亂,加之超高代謝及負氮平衡,大劑量長期聯合應用抗生素,均使患者易感性增加。因此,對患者的保護性隔離措施不當及消毒不嚴格,也是燒傷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重要因素之一。燒傷創面膿毒血癥和敗血癥居首位,創面微生物增殖達到一定的密度,是侵犯燒傷焦痂所必需的條件,早期局部應用抗菌藥物可以抑制燒傷創面定植的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是減少燒傷感染的重要環節。燒傷患者的雙重感染(包括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因此長期或濫用抗生素是導致燒傷醫院感染的因素之一。
①提供相對的隔離環境,保持病房的清潔、整齊,空氣新鮮是預防燒傷感染加速創面修復的有力保障。定時用紫外線空氣消毒,定時用含氯消毒劑做地面濕式消毒,定時通風換氣,室溫保持在26°~28°,濕度在40% ~60%,病房定期做細菌培養,嚴格探視,減少病室人員流動,可減少交叉感染;②加強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為患者準備無菌床鋪,將無菌敷料覆于創面上,隨時更換,保持創面清潔干燥,采取合理體位及經常更換體位,不僅使患者感覺舒適,更主要的是使創面充分暴露,防止長時間受壓,以防創面感染壞死;做好口腔護理,正常人口腔內有大量細菌,但不致病,由于大面積燒傷患者機體超高代謝,抵抗力低下,極易發生口腔炎癥;③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一次性輸液器材料屬高分子化合物,適于綠膿桿菌的附著,如無菌操作不嚴格,可發生感染。醫護人員的手、止血帶、脈枕及袖帶都是傳播細菌的途徑,都要求消毒;④嚴格管理換藥室,換藥室要專人管理,負責監督醫護人員執行無菌制度,使細菌的植入率下降,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⑤早期營養支持療法是預防感染出現,加速創面修復的重要方法,大面積燒傷患者,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能量消耗大,除靜脈補充營養外,還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流食或半流食。增加機體抵抗力,有利于創面修復及減少感染的發生;⑥合理應用抗菌素,隨時以細菌培養和藥敏為指導用藥,早期局部應用抗生素,(如磺胺嘧啶銀)以抑制創面細菌的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