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云
慢性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脹痛反復發作,病程遷延,纏綿難愈為特殊的疾患。主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等。筆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用止痛制酸,理氣化瘀,健脾溫中,以收斂止血的復方田七胃痛膠囊治療慢性胃脘痛12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共230例,均為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125例,男68例,女57例;年齡在18~65歲之間。平均41.5歲;病程1~10年,平均4.25年。
診斷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新藥<中藥>治療胃脘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即:①典型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悶或脹滿、噯氣泛酸、嘈雜、惡心嘔吐;②有反復發作史;③發病常與情緒不暢,飲食不節,勞累,受寒等因素有關;④胃鏡等檢查可見胃、十二指腸黏膜炎癥、潰瘍病變。胃脘痛病變必備第1項,其余條件具備1~2項即可。西醫診斷4項必備。
辨證分型參照《中醫內科學》擬定[2]。淤血停滯型為胃脘疼痛,痛如針刺、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暗或有淤斑,脈澀。
治療組:復方田七胃痛膠囊藥用三七、延胡索、香附、吳茱萸、川楝子、白芍、白芨、枯礬、氧化鎂、碳酸氫鈉等13味藥物合理組方,采用現代科技精制而成。3~4粒/次,3次/d。療程4周。
對照組:采用三聯療法。雷尼替丁150 mg,2次/d,餐前30分服,連服4周;阿莫西林膠囊1.0 g,2次/d;甲硝唑片0.4 g,2次/d。后兩藥均于餐前30 min服,服用1周后停藥。保證充足睡眠,忌食酸辣、粗糙、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忌飲烈性酒及暴飲暴食。兩組治療后停藥1個月,復查胃鏡。
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頒布的療效標準評定[1]。痊愈:胃脘痛及其他癥狀消失,半年至1年內不復發,胃鏡等檢查正常。有效:胃脘痛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他癥狀減輕,胃鏡檢查好轉。無效:癥狀無改善,胃鏡檢查無變化。
兩組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胃脘痛常由郁怒傷肝、肝氣犯胃,飲食不節、損傷脾胃,稟賦不足、脾胃虛弱所致。胃主受納、以和降為順,脾主運化、以升清為順,共為氣機升降之樞。脾胃受損,勢必導致脾胃升降失常,氣機阻滯。又血為氣母,氣為血帥,胃為陽明之腑,多氣多血,故胃腑為病,勢必導致氣血失調,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故治當止痛制酸,理氣化淤,健脾溫中,收斂止血為治則,方中三七、延胡索活血化淤止痛,白芍、白術、柔肝緩急止痛,吳茱萸、香附理氣降濁,川楝子、枯礬解毒消瘍,配以西藥氧化鎂、碳酸氫鈉保護胃黏膜,中和胃酸。諸藥配合,可治標扶本,健脾養胃,抑殺幽門螺旋桿菌,調節胃酸分泌,修復潰瘍,保護胃黏膜,故有臨床實用價值。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
[2]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