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飛
在根管治療中,根管內消毒、防治感染是關鍵步驟之一,有研究報導證明,厭氧菌、尤其是專性厭氧菌是感染根管內的主要細菌。[1]這些含酶活性較高的厭氧菌及其代謝產物,和感染的牙本質碎屑,在根管預備過程中被推出根尖孔,或由于沖洗時壓力過大等因素激惹了根尖周組織,從而導致炎癥介質、各種緩激肽、組胺、前列腺素等炎性物質增加,同時,感染根管內的細菌及其產物具有抗原特性,甚至根管治療藥物如甲醛甲酚本身都有可能又成為半抗原,引起變態反應。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嚴重感染及疼痛,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
為了取得較好療效,理想的根管內消毒藥物應具有殺滅根管內殘留細菌,并減輕尖間組織的炎癥等作用。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甲醛甲酚、甲硝唑等,但療效不夠理想,并常有引起根管治療間痛及其他毒副作用報導。筆者在近年的醫療實踐中,使用替硝唑地塞米松合劑對患牙進行治療,并與甲醛甲酚做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收集2008~2009年2年內,因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壞死等需行根管治療的門診患者共163例,患牙163顆。其中男78例,女85例,年齡23~66歲。隨機分成實驗組87個患牙,對照組76個患牙。所有患者發病前、后均未服用皮質激素或抗生素。
1.2 試劑配制 將地塞米松注射液(湖北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替硝唑注射液(湖南正大藥業有限公司)等量混合備用。甲醛甲酚(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材料廠生產)備用。
1.3 治療方法 2組病例就診時,均仔細檢查患牙,記錄各項指標,攝x光片,在無菌條件下,常規開髓后,拔去根髓,擴大根管至40#,用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用棉捻吸干根管內水分,實驗組以棉捻蘸地塞米松與替硝唑混合液放入根管內,氧化鋅丁香油暫封。對照組根管內放置甲醛甲酚棉捻、氧化鋅丁香油暫封。術后1周及半個月各復診1次。如無不適,去除原封藥物,以根管糊劑加牙膠尖填根管,磷酸鋅水門汀墊底,銀汞合金或光固化樹脂充填。
1.4 療效評價顯效 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封藥后,自發痛和咬合痛消失,根尖無紅腫,牙齒無叩痛,有瘺管者瘺道消失;②有效:封藥后有瘺管者瘺道消失,根尖區無紅腫,但仍有咬合痛及叩痛;③無效:封藥后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根尖部突然暴發疼痛,咬合痛及叩痛明顯。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封藥后療效顯示:替硝唑地塞米松合劑組,成功率較甲醛甲酚組高,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封藥后療效(例,%)
根管感染是由多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對感染性疾病來說,致病性大小不僅取決于細菌本身的毒力,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致病菌量的多少[2]在治療過程中,感染根管雖然用機械和化學方法處理過,但其側壁牙本質深部側支根管及根尖周等處仍有細菌等病原刺激物,所以根管消毒、預防感染相當重要。甲醛甲酚(FC)屬化學制劑,是治療牙髓壞疽和殘髓炎的常用藥物,但近年來也有文獻指出其具有較強的毒性、刺激性,尤其其半抗原作用引發疼痛及致癌等問題,更是受到普遍關注。
替硝唑(2-甲基-1-[2-(乙基磺酰基)乙基]-5-硝基-1H 咪唑)是甲硝唑之后研制的新一代硝基咪唑類高效、長效、速效抗厭氧菌藥,可以擴散到牙本質小管內,并通過牙齒結構擴散到尖周組織有效殺滅厭氧菌,促進根尖組織的愈合。體外實驗證明,4 mg/L替硝唑能抑制90%厭氧菌生長[3],王仁飛等研究體內殺菌和體外抑菌的試驗表明,替硝唑對包括牙齦類桿菌和產黑色素桿菌在內的產黑色素類桿菌群的殺滅效果很強,達91.9%。替硝唑具有臨床療效高,療程短,副作用小,半衰期長,血藥達峰快,生物利用度高的優點。它的作用機理為:替硝唑的硝基被還原成一種細胞毒,從而作用于細菌的DNA代謝過程,促使細菌死亡,目前還沒發現它對人體有致癌、致突變作用。地塞米松是糖皮質甾體類抗炎藥物,化學結構為潑尼松龍的B環9α位引入氟原子,D環16α位引入甲基;9α氟及16α甲基均使其抗炎活性顯著增強,而16α甲基則顯著地降低了地塞米松的水鈉潴留不良反應。具有抗炎、抗內毒素、抑制免疫、抗休克及增強應激反應等藥理作用,而根管和根尖周多為厭氧菌感染,故此兩者合用可以減少炎癥的發生,從而減輕疼痛、緩解腫脹,降低急性發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實驗組中僅有2例出現根管治療間疼痛,占2.29%;而對照組有10例發生根管治療間疼痛,占13.16%,說明替硝唑地塞米松合劑可明顯降低根管治療間疼痛,提高抗菌能力,其效果優于甲醛甲酚,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張舉之.口腔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55.
[2]劉衛紅.厭氧菌與根尖周圍組織疾病研究現狀.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89,16(3):160-161.
[3]諶建國.復方替硝唑含漱劑的研制.中國藥學雜志,1999,32(2):162-164.
[4]王仁飛.替硝唑治療成人牙周炎的療效評價.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6,31(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