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竹敏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NP)是糖尿病(DM)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患病率約為60%,隨著DM病程的延長,其發病率也逐漸增高。因此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患者數也在不斷增加,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目前缺乏特異性治療,近年來氧化應激在DNP中的作用已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們用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2008年住院治療的DNP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平均(48±12.5)歲,DM病程(9.54±3.87)年,合并周圍神經病變(2.5±1.86)年,空腹血糖(9.8±2.5)mmol/L,餐后2 h血糖(16.8±3.5)mmol/L。隨機分為治療組56例,對照組24例,按照WHO標準診斷為DM,并表現有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疼痛、運動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均符合1999年WHO的DNP診斷標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規飲食治療加口服降糖藥和/或胰島素控制血糖,使其血糖穩定后,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治療組給予生理鹽水250 ml+α-硫辛酸600 mg(上海現代哈森制藥,0.6 g∕支)1次/d,靜脈滴注,甲鈷胺500 ug(日本衛材制造,500 ug∕支)1次/d,靜脈推注,15 d為一療程,對第一療程有效但未達到明顯改善者進入第二療程,連續2~3療程。對照組給予甲鈷胺500 ug,1 次/d,靜脈推注,15 d 為一療程。
1.3 足部護理及疼痛護理 每天檢查下肢及足部皮膚是否正常。不吸煙,以防尼古丁誘發和加重本病。不赤足行走,防止異物損傷。穿著有足夠深度和足夠寬度的合適鞋襪,以保護雙腳。注意保持腳趾間皮膚的清潔與干燥,每次洗腳后注意擦干腳趾間皮膚。不宜用熱水袋取暖,冬天可穿細毛襪保暖,及時治療雞眼、胼胝和足癬。鎮痛劑宜在臨睡前服用,可避免夜間疼痛驚醒,指導患者行放松訓練,告訴患者有效的放松,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應用止痛藥物時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1.4 療效判斷 ①癥狀改善程度:顯效:疼痛、麻木及感覺異常消失;有效:疼痛、麻木及感覺異常減輕;無效: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無改善;②神經電生理檢查:采用丹麥產肌電圖儀測定治療前后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MCV)及感覺傳導速(SCV)度。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上統計資料均由SPSS 10.0統計軟件包完成。
2.1 患者癥狀改善情況見(表1~3)

表1 治療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例,%)

表2 對照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例,%)

表3 兩組治療后有效率(%)比較
2.2 治療前后MCV及SCV的改善情況(表4~5)

表4 兩組治療前MCV及SCV的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后MCV及SCV的比較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其發病機制大致可歸納為以下途徑:①多元醇-肌醇途徑(山梨醇增加,肌醇減少);②脂代謝異常;③氧自由基損傷;④微循環障礙。其中心環節是高血糖導致細胞內氧化應激。抗氧化劑α-硫辛酸是由辛酸轉變而來的二巰基化合物。在體內可由硫辛酸合成酶在線粒體中合成,能被組織攝取并在細胞內降解為二氫硫辛酸,α-硫辛酸和二氫硫辛酸都是有效的抗氧化劑,通過清除自由基、還原循環使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提高細胞內谷胱甘肽的水平來起作用[4]。α-硫辛酸生理作用是作為線粒體內α-酮酸脫氫酶必需的協同因子,在能量代謝上起關鍵作用[1]。DPN的發病機理為α-硫辛酸的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Ziegler等[2]薈萃分析,結果表明α-硫辛酸可以改善DPN的臨床癥狀,增加神經反應性和傳導速度。本研究表明硫辛酸聯合甲鈷胺能夠明顯地改善DNP的神經癥狀,治療麻木,疼痛,感覺異常有效率為91.07%,并能顯著提高周圍神經的運動及感覺傳導速度,與對照組比較P<0.05,且其療效與DNP病程有關,病程越短,有效率越高,而且顯效療程越短,提示DNP應早診斷、早治療。本實驗中對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且療效顯著,α-硫辛酸的不僅通過清除自由基發揮抗氧化作用,它還能增加肌細胞和脂肪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減弱肝臟糖異生,能輕度降低血糖[3]。α-硫辛酸治療神經病變,最大的優勢是針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病機理,切斷致病途徑,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它能較快地緩解患者癥狀,α-硫辛酸在臨床應用,已經明確它的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療效確切,它是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一個安全有效的藥物,特別是在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方面。
[1]Smith AR,Shenvi SV,Widlansky M,et al.Lipoic acid as a potential therapy for chronic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oxidative stress.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04,11:1135-1146.
[2]Ziegler D,Nowak H,Kempler P,et al.Treatment ofsymptomatic diabetic polyneuropathywith the antioxidantalpha-lipoic acid:a meta-analysis.Diabet Med,2004,21(2):114-121.
[3]Brownlee,M.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Nature,2001,14:813-820.
[4]湯正義,李向利,張煒,等.2型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情況與有關因素相關性分析.中華內科雜志,2003,42:86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