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霞
隨著工業的日益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密度越來越大,建筑越來越高,城市越來越遠離大自然,面對鋼筋水泥叢林的城市環境,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煩躁和壓抑,希望能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呼吸新鮮空氣。農業觀光園淳樸、悠閑、恬靜的特征正好與城市人這種回歸自然的心理相吻合。
我國都市休閑農業的實踐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城郊農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都市農業現已成為我國各大城市發展的主題,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毋庸質疑,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起到不容小覷的作用。一方面,休閑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農業的空間布局和結構安排,必須服從城市的需要并為此服務,這體現了農業對大都市的依賴性;另一方面,城市的科技、經濟優勢又可促進和反哺休閑農業的發展,進而實現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一體化關系。
對天津市已經投入使用的觀光休閑農業園進行調查,歸納為以下6種類型:
1)農園觀光型:以展示種植業的栽培技術或園藝、農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等為主,建立了觀光農園、教育農園、農業公園、市民農園或租賃農園等。如西青區第六埠農業開發中心。2)農園采摘型:利用開放成熟期的果園、菜園、瓜園、花圃等,供游客入園觀景、賞花、摘果,從中體驗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花)農生活和享受田園風光。如楊柳青鑫三農綠色生態田莊。3)漁場垂釣型:利用水庫、池塘、漁池等水體進行垂釣、駕船、滑艇、食水鮮和水上娛樂等內容的水域旅游活動。如薊縣于橋水庫地區。4)畜牧觀賞狩獵型:利用牧場、養殖場、狩獵場、跑馬場等,給游人提供觀光、娛樂、參與牧業生活的風情和樂趣。如天津靜海雙塘村跑馬場,天津市松江鄉村俱樂部。5)森林旅游型:以森林區優美的環境、潔凈的空氣,來吸引居民體驗回歸大自然的情趣,并進行休閑、度假、森林考察、避暑療養等健身活動。如大港官港森林公園,西青柳仙林休閑度假中心。6)生態科技觀光型:利用生態示范區或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吸引游客,使游客在休閑過程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如北辰龍順莊園。7)綜合觀光型:在觀光農業景區內設置多種項目。如天津紅光綠野休閑度假村,楊柳青莊園也屬于該種類型。
項目位于天津市楊柳青鎮大柳灘村,占地面積約為46.67萬m2(合700余畝)。地塊東臨京福公路,南側及西側為村莊小路,原址為苗圃。規劃時間為2006年 3月~7月。2006年7月~2007年10月主體建筑及景觀相繼建設完成。2009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方案規劃布局采用“一湖、一環、六功能區”的規劃結構。一湖,即中心景觀湖;一環,即環湖游覽路,游覽路將幾個功能區有機聯系起來。六區,即入口接待區、餐飲區、采摘區、生態垂釣區、活動區及住宿區。
1)中心景觀湖:全園的核心區域。湖面上設置大小島嶼兩個,與住宿區島嶼共同構成“一池三山”的布局結構。北側島嶼規劃為探險島,內部設置探險路徑、梅花樁、鄉村水吧、繩索橋等景點。南側島嶼規劃為觀鳥島,以一曲折木棧道與陸地聯通,設置有觀鳥亭、沙丘、涉水汀步等景點。2)入口接待區:對外的展示區域,主入口與京福公路連接,兩側分別為現代中式建筑接待中心及商業區(見圖1)。停車場車位50余個,均為嵌草鋪裝的生態停車場。3)餐飲區:包括兩座餐廳。一座為傳統中式四合院酒店,以包間為主。主要經營鄉村風味餐飲。另一座為以接待婚慶、公司慶典等大規模聚餐活動的依山飯店。中部設置表演舞臺。兩座餐廳在服務對象上形成互補,可同時容納300人就餐。4)采摘區:利用原有農業大棚適當改造,并增加果木種植面積,形成采摘區。5)生態垂釣區:靠近南側邊界位置設置幾個大小不同的釣池,采用景觀化的駁岸處理方式。池與池之間以彎曲的園路做連接,優化垂釣環境。6)活動區:規劃將開挖湖面的土堆砌為一高度15 m左右的滑草場。滑草場周邊設置攀巖等室外拓展項目。7)住宿區:彎曲的小河環繞著住宿區,形成環境優美的獨立區域。按照接待規模不同而劃分為若干種明清特色院落類型,有大規模的四合院、中等規模的兩層二合院及小規模的單層合院。另外,在院落區西側設置獨立的小木屋住宿區(見圖2)。


1)中心景觀湖主體部分按照原設計進行開挖,探險島及觀鳥島上設計項目沒有建設。探險島與活動區連接的部分增加了吊橋等拓展器械。2)活動區取消了原滑草場的設計,原因:a.在后期的詳細設計過程中,經過計算發現土的重量會對場地北側現有兩層建筑的基礎產生一定影響,基礎有產生側推的可能性;b.中心景觀湖挖出的土量不夠,購買土會增加很多建設成本。目前活動區改造為真人CS場地,已經堆砌的緩坡草坪作為人們宿營、放風箏、球類等戶外活動的場地使用,頗受歡迎。3)甲方在建設初期為降低投資風險,減少了住宿區農院的建造數量,目前已建成院落10座,小木屋3座,可容納150人住宿。在住宿區西側增加了“延伸綠色”景區。
1)對各類活動規模合理預測,為發展留有余地。從目前的經營活動來看,垂釣活動是一個主要的盈利點。但原有垂釣區規劃面積明顯偏小。另外,很多游客都喜歡垂釣后再進行燒烤活動。原設計沒有安排專門的燒烤區,目前只有將周邊零散空地作為燒烤區使用,不能形成規模,感覺檔次比較低。
2)方案應充分利用現狀條件。方案對場地內大棚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礎上設置了采摘區,大大節約了建造成本。但是在設計之前對現場的苗木沒有充分的調研。開挖湖體之前,現狀苗木大部分都廉價出售。等場地種植需要苗木時,又需重新購買,增加了成本投入。
3)為經營活動留有空間。千年古鎮楊柳青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楊柳青的傳統花會表演頗具特色,目前尚保留傳統劇目二十余個。在規劃之初,就應該考慮文化劇目的展演與互動型娛樂活動,豐富經營活動種類,調動人氣,也更好地體現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較高的文化品味,實現農村文化資源開發與經營活動更好的結合。
[1] 王云才.國際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經驗與借鑒[J].旅游學刊,2002(4):56-57.
[2] 孫藝惠.我國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經濟地理,2007(9):835.
[3] 王婉飛,王敏嫻,周 丹.中國觀光農業發展態勢[J].經濟地理,2006(5):854-856.
[4] 公茂武.淺析民俗旅游區中的景觀生態系統模式[J].山西建筑,2008,34(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