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元
一位老師在給孩子們指導寫作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生活中只有“青菜”、“蘿卜”,那么你一定得設法放一點“生活的味精”——生動感人的細節描寫,否則,一鍋“青菜蘿卜湯”誰喝了都乏味。所以,一篇文章中一定得有自己得意的、細膩的、具體的、形象的細節描寫才行。
比如,一名同學這樣寫她第一次坐飛機的經歷——
寒假里,爸爸帶我坐飛機去沈陽。這可是我第一次坐飛機!不知怎么的特別緊張,我不停地問爸爸,飛機上可以帶什么東西,不可以帶什么東西;一會兒又問要是飛機發生了什么問題,那我們是不是要跳下去……
第二天早上,我們坐汽車來到了飛機場。去買了票才知道上飛機前要那么麻煩,要經過一關關嚴格的檢查才能上飛機。
檢完票向前走一看,哇!這才是真正的飛機場。前面有兩架飛機,我不知道是上左邊一架白色的,還是上右邊一架藍色的。我問爸爸上哪一架飛機,“看那架白色飛機上寫著常州——沈陽,而藍色飛機上寫的是上海。”我知道上哪家飛機了!我快速奔過去,上了飛機。我看見了空中小姐,她們長得都很漂亮,大大的眼睛,而且都很有禮貌……
飛機開始起飛了!我心里特別緊張。飛機跑了一會兒,又停下來了,幾秒鐘以后又很快地跑起來了……
三時五十分,飛機終于到達了沈陽飛機場。
文章的題目是“第一次坐飛機”,小作者主要應該描寫自己第一次坐飛機前后的所見、所聞、所感。而且第一次坐飛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新奇而充滿樂趣的事情,所以,小作者應該花較多的筆墨介紹自己“第一次”坐飛機時特別的感受。這種感受要寫得實,寫得細致——可以通過一兩個細節來表現。
可從上文可以看出,小作者將自己上飛機之前的見聞寫得不少,但是其中較多的內容與文章的主旨離得太遠,有啰嗦之嫌。而需要詳細描寫的自己進入艙前艙后的心理變化(忐忑不安、緊張、激動、放松、平靜、興奮),在機艙里見到什么(如整齊的座椅、熱情周到的服務),聽到什么(如漂亮的空姐親切溫柔的話語)等只用幾句話草草帶過了,根本沒有具體的描繪,無細節可言。因此,讀了這篇文章之后覺得索然無味。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祝福》中描寫的祥林嫂的肖像——
1,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歲,臉色青黃。
2,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歲,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帶著些淚痕,眼睛也沒有以前精神了。
3,花白頭發,現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消瘦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的悲哀,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這三段肖像描寫為什么震撼人心,讓人過目不忘?對,是因為它們運用了細節描寫。
的確,想想許多的文學作品,讓我們記憶最深的也無非是一兩處的細節描寫,它們讓人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和撞擊。在文藝作品中,如果說情節是人物性格、命運變化發展軌跡的話,那么細節則可以說是作品的血肉。作家在文藝創作中往往有這樣的體會,情節好寫,而細節難找,學生的作文同樣如此。
那么,究竟什么是“細節”,什么是“細節描寫”?
所謂細節,就是構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或環境特征的最小的組成單位,也就是表現事物各種感性特征的具體而細小的材料。
而細節描寫就是對這些細枝末節的描繪,是記敘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寫單位。具體地講,細節描寫是對表現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語言、動作、神情、環境等在內的一些具體環節的細致描寫。
可以說,任何一篇文學作品中,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刻畫,還是故事情節的展開、典型環境的描繪,都離不開真實而又生動的細節描寫。好的細節描寫能把人物或故事最本質的性狀鮮明而又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它在一篇文章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具體地說,細節描寫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突出人物的性格;2,展示故事的情節;3營造典型的環境;4,對丑惡行為給予尖刻辛辣的諷刺。
細節描寫的作用如此之大,那我們作文時又該如何去寫好細節呢?
首先要“真”。細節的描寫必須入情入境,符合生活真實。
其次要“細”。一是取材要小而具體,二是描寫要細致入微。
最后要“精”。細節描寫在精而不在多,作家杜鵬程說:“要從一百個細節中選擇一個細節?!?/p>
同學們,我們的習作呼喚“生活的味精”,呼喚豐富多彩的作料,呼喚生動的細節描寫!愿同學們在文章中多加點“生活的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