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華 譚紅專 楊志英 陽帆 李勇
宮頸炎是女性生殖道的常見疾病,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如沙眼衣原體(Ct)、奈瑟淋球菌(NG)、單純皰疹病毒(HSV)、人乳頭瘤病毒(HPV)、生殖支原體(Mg)、解脲脲原體(Uu)及厭氧菌、真菌等[1-2]。隨著性傳播疾病(STD)發病率的增多,由此引起的宮頸炎也逐漸增多。湖南省郴州地區是我省性傳播疾病的高發區,流動人口多,旅游、娛樂行業發達,在中低檔娛樂場所及性工作者中安全套推廣項目尚未普及。為此,本文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07年11月~2010年4月門診患者的184份陰道分泌物樣本的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了解郴州地區女性宮頸炎的病原學情況,為臨床用藥及疾病監測提供一定依據。
1.1 材料 酵母提取液、瓊脂購自英國Oxoid公司,Uu、Mh、NG培養基購自珠海麗珠試劑有限公司,哥倫比亞瓊脂為生物梅里埃中國有限公司產品。DNA提取試劑盒、Taq DNA聚合酶分別購自上海生工和TaKaRa公司。Mg、Ct、HPV和HSV-2分別來自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預防科學院皮膚性病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南京皮膚性病研究所。其他均為分析純產品,主要購自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和北京鼎國公司。
1.2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184例于2007年11月~2010年4月在普通婦科門診及婦女保健門診就診的女性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選擇標準:所有對象均有性生活史(包括非婚性接觸史),在兩周內未使用過任何抗生素,取樣3d內沒有陰道沖洗,無陰道用藥及性生活,排除經期女性。同時隨機選取該時間段在門診進行健康檢查和孕前檢查的女性128名,年齡20~40歲,平均27.56歲。
1.3 宮頸炎診斷標準 所有入選對象的診斷標準符合《實用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3]。
1.4 實驗室檢測 用無菌窺陰器擴張陰道,用宮頸試子于穹窿部停留1min,將取樣后的棉拭子放入盛有lml無菌生理鹽水的尖底無菌試管中漂洗片刻,在管壁上擠干后丟棄拭子,用于分離培養或分子生物學檢測用。按照上海生工試劑盒提供的方法提取基因組DNA,設計針對Mg,Ct,HSV和HPV的特異性引物,PCR擴增。每次實驗應用已知陽性的標準株作對照。尤其是在PCR反應時,對于陰性標本,會再次加入標準品DNA,一同擴增,以排除標本里抑制物的存在。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隨機所選的184例研究對象,年齡18~39歲,病程:2~648d,平均58d。其中有尿道刺激癥狀、陰道口灼痛、白帶增多、下腹痛的共138例,無上述癥狀16例,宮頸脆性增加易出血和(或)宮頸不同程度糜爛116例。
2.2 各種病原體感染狀況 在所研究的184例初步診斷為宮頸炎的研究組中,共檢測出157例陽性,檢出率為85.33%。而在同期128例體檢對照組當中,僅檢測出39例,檢出率為30.4%。宮頸炎組和對照組的病原體感染情況見表1。

表1 宮頸炎患者及對照組體內各種病原體的檢出情況

表2 157例陽性標本中病原體混合感染情況(%)
2.3 混合感染情況 如表2所示,研究組所檢出的157例患者中,其中有2種或2種以上病原體混合感染的患者有26例,占14.13%,其中15例為2種病原體混合感染,主要是Uu、Ct、NG、Mg、HSV和HPV間的混合感染,并且以Uu合并Ct和Uu合并Mg感染最多見。
宮頸炎從病因學上可分為感染性宮頸炎和非感染性宮頸炎,感染性宮頸炎主要由外源性病原體感染所致,如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和衣原體等[1]。本研究結果顯示在184例宮頸炎患者中,檢出病原體157例,以Uu的陽性檢出率最高,其次為Ct、Mg、NG、Mh、HSV-2和HPV,分別占23.27%、8.7%、7.61%、5.43%、4.35%和4.35%。本研究從病原學上證實了在宮頸炎患者中不僅存在Ct、NG感染,而且還存在其他病原體感染。但Uu的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Uu可能與宮頸炎的發病無關,因為有研究對生殖道感染的女性進行PCR檢測,Uu的檢出率為70%,其中微小脲原體占80%以上,顯示Uu的致病性可能與其基因型有一定聯系,同時也間接說明本地區Uu的感染率可能低于國外其他地區[4]。另外,一些研究資料顯示,Mg、HSV-2、HPV等與宮頸炎相關,我們的研究結果與此相符[5]。本研究PCR對Mg基因檢測,檢出率為8.7%,略高于國外報道[6]。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技術因素,如PCR抑制物的存在及引物的選擇等而導致實驗敏感性不同。②采樣方法:很多文獻采樣部位大多數為宮頸口,認為支原體一般寄生于宮頸上皮細胞。但Mg在pH=7或稍酸或稍堿時生長良好。因此我們認為對女性進行Mg感染的檢測可選擇陰道彎窿部采集標本,而不一定要取材于宮頸上皮細胞。陰道彎隆部是上、下生殖道的聯接部分,因此無論是上生殖道還是下生殖道的支原體感染都比較容易在該部位的標本中檢測到,另外陰道彎隆部本身呈現弱酸性,也有利于支原體的寄生。③本地區Mg感染引起宮頸炎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事實上,在本研究當中,我們對于陰性結果進行了排除,凡是陽性結果我們都在不同時間重復了2次。因此本研究當中我們認為第3種可能性最大,應引起臨床醫師高度重視。同時,HSV-2和HPV的檢出率均為4.35%,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較低,這可能與不同地域及生活方式有關[7]。因此,臨床上應重點關注宮頸炎的無癥狀患者,這對于防止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生有重要意義。另外不應遺漏其宮頸的檢查,如宮頸涂片細胞學檢查,并視情況行陰道鏡檢查及陰道鏡指引下的病理活檢。
綜上所述,Ct、Mg以及NG是引起宮頸炎的重要病原體,事實上,宮頸炎患者體內存在的Uu、Mg、HSV-2和HPV單獨或混合感染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病因之一。在184例擬診的宮頸炎患者中各種病原體感染157例,其中單項病原體感染131例(71.2%)、混合病原體感染26例(14.13%)。1例宮頸炎患者可同時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性病病原體,在混合感染中以Uu合并Ct最高,占34.62%,其次是Uu和Mg,占26.92%。因此在臨床上若部分患者久治不愈,且無新發感染,應考慮混合的可能。多種病原體反復感染導致黏膜上皮細胞損傷,大大增加了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可能性。
[1]Wilson JF. In the clinic. Vaginitis and cervicitis[J]. Ann Intern Med, 2009,151(5): ITC3-1-ITC3-15,Quiz ITC3-16.
[2]Davis-Dao CA, Cremer M, Felix J, et al. Effect of cervicitis on 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J]. J Low Genit Tract Dis,2008,12(4):282-286.
[3]張惜陰.實用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63-566.
[4]Ekiel AM, Friedek DA, Romanik MK, et al. Occurrence of Ureaplasma parvum 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in women with cervical dysplasia in Katowice, Poland[J]. J Korean Med Sci, 2009,24(6):1177-1181.
[5]Li CZ, Wang ZB, Yang X, et al. Feasibility of focused ultrasound therapy for recurrent cervicitis with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9,34(5):590-594.
[6]Cohen CR, Mugo NR, Astete SG, et al.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genitalium in women with laparoscopically diagnosed acute salpingitis[J]. Sex Transm Infect, 2005,81(6):463-466.
[7]Malathi J, Madhavan HN, Therese KL, et al. Preval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males with urethritis& females with cervicitis attending STD clinic[J].Indian J Med Res,2002,116: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