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芹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中間型臨床狀態,其發病機制在于易損斑塊的破裂導致血小板活化聚集及血栓形成[1]。本文研究在常規抗血小板、抗凝、調脂、擴冠等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并研究其對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及血液流變學的作用,以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1.1 研究對象 116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自我院心內科。男68例,女48例,年齡49~83歲,平均年齡(65.63±8.96)歲。病例符合WHO關于不穩定性心絞痛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其中初發勞力性心絞痛47例,惡化勞力性心絞痛41例,靜息心絞痛16例,心肌梗死后心絞痛12例。隨機分為丹紅治療組(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對照組)各58例。兩組在年齡、性別、體重指數、不穩定性心絞痛類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均>0.05)。
1.2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吸氧、抗血小板、抗凝、調脂、擴冠等常規治療。治療組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濟南步長制藥有線公司生產)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兩組的療程均為2周。
1.3 療效標準 心絞痛療效標準采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上所修訂的標準[2]。顯效:1個療程后心絞痛發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或硝酸甘油片用量減少≥80%;有效:1個療程后心絞痛癥狀有較大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80%;無效:1個療程后心絞痛次數減少≤50%,或硝酸甘油片用量減少≤50%。心電圖療效標準按照《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中的標準[3]。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復查ST段及T波基本恢復正常,運動試驗由陽性轉為陰性;有效:癥狀減輕,心電圖復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糾正;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心電圖復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無好轉。

表1 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n(%)]
1.4 檢測指標 兩組均在治療前后,禁食12小時于清晨抽取靜脈血。血液流變學檢測采用重慶多維生物工程所研制的全自動血液流變快測儀FASCO-3000型。血清hs-CRP檢測采用乳膠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盒測來自山東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在Olympus 2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進行。
1.5 統計學處理 連續變量的表達用均數±標準差,組間均數比較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運用x2檢驗。
2.1 兩組心絞痛療效 見表1。
2.2 兩組心電圖療效 見表2。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及hs-CRP比較 見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P均>0.05)。2組在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然而,丹紅治療組除紅細胞變形指數這一指標外,較對照組治療后改善更為顯著,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樣,2組在治療后,hs-CRP均有顯著下降,但丹紅治療組下降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及hs-CRP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及hs-CRP比較 (±s)
注:* P<0.05,** P<0.0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P<0.05,## 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是由于冠狀動脈斑塊不穩定、破裂導致血小板活化聚集及血栓形成所致。對極高危患者需行即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干預,高?;颊呖稍谒幬镏委熀笮蠵CI干預,低?;颊卟煌扑]行PCI干預[4]??梢?,藥物治療仍是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的基石和基礎。不穩定型心絞痛在中醫屬于“胸痹”等范疇,臨床多以憋氣、胸悶、心悸、陣發性心前區疼痛等為表現。其病因病機多見于痰濁血瘀,兼有氣虛,屬本虛標實證,治則為以通為主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丹紅注射液是以丹參、紅花為主要成分提取的復方制劑,主要成分為丹參酮、丹參酚酸、紅花黃色素等。丹參酮具有明顯的抗血小板、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以及對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而紅花黃色素的作用主要是抗凝集,可減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紅花黃色素還可通過增加纖溶酶的活性促進已形成的纖維蛋白溶解而發揮抗血栓作用,并可有效改善微循環[5]。本文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可進一步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癥狀及心電圖缺血改變。并且可以進一步改善血液粘滯度及降低hs-CRP水平。而無論動物還是臨床試驗均證實,hs-CRP水平反應了斑塊不穩定及病情嚴重狀況,并且與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6]。丹紅注射液其它的作用機制還包括:降低血脂含量,防止脂質在動脈管壁及細胞內的沉積以及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表達,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等。本文結果表明,丹紅注射液對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具有較好的療效,藥物效價比較高,值得在臨床尤其是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1]王愛里,于超,王紅梅.辛伐他汀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影響[J].當代醫學,2009,15(2):137-138.
[2]1980年全國內科學術會議.關于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內科雜志,1981,20(4):253-255.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9-60.
[4]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4-25.
[5]常虹.丹紅注射液治療冠心病56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8,3(5):56-57.
[6]Pan M, Jiang MH, Wei MF, et al. Association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gene 2350 G>A polymorphism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09,15(4):43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