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芬
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市場開放性和競爭性的行業,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看到了農產品市場的投資空間,而國內資本卻表現出不該有的冷漠。
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經常進超市逛菜場的市民應該深有體會。“綠豆將近10塊錢一斤,豬后腿肉才差不多這個價,現在吃素比吃葷的還貴。”現如今,這樣的議論經常可以聽到。據福建農產品信息網的數據顯示,除了豆類的價格都比去年貴1~2倍外,大蒜、辣椒的價格也在高位運行。在福州經營小吃店多年的朱先生告訴記者,在他的印象中,大蒜、辣椒等調味品的價格從未像今年這樣猛漲。
究竟是什么在推動農產品價格一路走高?近年來,從高盛收購國內兩大肉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雨潤、雙匯的股權,到由美國黑石集團牽頭的基金財團向壽光物流園投資6億美元,農產品市場中更多閃現的是外資的身影。面對國際資本的大舉進攻,國內資金又該如何在這場農產品領域的商業戰爭中贏得勝利呢?
農產品價格呈上升趨勢
根據農產品價格行情系統監測,全國各地農產品價格處于整體高位運行的態勢,從而帶動了相應的農業板塊走強。
上海大陸期貨福州營業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歸結原因主要在于兩方面。從供求關系上看,入春以來,重要的農產品產區突遇惡劣天氣,導致部分農產品供應量減少,而消費的需求量相對增加,供需短期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價格走高;在資金方面,近期,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升溫,國際游資不斷涌入國內農產品市場,直接將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升級為壟斷經營。加之這些農產品的市場面相對較小,前期價格處于低位的農產品容易在資金的炒作下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2.8%,其中食品價格大漲5.8%,物價的明顯攀升使得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升溫。“通脹成為支撐農業板塊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具體地說,作為農業產業楊心的種子、農藥、生物化肥、動物疫苗類的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上市公司最為看好;從中期看,棉、糖、玉米、小麥則處于較高位,而早秈稻在非理性的下跌中,已經具有投資價值;由于豬肉儲備,到第三季度,生豬價格回升將給生豬產業鏈帶來機會。”上海大陸期貨福州營業部分析師吳碩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中國的農業產業相對于其它產業嚴重落后,政府必然會采取一系列的農業產業支持政策,所以可以說,中國農產品的市場前景相當好。
國際資本來勢洶洶
一方面是充足的流動性,一方面是縮小的供給,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市場開放性和競爭性的行業,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看到了農產品市場的投資潛力和空間。那么,這些國際資本的“安營扎寨”將給國內投資者帶來什么機遇和挑戰呢?
“國際資本的涌入是在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凸現被低估行業之際尋找投資機會。由于附加值高、投資價值明確、風險可控、國家對其管制寬松等因素影響,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運輸等行業尤其受到國際資本青睞。”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說,國際資本帶來了新型的農產品深加工、物流等方面的經驗,使國內松散的行業逐漸整合為聯系緊密、高度依賴的產業鏈,這正是提升國內農業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好時機。然而,在農產品產業鏈整合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產生利潤,國際資本就成為利潤的攝取者,讓整個行業面臨產業鏈被吞并的風險。
吳碩則對此表示了更多的擔憂。他認為,農產品行業關系到百姓日常飲食,一旦受制于人,最后肯定要上演高價回購的悲劇。“如同前期的中國銀行業引入戰略投資者,而后又被迫高價買回一樣,如果國內資本不能有效地進行投資整合,農產品行業很可能重蹈銀行業的覆轍。”吳碩說,外資對中國的農業產業早就垂誕三尺了,幾乎每個農產品領域都存在定價權喪失的問題。
國內資本的應對之道
許多國際資本都是在商業戰場上歷經千錘百煉的老手,知道在怎樣的危機環境下把握機會,而國內資本相對來說是年輕的,對機遇和風險的認識還不夠清晰。當國際資本為爭奪國內農產品行業的控制權而大肆出手之際,國內資本應該做好“迎戰”準備。上海大陸期貨福州營業部的分析師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高盛、黑石等國際資本看中的“獵物”一般都具備估值低、關系國計民生、目前的產業鏈比較松散的特點。在他們收購后,要么運作上市,要么通過股權轉讓獲得投資收益,不會進行長期持有。因此,政府應該鼓勵國內資本在農產品市場上進行戰略性并購,并長期持有。在此輪流動性立剩中,如果國內資本借助融資便利的條件,更多的介入農產品行業的整合以及投資,不但可以獲得產業鏈帶來的豐厚收益,而且這種收益是穩定、競爭性低的。
其次,由于農產品產業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在國內資本進入過程中,特別是民營資本,政府必須給予引導和支持,出臺切實可行的農業補貼政策吸引國內資本投資農產品行業,加大農業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以留住技術人才。只有掌握核心競爭力,國內資本在農產品市場中才有話語權。
此外,規范農產品電子盤的運作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大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山東壽光是中國最主要的蔬菜基地,每年蔬菜種子交易額在6億元人民幣左右,“洋種子”就占到了六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