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渠
盡管大跌之后投資價值“洼地”顯現,但業內人士指出,政策緊縮陰霾還未散去,周邊環境亦不樂觀,謹慎應對,方為上策。
哈佛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恩曾說過:“金融天才是那些在熊市開始時持有現金的人們”。市場普遍認為年線是牛熊分界線,毫無疑問當前A股市場已經再度邁入熊市周期之中,盡管從感情上投資者們仍然難以接受。熊市之中現金無疑是最為寶貴的資源。然而在負利率時代、在通脹預期愈發強烈將演化為事實之際,房地產市場嚴厲調控,其他投資渠道也并非一路暢通,股票市場的投資似乎成了資本保值增值的必經之路。在大跌之后,A股投資價值“洼地”顯現,但業內人士指出,政策緊縮陰霾還未散去,周邊環境亦不樂觀,謹慎應對,方為上策。
悲觀情緒在宣泄
回顧一下這波行情調整的脈絡:大盤調整從4月16日期指上市交易開始,接著是被視為最大利空的房地產調控新政,然后是銀行再融資的擴容壓力,接著是希臘主權危機,然后是準備金率上調,最后是近期超預期的通脹和貨幣政策。期指成為利空者的盈利場所,不斷放大這些利空,何處是底?何時見底?是市場近期談及的最多話題。
事實上,在當前的經濟環境和下跌趨勢中,市場最大的利空是投資者的內心和不穩定的政策預期。對于龐大而復雜的市場而言,利空出盡又談何容易?在下跌的市場中,投資者猶如驚弓之鳥,一旦預期達不到就拼命地逃跑。
太平洋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劉繼偉表示,實際上股市里的投資者已經對未來前景產生了微妙的悲觀,對中國經濟在地產調控下經濟驅動力的問題失去方向,對未來的經濟走勢市區了準備判斷,所以才會一跌再跌。而且目前似乎還看不到很明確的拐點:房價回落但沒形成趨勢、CPI繼續上行、經濟還在發熱,中期市場仍會低位徘徊,這其中必須重點關注兩個信號的變化:一是房價的走勢,二是物價的走勢。
4月份以來,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這使得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大大增加,國際資金處于避險的需要,從而涌入美元和黃金市場,促使美元和黃金上演強勢的二重奏行情。美元的走強,也打擊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價格,原油、煤炭和有色金屬的價格出現快速回落。國內方面,處于避險的需要和受益于醫改的業績超預期釋放,使得醫藥板塊受到資金的追捧,農業板塊尤其是種子業由于科技含量高和糧價上漲的預期使之成為階段明星股。但是PPI的連續上升以及成本轉嫁能力的贏弱,使得中游產業的利潤將可能受到大大的擠壓,這個也是促使股價回落的邏輯。
劉繼偉指出,市場最大的變化是前期跌幅相對較大的板塊如煤炭、地產等跌幅趨緩,煤炭股在五月第二周的反彈中甚至一度表現強勁,但是前期的強勢股如低碳板塊、智能電風板塊的大面積補跌,將市場的恐懼殺跌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
投資者需韜光養晦
數據顯示,基金等大型機構仍在主動減倉。根據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各類基金均逐步減倉,且減倉的力度較大。截至5月13日,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平均倉位為74.77%,相比前周下降1.34%。數據顯示,5月17日兩市資金凈流出6.9178億,有色金屬、煤炭石油、工程建筑、房地產、化工化纖等板塊位居資金凈流出前列,無一板塊資金凈流入。
對后市的看法,悲觀者認為,“熊市不言底”,大盤的走勢短線仍然難以企穩,盤中跳水的走勢也使得恐慌情緒再現,下跌壓力尚待釋放。樂觀者則表示,大部分基金公司倉位已處于低位,進一步殺跌的動能較為有限,現階段可逐步建倉。
申銀萬國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袁宜認為,5月13日溫總理的講話透露除了政策導向,目前或許就是緊縮預期最嚴厲的時刻。溫總理在天津指出要“注重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既形成調控整體合力,又要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始終合理把握政策力度”。這一表態可能針對的就是當前國內外復雜而不確定的環境,前期市場擔憂的某些緊縮政策出臺的概率在降低。這在—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政策過緊以致拖累經濟的擔憂。
袁宜指出,目前A股市場已經進入筑底階段,盡管筑底過程的完成還需要時間,需要等待一些調控效果的顯現以及一些政策細則的明確。大資金可能會借助恐慌情緒逐步增加倉位。短期來看,前期跌幅偏大的品種可能出現超跌反彈。然而考慮到不少投資者情緒還不穩定、經濟數據的降溫和政策的微調還需要時間,因而筑底過程并非一時半刻能完成。
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于軍指出,未來市場上漲動力應觀察以下指標:海外問題是否已風平浪靜?農產品價格是否再度惡化?地方政府參與廉目房建設以彌補地產開發投資不降價的情況,若上述問題得到落實,市場存在反彈的動力。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表示,市場目前處于底部未探明階段,對于抄底仍需謹慎,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內仍會是宏觀調控政策緊縮的密集期,在這—背景下,市場在短期內仍難以出現好轉趨勢。
盡管從中期看市場的估值已處于合理位置,前期的高估值泡沫也已釋放,但是資本的特點就在于上漲漲過度,下跌跌過度。市場的恐慌情緒使多空雙方依舊需要進行能量的轉化過程。三大板塊在后市仍有下跌動力。其中,有色板塊的整體估值仍然在高位;其次,煤炭股的估值也不便宜;此外,創業板與中小板以及主板中的中小盤股中相當多的股票,目前依處于泡沫狀態。
劉繼偉提醒投資者,盡管當前市場對二次探底的擔憂仍未解除,中期趨勢仍未有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基于盈利水平和估值的判斷,市場將逐步進入筑底區間,建議重點關注防御性行業,如保險、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
大成基金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宏觀經濟仍是可控的。雖然全面牛市不在,但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目前無論從投資回報率,還是從結構性機會等多個角度來看,股市仍是最佳的投資方式。未來,從房地產市場“擠出”的資金也將有相當部分會進入股票市場。
具體而言,在宏觀經濟“調結構”的大背景下,順周期行業需要規避,主要包括鋼鐵、水泥、地產等投資品行業;應該增加消費、醫藥等逆周期行業的配置;此外,還應從獨立周期的板塊或行業中精選個股,重點關注智能電網、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新興行業,軍工、重組等主題投資以及新疆等區域投資。大成基金強調,成長性投資是今年的主題。而真正的成長股是稀缺品種。要關注周期品的反彈以及成長股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