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應城市的農村青年萬小濤,幾年前到廣東打工,幾經奮斗成為百萬富翁。而兩年前,他卻決定回老家養野豬!兩年來,萬小濤的豬場規模穩步擴大,他被團省委授予“田園小康示范戶”和“百業青年標兵”稱號。
在應城市北郊,萬小濤還投資數百萬元租下荒山做“野豬林”,建起了一個占地400多畝的大型野豬養殖基地。
1981年底出生的萬小濤在22歲那年,退伍后到廣東打工,并很快在一家合資企業做起了管理工作。后來,萬小濤和女朋友發現,印刷行業市場空間很大,考察后,他們開了一家小印刷廠。5年下來,萬小濤成了百萬富翁。
2007年下半年,萬小濤發現自己接到的印刷業務中,一些大小酒店的菜單上不約而同地增加了野豬肉這道菜。自己平時應酬比較多,每次都點野豬肉邀客戶品嘗,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萬小濤上網了解到,一斤野豬肉的價格是家豬的2倍到3倍。
2007年底,正考慮轉行的萬小濤發現野豬肉竟然供不應求,而野豬比家豬飼養成本低,抗病能力強。但一個20多斤的野豬仔要賣1500多元,昂貴的價格讓一些普通養殖戶望而卻步。
發現商機后,萬小濤赴山東、湖南等地的養殖基地考察了兩個多月,并訂下100頭野豬仔的合同。
萬小濤請來畜牧局的技術員教自己調配飼料、給豬打針。經過半年多的摸索和學習,他發現75%的野性濃度雜交野豬才最適合做商品豬。野性濃度過高,肉質太粗有膻味,而濃度過低又失去了特有的香味。由于雜交野豬的腸道比家豬的短30%,它們更適合喂養粗飼料,這樣,一頭野豬每日的養殖成本只有家豬的一半。雖然野豬的養殖周期比家豬長得多,但更強的生命力讓養野豬的風險比家豬小。第一批成品豬出欄后,供不應求。
野豬的習性和家豬不一樣。家豬吃了睡,睡了吃,肥肉率很高。要保證野豬較高的瘦肉率,野豬每天要有一定的運動量,一間豬舍養幾百頭野豬就轉不開了。但蓋一個占地500平方米的現代化豬舍要幾十萬元,還要匹配相應面積的山地作為野豬的活動場所,如擴大再生產只有貸款。由于沒有一家銀行愿意拿豬作抵押,萬小濤找到團市委。團市委對他這個返鄉創業典型遇到的難題非常重視,多次跟農村信用合作社聯系,幫他爭取到100多萬元的信用貸款。團市委還指導萬小濤聯合了本地另外4個青年投資者,共同成立了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5個投資人共同出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籌集資金500多萬元。

目前,他們的“天鵬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在應城市北郊的三合鎮鳳凰山林場掛牌。這里已經蓋起了6座各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豬舍,還配套有數百畝的松樹林,養了各類野豬500多頭。不同生長階段的野豬在不同的專業豬舍,而成年的野豬則在“野豬林”里放養,吃松果、刨草根。一些商品野豬還未出欄就已被人訂購。
經過近半年的建設,萬小濤的養殖基地還設計了沼氣池和魚池,將豬糞用來發電、照明、漚肥,打造循環經濟。等野豬養殖規模到了一定程度,萬小濤準備建立野豬肉深加工生產線,將野豬肉做成真空包裝的即食產品,養殖基地還可以開展休閑旅游。“想法比別人早一步,動作比別人早一步,就一定能成功。”萬小濤對自己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