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江縣農機局 徐綱要 鄒尊賢
(徐綱要系平江縣農機局局長)

平江縣東連江西修水,北臨湖北通城;轄27個鄉鎮,103萬人口,耕地4670 hm2(70萬畝),其中水田 3867 hm2(58萬畝)。2009年,平江縣農機部門深化管理、內部挖潛,以加強農機職能為重點,打造“平安農機、實力農機、和諧農機、形象農機”,農機化工作取得較好成效。至2009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56萬kW,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5%,全縣農機作業總收入達到4億元,占全縣GDP的6%。
平江縣農機系統有干部職工174人 (其中退休人員30人,無編人員21人),縣農機局內設辦公室、人事股、財會股、監管股、科教股,二級機構有縣農機監理所、農機推廣站、機電職業技術學校(副科級)、平江駕校、農機公司。但人浮于事、專業和管理素質不高等問題嚴重,為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縣農機局以機關作風建設為切入點,采取措施促進行政效能的提高。
(1)精簡機構建立高效隊伍。一是嚴格競聘上崗。領導班子中,5名黨組成員按照縣委提出的“差額推薦,競聘上崗”要求競聘,局機關股室和二級機構負責人也全部競聘上崗。一般干部職工按照工作實績進行全面考核,不稱職的待崗。用人制度打破干部、職工界限。全系統形成人人有壓力,個個有責任的氛圍。二是充實一線工作。原財會股副股長業務熟悉、能力強,調推廣站任會計;派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充實推廣隊伍;從鄉鎮農機站選調2名技術人員到農機校任教。三是精簡人員。先后安排23名(女滿45歲、男滿50歲)職工內退。
(2)健全制度完善機制。為做到有章可循,先后健全完善了上班、財會、學習等10項制度。思想建設常抓不懈,先后集體學習7次、召開座談會5次,征求工作改進意見103條。
(3)政務公開社會監督。農機牌證管理、農機購置補貼、陽光工程培訓等政策性工作,實行公示制,公布政策依據、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及辦事結果,設立舉報信箱、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一年來,機關建設“來硬的、動真格”,產生了好效果,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機關風貌大改觀。
(1)以政策促推廣,提升農機化水平。2009年平江縣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由上年的325萬元,增加到910萬元。為完成這一任務,采取了以下幾條措施: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成立平江縣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全縣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印發《平江縣2009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公告》3000份張貼到鄉鎮村組。二是抓推廣示范和跟蹤服務。在童市鎮塝上村建立面積66.7 hm2(1000畝)的“平江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4月24日,在童市鎮舉辦了“平江先進農機具現場展示會”。對購機農戶采取購機前培訓及跟蹤服務,購機農戶提機前必須進行一次簡單操作培訓,凡需辦證照的機手必須參加集中培訓。聘請農機專業技術人員處理“三包”問題,按產品類型責任到人;2009年共處理“三包”服務150臺(次),技術咨詢1000人(次);共推廣大中型拖拉機103臺、旋耕機106臺、全喂入式收割機222臺、半喂入式收割機12臺、手扶拖拉機41臺、植保機械104臺、飼料加工機械68臺、免耕機3臺、機滾(耕)船40臺、鏵式犁12臺、茶葉機械27臺套、耕整機3485臺、挖坑機5臺。
(2)以監理促和諧,構建“平安農機”。一是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農機監理所和機手分別簽訂了“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對照目標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二是廣泛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除大面積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外,還利用路檢路查和上門服務時機,對機手進行面對面的安全宣傳,全年開辦安全教育培訓12期。三是全面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針對重點對象、重點區域、重點路段,與公安、安監、交通等部門“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排查治理。去年春節一過就印制年檢通知1200份,寄送到每位農機手。4月與公安交警配合,檢審農用運輸車957臺。四是規范駕駛人考試和牌證管理。嚴格按農業部有關規定和 《湖南省農業機械牌證管理業務規程》,開展牌證發放和駕駛人考試發證業務。嚴格執行拖拉機上戶目錄。2009年,新辦駕駛證324個,增駕25個,年檢機車1281臺,新上戶468臺;與公安、交管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整治行動32次,檢查農用機車3900臺次,糾正違章行為500余起,消除隱患675處。五是積極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重點建設了伍市鎮青沖村、童市鎮排形村、安定鎮正黃社區等12個“平安農機”示范村,各示范村實現了“有活動場所、有機車臺帳、有規章制度、有管理人員、有活動記錄”的五有要求。
(3)以培訓謀發展,構建“實力農機”。一是三家聯動(監理、推廣、學校)搞好農機培訓。在培訓農機駕駛員、操作員的基礎上,開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汽車駕駛員培訓、勞務技能培訓等,拓寬了培訓渠道,嚴把培訓質量關。全年完成陽光工程培訓600人、扶貧培訓80人、勞務技能培訓70人、汽車駕駛員培訓1200人、拖拉機和收割機機手培訓500人。二是抓好教學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好機電職業技術學校教學樓,該項目爭取國家發改委資金290萬元,教學樓主體工程已完成,還須通過二期工程建設增強培訓實力。
(4)以服務促管理,構建“形象農機”。一是發展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成立了平江農機作業協會,通過聯戶、合作形式組建專業組織103個,通過示范試點,逐步推開,組織農機跨區作業210臺次。二是統一作業服務收費標準。根據地理條件等綜合情況,統一作業收費標準。收割機作業收費為:田塊面積在0.07 hm2(1畝)以下的每畝不高于75元,其余每畝不高于65元;拖拉機作業收費為:田塊面積在0.07 hm2以下的每畝80元,其余每畝70元。既保護了農戶的利益,又保證了機手的利益。三是加強農機維修點管理。先后9人辦理了修理工證和技能等級證。同時,加強修理收費、修理質量監管。四是發展和扶持農機大戶152戶,如安定鎮中黃村唐四章、童市鎮塝上村徐喬章等,承包耕地都在6.67 hm2(100畝)以上。在購買機具時,對農機大戶優先補貼,無償提供農機維修指導服務。通過加強服務促管理,增強了農機部門的親和力,為“形象農機”打下了基礎。
由于歷史原因,平江縣農機系統負債近200萬元,2008年低速汽車管理職能移交公安交警部門后,規費收入大減,機關工作經費越來越緊張。為此,縣農機局黨組決定采取措施節支開源。
(1)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嚴格財務管理,各單位非生產生開支一次不得超過300元,超過300元要經主管領導審批,超過1000元必須由局長審批。“嚴”出了效果,2009年非生產性開支比2008年減少4萬余元。同時加強車輛管理,規范公務用車,健全了出車制度,嚴格控制非生產性用車。
(2)積極擴大業務開辟財源。一是擴大農機技術培訓業務。利用原有學校條件,創辦了汽車駕駛員培訓,爭取了陽光工程培訓、扶貧培訓、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和返鄉農民工培訓等業務。二是分離部分人員,擠入市場。鼓勵并幫助無編人員、機關富裕人員創業。
(3)爭取政策剝離債務。通過多種努力,把原貸款117萬元和利息40萬元債務剝離,至2009年底基本還清了歷史欠債和國家貸款近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