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澄
正當眾媒體高調稱頌:“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意義堪比探索南極”,沒幾天的功夫,這個偉大的計劃卻“胎死腹中”。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政年度政府預算報告,建議國會在未來5年內,為美國航宇局增加約60億美元預算,同時建議取消美國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雖然這個報告還要經過國會通過,但要它起死回生,可能性不大了。
重返月球計劃為何胎死腹中?直接的導因當然是美國經濟深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個世界上最牛的國家,現在也很“差錢”了。美國2011財政年度政府預算,總額高達3.83萬億美元,使赤字達到1.56萬億美元。奧巴馬提出到2013年——也就是他的第一個任期屆滿之時,能把赤字削減一半。為此,在新預算案中,奧巴馬提議終止或縮減大約120個項目,首當其沖,就是重返月球計劃了。當然,白宮的表述是不會這樣直白的。美國航宇局解釋說,“在這個計劃完成后,只是采用了與阿波羅計劃類似的途徑,重現了美國在50年以前早就實現的目標。”確實,新研制的火箭和飛船,雖然比當年首次登月使用的土星系列火箭和阿波羅飛船有所改進,但總體上非常相似。其實就在去年,由洛馬公司前CEO奧古斯汀領導的專家組,對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進行全面評估后即得出結論:目前的經費水平不足以支持“星座”計劃,而計劃的目標,也與美國的世界領先地位并不相符。那時,重返月球的計劃就已提前被判處“死刑”了。

美國航宇局未來將更加注重開發新技術和新材料

機器人將在深空探測中扮演重要角色

美國將加速研制大推力運載火箭

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載人航天飛行依靠商業機構
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目標從月球轉到航天飛機、太空站,又想重返月球,最后又回到太空站,這一番折騰,為世界載人航天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思考。
首先,時代變了,制定發展計劃,仍然采用冷戰時代“太空競賽”的思維模式,必然碰壁。由于人類探索和開發太空,是人類不斷打破自己極限能力的過程,因此,它既是一種綜合國力的體現,又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假若一個航天計劃,單純從提高國家威望出發,而沒有其明確的應用目的,肯定無法持續發展。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的載人登月高潮,顯然是兩個超級大國冷戰背景下的產物。由于向月球運輸人員和貨物的費用太貴和并沒有明確的應用目的,其計劃只能中斷。
其次,制定發展計劃,要對應用的前景進行科學的評估,區分哪些是現實的目標?哪些只是一種長期的設想?哪些又是為了爭取投資而進行的種種“忽悠”?例如,美國在發展太空站前,有公司評估太空站可以有超過400億美元的回報;前幾年,也有人提出,開發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全世界對電力的需求等等,難免都有“忽悠”之嫌。
因此,任何一個航天發展計劃,都必須遵循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假若未來的航天運輸系統,無法將其運輸成本降低一個到兩個量級,任何大規模的太空開發,都只是一句空話。
人類自古就對月球情有獨鐘,因為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仰望星空,它的耀眼和神秘,使人類對其充滿種種幻想。但從目前的技術能力看,開發月球資源的設想,只能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去完成。雖然,奧巴馬在其國情咨文中提出美國不能接受第二,但他還是否決了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因為,就是10年后再有國家將人送上月球,也和50年前美國人的水平差不了多少。何況,地球上許多事情,已經使美國焦頭爛額。奧巴馬決定用撤銷“星座”計劃省下來的錢,一部分用于發展監控地球氣候變化的衛星,似乎他有些醒悟了,保護地球比開發月球更重要。
有人說;美國撤銷了重返月球計劃,倒是給中國留出了載人登月領先的最好機遇。然而,在新一輪的探月熱潮中,我們把握機遇的同時更要冷靜和理性。說不定,美國留給我們的,不是個“餡餅”,而是個“陷阱”呢?
背景鏈接: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是前總統布什于2004年1月14日在建議的“太空探索構想”中提出的。這個構想提議美國航天員將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為登陸火星做準備。為落實構想,美國航宇局提出了“星座”計劃,其重點是研制“戰神”系列火箭和“獵戶座”飛船。幾年來,美國航宇局為這個計劃已經花了接近100億美元。
相關鏈接
2月1日,美國航宇局發布了《2011財年預算概覽》,開啟了一場新的雄心勃勃且大膽的太空活動。
預算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首先,與2010財年預算相比,未來5年(2011財年~2015財年)的預算增加高達60億美元,總計1000億美元。
其次,重大的和持續的投資項目包括:轉型技術研發與重要技術演示驗證,旨在尋求太空探索新途徑;探索太陽系中多個目的地的機器人先期任務;研發大推力推進技術;美國商業太空飛行能力;未來發射能力,包括航天飛機退役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現代化;擴大并增加對國際空間站的使用;交叉技術研發,旨在提高NASA、其它政府部門,以及商業航天能力;加快下一波氣候變化研究與觀測航天器研發;推動“下一代空中運輸系統”項目和綠色航空;教育,包括關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最后,取消“星座計劃”,并在未來2年提供25億美元用作相關設施和項目停止成本,包括由于星座計劃取消,航天飛機過渡期所增加的成本。
(本版圖片由NASA圖片庫提供)

美國新一代“嗅”碳衛星

2月11日美國成功發射的“太陽動態觀測臺”

美國將繼續在公眾教育方面加大投資力度

采用清潔燃料的新一代飛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