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零點12分,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成功將中國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按計劃穩步推進。
2000年建成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工程,計劃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按照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該系統將以10顆以上的組網衛星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空間段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段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地面站組成;用戶段由北斗用戶終端和與GPS、格洛納斯、伽利略等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師孫家棟院士表示,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系統的快速組網,并為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他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為我國信息產業帶來全新的發展亮點,我國要在積極實施衛星組網工作的同時,努力開展地面應用設備的開發。同時,相關體制機制也應進行改革,以促進我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和發展。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稱,該系統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服務方式,前者是向全球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每秒0.2米,授時精度10納秒;后者是為有高精度、高可靠衛星導航需求的用戶,授權提供更好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本次發射的衛星和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衛星設計壽命為8年。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2次飛行。

廠房中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

三級火箭轉場

吊裝火箭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