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云
(江蘇省常熟市交通監理有限公司,江蘇 常熟 215500)
蘇南房地產行業繁榮,每年開發量很大,蘇南又屬于軟土地區,大量采用預制樁基礎處理,以滿足建筑物強度及變形的要求。預制樁分為預制鋼筋砼方樁及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如何識別Ⅲ、Ⅳ類樁曲線的變形大小,需根據其特點、缺陷深度等予以判定。本文結合實例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樁裂縫程度要根據2L/C時刻前缺陷反射波反射程度,是否有二次或多次反射,幅頻曲線有無深凹的峰~谷狀多次起伏,此時一般已無樁底反射。Ⅲ、Ⅳ樁曲線形態見圖2、圖3。
a.場地基礎開挖時,施工單位沒有嚴格執行開挖程序及要求,挖機碰到樁頂,這類原因較常見;b.場地存在暗浜等不良地質現象,開挖后換填處理時,挖機碰到樁身或土體失穩擠壓樁身;c.采用壓入法沉樁,沉樁路線欠科學,壓機移動中對先前壓入的樁碾壓造成。
a.采用補樁手段,該方法最有效,較適用于存在大面積Ⅲ、Ⅳ樁時,但該方法所需費用較大,工期較長。b.對方樁的Ⅳ類樁采用接樁處理,根據檢測提供的缺陷位置,先將斷樁部分周邊的土方挖除,挖到斷裂部位,人工鑿除斷裂位置以上混凝土樁,焊接同規格主筋,采用比原樁徑大100mm的模板,用高一級強度的混凝土澆灌。c.對方樁中的Ⅲ類樁采用加固處理,根據檢測提供的缺陷位置,先將斷樁部分周邊土方挖除,挖到缺陷部位以下20cm,采用比原樁徑大100mm的模板,用高一級強度的混凝土在樁周澆灌接上。d.對管樁中的Ⅲ類樁,根據檢測提供的缺陷位置,先將樁周邊的土方進行挖除,挖到缺陷部位以下20cm,采用比原樁徑大100mm的模板支撐,用高強度混凝土進行樁周澆灌,同時樁內徑鋼筋籠子加長,超過缺陷位置20 cm左右,進行灌芯。e.對管樁中的Ⅳ類樁接樁處理,根據檢測提供的缺陷位置,先將斷樁部分周邊的土方進行挖除,挖到斷裂部位,人工鑿除斷裂位置以上混凝土樁,焊接直徑較大的主筋,采用比原樁徑大100mm的模板,同時樁內徑鋼筋籠子加長,過缺陷位置20 cm左右,同時用高強度的混凝土進行澆灌。
此類缺陷也較常見,曲線形態見圖四。僅僅依靠低應變動測曲線直接判定接樁缺陷性質很困難,也是不客觀的。低應變動測中的接樁問題是從樁身完整性角度來看,而由于樁身完整性與承載力是從不同角度評價基樁問題,低應變曲線形態相似的樁,承載力可能大不一樣。筆者認為遇到此類問題,應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利用靜載荷及高應變等檢測手段綜合判定。
a.接樁處焊接存在問題: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或焊接工人責任心不強,焊接質量差或冷卻時間不足。b.沉樁過程問題:采用打入法時,由于砂性土存在,沉樁困難,多次錘擊下,樁身內產生較大的拉壓應力,造成脫焊。c.樁頂平整的問題:樁頂本身不平而造成,或接樁處縫隙大且墊片填充不均勻。d.浮力影響:特別是大直徑樁,上浮力很大時,甚至大于焊縫連接強度。
a.補樁處理,該方法最有效,較適用于存在大面積接樁有問題的樁時,但該方法所需費用較大,工期較長。
b.對接樁有問題的樁可以采取重新打入或壓入,此舉僅能達到接樁處密合,而不能達到上下接樁連接成為整體,須考慮水平剪切力(如地震波傳播過程中產生的水平力)對樁的要求。如有的建筑物采用樁基,是因為場地存在液化地層,或建筑物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脫節影響需得到應有重視。
c.根據基樁情況,調整上部荷載重新設計。
此類缺陷較少見,也容易被忽視,一是由于位置較深,檢測信號的衰減,無法檢測到,二是往往由于接樁反映的存在,無法檢測到接樁以下的缺陷。筆者曾作過試驗,一根預制方樁 350*350mm,長度 25.0m(12.0+13.0),在沉樁前已知19.5m存在明顯裂縫,壓入后檢測曲線很難反映該缺陷,曲線形態見圖5。
基樁施工前,由于運輸吊裝過程中樁身裂縫;采用打入法時,多次錘擊下,樁身內產生的較大拉壓應力,樁身產生裂縫。
采用預防措施,運輸吊裝中執行規定,發現有明顯裂縫禁止施工;采用打入法時,最好先進行高應變打樁監測,身內產生的拉壓應力在樁本身材料強度范圍內。
低應變動測法(彈性波法)檢測判定Ⅲ、Ⅳ類樁是復雜過程,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及高度負責的精神。
Ⅲ、Ⅳ樁的處理,關鍵是委托方(工程開發者)的處理態度及魄力,處理方案最終靠設計定奪。
對Ⅲ、Ⅳ類樁的相關問題,還需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
[1]建筑樁基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
[2]陳凡 徐天平 陳久照 關立軍主編的《基樁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