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球
(安徽省淮北市中醫醫院,235000)
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運用補陽還五湯加味結合西藥治療腦梗死50例,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所選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均經頭顱CT證實符合199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中的診斷標準。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2~78歲,平均62.6±10.20歲。對照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45~78歲,平均62.8±9.8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保持呼吸道通暢,采用溶栓(符合條件者)、抗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用20%甘露醇、速尿、白蛋白或甘油果糖。維持營養及電解質平衡,抗凝用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腦保護劑。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方。方藥組成:黃芪40g,當歸 10g,川芎12g,桃仁15g,紅花 10g,赤芍15g,地龍 15g,三棱 10g,莪術 10g,全蝎5g,蜈蚣2條。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用,每次150ml,15天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
療效標準[2]: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失評分減少49%~89%,病殘程度1~3級 。進步:功能缺失評分減少18%~48%。無變化:功能缺失評分減少 17%以下。
治療組50例,基本痊愈20例,顯著進步25例,進步3例,無變化2例,總有效率 96.00%。對照組 46例,基本痊愈14例,顯著進步23例,進步2例,無變化7例,總有效率84.78%。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性改變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漿黏度 紅細胞比積 紅細胞聚集指數治療組 50 治療前治療后5.80±0.46 4.89±0.30 12.60±1.90 10.70±1.21 2.00±0.24 1.58±0.21 54.70±3.30 50.40±3.00 3.18±0.21 2.81±0.17對照組 46 治療前治療后5.73±0.43 4.98±0.31 12.65±1.60 12.50±1.33 1.97±0.23 1.65±0.22 54.80±2.90 51.50±3.13 3.10±0.18 2.70±0.18
兩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降低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比積方面,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急性腦梗死屬中醫“中風”范疇,其主要病機為痰瘀互結,痹阻經脈,瘀血阻絡始終貫穿腦梗死整個病理過程,而以絡脈瘀阻為主。故采用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加三棱、莪術增強其破血祛瘀、行氣止痛作用,可消體內瘀血、癥瘕積聚。全蝎、蜈蚣與地龍配合,其特性是行走攻竄,用以通經達絡,疏逐搜剔,又可深入臟腑四肢氣血痰瘀膠結之處,通閉散結。且蟲類藥能顯著改善異常血液流變性,有消除脈絡之瘀滯痰濁的功效[3]。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這三種藥物分別還具有以下特性:蜈蚣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防治內皮細胞增生、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4];全蝎含蝎毒素,能夠改變血小板內鈣濃度,影響血小板功能,發揮其抗栓作用[5];地龍提取物具有纖溶和抗凝作用[6]。因此,三種藥物合用能有效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抗栓抗凝,適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患者。
本觀察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無論在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或對患者癱瘓肢體功能恢復方面均優于西醫對照組。為中藥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科學性提供了依據。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中華神經科學會.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6.
[3]衡先培,阮詩瑋.蟲類通絡化瘀祛痰的實驗研究.光明中醫,1999,(3):18-21.
[4]司秋菊,王鑫國,王亞利,等.蜈蚣對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1):5-6.
[5]何鈞瓏,徐小也,任雅明.蝎毒對大白鼠血漿中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a的影響.蘇州醫學院學報,1995,15(1):35.
[6]宋長連,王小陽,張國楨,等.蚯蚓提取物的纖溶和抗凝作用.河南醫科大學學報,1993,2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