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厚
(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向莆鐵路指揮部,福州 350700)
目前,隨著我國大規模鐵路建設的全面展開,鐵路隧道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重大干線穿越山嶺重丘的情況越來越多。長大山嶺隧道在線路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20世紀 90年代初期南昆鐵路全長 898 km,隧道 259座,總長 194.6km,占線路總長的比例為22%。90年代末期的渝懷鐵路全長 624.523km,隧道190座,長度達 241km,占線路總比例 39%。2004年開工建設的宜萬鐵路全長 377km,隧道 159座,總長220km,占線路總長比例 58%。2008年開工建設的向莆鐵路全長 603km,隧道 115座,總長 290.080km,占線路總長度的 52%。這幾條山區干線鐵路近 20年的發展數據表明,隧道長度占線路總長比例在逐步增加,隧道座數在急劇減少,長大隧道的比例越來越高,短隧道越來越少。在 20世紀 90年代,施工一座 9km以上的隧道要舉全局之力。而目前一個子公司承擔長 10 km以上的隧道已司空見慣。施工企業從上世紀 90年代初期到目前經歷了砸“三鐵”、企業改制、主輔分離、股份制改造、投資多元化等一系列改革,施工企業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技能結構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減輕了不應由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給企業的發展也確實帶來了好處。但同時也給施工企業帶來內部生產要素資源的容量與目前的高速鐵路巨大的市場規模不相適應的挑戰。企業的發展是要可持續的發展,內部的變革一定是向效率優先方向發展的,一定是向整合好企業內外兩個生產要素資源方向發展的。因此安全、優質、高效完成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任務,就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起好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和拉動內需作用。
我國的施工企業管理正在由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精細化管理方式發展,這就對現場管理者提出了集成管理從而到運用 ERP現代管理技術的要求。施工企業施工組織重要特征就是將人、機、料、資金、技術、信息六項生產要素資源進行組合,生產出土木結構物。因此在各部門,各崗位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和交換。粗放式管理方式下,系統間及與子系統間,“信息孤島”情況較嚴重,很難實現資源的交換和共享,造成大量的資源冗余,易形成“憑證滿天飛,報表一大堆,一家一個數、責任相互推,決策無依據,經理難指揮”等拍腦袋管理的情況。從而影響了項目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影響施工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知識化是集成管理重要特征,土木工程的發展借助現代工業技術、材料科學的進步,出現了許多新型的施工技術,因此需要專業的人材和技工進行操作,用專業的設備、專業的材料進行加工。同時隨著土木工程工種的多樣性,分工越來越復雜,技術標準和工藝標準不斷的修訂。一專多能已不具備時代性,轉而作精作專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效率的關鍵。選擇了專業化,規范化才容易形成,標準才會習慣化。在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這三項穩固的基礎上,再進行消除“信息孤島”流程化和數據共享的信息化。在公司層面歸納提煉各項目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形成企業的知識管理。生產要素資源標準化配置是貫徹執行鐵道部(鐵建設[2008]45號)《關于推進建設單位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實現專業化、規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的集成組織平臺,為最終施工企業管理走向全面 ERP資源計劃管理構建剛性的制度框架。
向莆鐵路 FJ-5B標段,位于福州市永泰縣境內,標段全長 30.322km,分為 DK462+638.45~DK472+640(長度 10.002km)和 FDK494+603~FDK514+923(長度 20.320km)兩段。合同造價約 16億元。標段內主要工程有“7橋 7涵 7隧,1685m路基”。全標段隧道總長為36945m,其中:雙線隧道 6座,長度17165m。單洞雙線隧道 1座,長度19780m(左線9882m,右線9898m)。共計有 2座隧道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高蓋山隧道全長17587m,金瓜山隧道全長14097m;該 2座隧道為全線重點控制工程。標段交工總工期 46個月,開工日期為 2008年 10月 1日,交工日期為 2012年 7月 31日。
進場時,首先要作好“四定”工作,建好項目管理架構,是項目生產要素配置標準化的前提和基礎。“四定”工作即:定目標,定分工,定措施,定要求。
(1)定目標:根據建設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1)及鐵道部《鐵路建設項目現場管理規范》(TB10441—2008)制定向莆鐵路的項目管理的總目標:“實現項目管理的五項目標值,細化項目管理的六項基礎管理”。再根據投標文件承諾的及公司規定,制定“五項管理目標值”:工期、質量、安全及職業健康、成本管理、環保及公眾安全。“六項基礎管理”主要是結合《南昌鐵路局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叢書》、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土木工程施工工藝》將整個施工組織過程細化為六個方面:生產要素(人 、機 、料 、資金 、技術 、信息 )、現場管理 、協調溝通、風險機制、合同管理、驗收收尾。
(2)定分工:按照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在哈大線項目管理總結的經驗:“局出財智,處出技力,目標雙控,資源共享”。股份公司項目指揮部與子公司項目部在項目現場管理上確立了各自的職責范圍,明確了股份公司與子公司在價值鏈上的工作重心,充分發揮兩級機構各自的資源配置優勢,以適應目前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形勢。制定了向莆局指的管理任務:“一審查、二監控,三協調、五統一”。
一審查:審查各子公司項目部的管理方案,重點審查架子隊組建方案,勞務人員資格、勞務合同,內控業務流程。
二監控:監控各子公司項目部資金使用,嚴格資金撥付流程、強化項目資金流向監控,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服從資金集中管理,細化勞務工資發放辦法;監控各子公司項目部主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道德品質,敬業精神,任職資格及業務能力。
三協調:內外施工人文環境協調,資金運用管理協調 ,生產資源管理協調(人、機、料、技術、信息)。
五統一:統一物資采購供應,制定物資分級管理辦法、統一招標方式、建立采購流程;統一模型設計和加工;統一大型臨時設施施工標準;統一協調使用特殊崗位管理人員;統一管理工程試驗工作。
(3)定措施:采取四條措施來推進企業形象建設,加強內控管理,提升公司實力,實現標準配置。即“施工生產工廠化、施工隊伍專業化、施工手段機械化、施工環境環保化”。施工生產工廠化:生產設施,事先進行策劃,過程中要量化,定置化、流水線化管理。施工隊伍專業化;實行隊伍專業化建設、工作實行計件制,工序組合模塊化管理,鼓勵作精作專,不提倡一專多能。施工手段機械化:科學配置機械設備,加強機械人員培訓,嚴格持證上崗制度,細化機械管理基礎業務管理制度,制度化機械管理數據,夯實企業內部定額基礎。施工環境環保化:作好水土保持措施,精心策劃,作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比較,形成“標準習慣化,習慣標準化”的好作風。
(4)定要求:針對項目現場管理的業務內容,按決策層、管理層、業務層、作業層進行業務細分,提出四條要求,即“管理規范化、操作標準化、業務流程化、數據信息化”。管理規范化:結合《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指南(標準化項目部)》制定各項管理制度,五項目標控制制度,生產要素及六項基礎管理制度。操作標準化:結合《鐵路建設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指南》,安全文明標準工地活動開展,細化作業人員、機械設備、物資材料、臨時設施、工作場所、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建立健全。業務流程化;運用價值鏈原理和不同數據源相互校對原理,建立各業務部門和各子公司項目部業務內控體系。數據信息化:細化嚴謹微觀施工管理信息數據,形成宏觀數據控制圖表形象,形成快速決策和調控機制,積累經驗管理數據。
將隧道施工組織進行細分,才能比較準確地為各條作業線和各個系統進行生產要素的資源配置,比較明確作業人員、業務人員、管理人員在長大隧道施工管理鏈條中各自的職責范圍。還要根據專業特點和企業自身的施工技術實力優劣,找出自己的差距。引進專業隊伍、專業人材、專業設備,做到“人盡其材,物盡其用”。根據長大山嶺隧道群施工組織管理性質、技術要求及工序特點可細分為“九條作業線,六套系統,五個模塊”。九條作業線主要是根據施工現場作業面作業工人的前勤和后勤性質來進行劃分,六套系統主要是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為隧道施工的九條作業線來提供技術、質量、安全、內控等保障。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施工協調頻率,減少停工窩工損失,確保工序順利銜接,發揮班組自主調節優勢。在組建班組時,將工序連接緊密的作業線盡量合并為一個班組,即“模塊化”。具體的各生產要素職能職責分工見表1。
根據鐵道部(鐵建函[2008]777號)《關于鐵路隧道施工機械配置的指導意見》、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土木工程施工工藝》進行設備要素資源和人力要素資源的配置。《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指南(標準化項目部)》進行材料,資金,技術、信息四種要素資源標準化配置。具體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要素資源配置。
強化“專業化、勞務化、模塊化”隊伍架子隊管理方式,倡導“作專作精”。
(1)施工專業化、勞務化
①隊伍分工,實行“七班兩場站”:開挖班、支護班、混凝土工班、裝運班、通風班(洞內清潔,電力線路及照明設備維護)、排水班、鋼筋加工班(型鋼加工)。砂石料場,拌和站。
②架子隊組建選擇流程:骨干人員選擇,作業人員資格審查、歷史信用評價、各子公司人力資源部簽訂用工合同,報局指審查。
(2)模塊化
減少停工窩工情況,確保工序順利銜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模塊化組合。
①開挖模塊(開挖架子隊):開挖班、支護班、裝運班、通風班、排水班、砂漿拌和站。
②混凝土模塊(混凝土施工架子隊):混凝土工班、裝運班中的混凝土運輸車組、開挖班中的仰拱開挖組。
③供料模塊(供料架子隊):砂石料加工場、混凝土拌和站、工地油庫、裝運班中的混凝土運輸車組。
施工手段機械化,集中資源、整合市場,分割費用,發展后勁。
(1)集中資源
實行“十統一”:由各子公司項目部統一建設臨時設施、購置并統一設置沙石加工系統、統一設置拌和站,統一設置電力系統(照明),統一設置空壓機供風系統,統一設置通風系統,統一購置運輸車輛,統一購置襯砌臺車及輸送泵,統一油料、主材、外加劑供應。
(2)整合市場資源
①運用企業內部自有設備資源、外部市場租賃設備以及進行分期款的按揭設備。
②噴射機,小型機料具,零星材料等考慮管理難度大 ,價值不高,采用定額包干的辦法。非成洞地段,電線路,照明設備,風帶等包干使用,由架子隊自行采購,核算包干,發票計價,超額自付。

表1 長大山嶺鐵路隧道群分工型施工組織方式九作業線、六系統、五模塊作業方式的生產要素標準化配置職能職責分配
(3)分割費用
認清向莆鐵路規模化效益和精細化管理的形勢,認真分析工程數量和機械在本項目攤銷的經濟比較。推行“物業化管理”理念。
①各子公司按施工進度和施組分期分批進行設備和料具購置,由架子隊使用、修理維護。
②風水管線路、照明設備及通風設備實行成洞地段,各子公司按業主和公司標準文明工地建設統一購置,由開挖架子隊負責安裝,維護,損壞賠償。
(4)發展后勁
增強公司發展后勁,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管理觀念。
①長大隧道考慮購置英格索蘭、壽力和阿特拉斯移動式電動空壓機,載重汽車要考慮購置紅巖斯太爾礦用斗車。
②一般隧道考慮購置設備各子公司自行確定。
③風水管線路、拌和站、噴射混凝土拌和站,混凝土運輸車購置方式各子公司自行確定。
推廣計量設備使用范圍,運用數據鏈原理管理,強化業務流程內控。
(1)推廣計量設備使用范圍
電子地磅,各生產模塊多裝電表,斷面測量,收方驗方,風速儀。為科研和內部定額制訂打下基礎。
(2)運用數據鏈原理
實行不同數據源比對,相互校核,經過此程序的數量才能進入計價程序。如開挖量要和電費、用藥量、勞動用工,汽車用油量形成一定的比例關系。
(3)強化業務流程管理內控
將計量設備的數據讀取、數據源的收集、數據鏈的形成的職責細化到個人,如混凝土的計價,必要條件是砂石料的進場量、每月的盤存,電費的消耗量,開挖斷面檢測,隱蔽工程檢查量相吻合。
實行十項規范化管理:規范操作人員、規范量測檢測、規范勞務管理、規范操作證管理、規范機械管理、規范標準化管理、規范單據管理,規范油料管理,規范加工管理。
(1)隧道施工開挖后,鋪防水布前專設檢測區,減少計量糾紛,控制開挖,為獎懲提供依據。隧道施工分開挖作業區、仰拱作業區、襯砌作業區。
(2)架子隊作業人員實行工號制(為勞務工資管理打基礎)、特種作業人員和技工特殊標示制,機械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加強證件管理和人員培訓,考核制度約束在勞動合同條款內。
(3)文明工地標準和各項工作標準結合向莆鐵路和局京滬鐵路標準制定。
(4)加強機械管理基礎工作,建立機械運轉臺賬,為收方計價、成本核算提供必要條件,嚴格堅持定期管理維修保養制度,配齊機電管理人員和機械管理技師。
(5)實行分區打眼制,定人定崗,責任到人,確保光爆,減少超欠挖。
(6)每月實行收方制,盤點制、核算制。
(7)制定勞務工管理辦法,細化勞務工工資管理辦法和勞務協議管理。
(8)運輸管理和材料管理規范四聯單管理、票據管理。
(9)油料統一采購,架子隊自設工地油庫,物資人員定期盤存。
(10)鋼筋和型鋼統一加工,架子隊根據技術室開具計劃用量領取。
(1)開工前,就制定了中鐵二局向莆鐵路針對中層管理干部的《標準化項目部》,業務干部的《標準化管理工地》及操作人員的《標準化作業》3本手冊,為向莆鐵路工地現場實現生產要素配置標準化提供了制度保證。組建了 10個架子隊,組建了 48個專業工班。
(2)更進一步深化了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土木工程施工工藝》中的人、機、料的配置。針對單洞雙線、雙洞單線、各類圍巖級別、各類輔助導坑生產要素標準化配置資源總結提煉了部分經驗數據。
(3)決策準確率不斷提高,內控管理得到加強,開挖速度不斷提高,光爆率不斷提高。進度、成本、安全、質量、環水保符合投標承諾的階段性目標。
(4)初步建立了一套工序循環管理,物料消耗核算,工藝參數對比,監控量測數據等數據流管理體系,并借助數據庫和統計圖形形成集成決策控制系統。
(1)在隧道之間,由于巖層的變化,引起資源配置的變化,如何比較有效進行資源的動態調節,調節最佳時間點是否能事先比較好的規劃,盡量減少資源的浪費,充分發揮出資源的效率。
(2)繼續強化對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的建立、應用工作,流程管理的前提是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同時流程管理又是信息化、知識化的基礎,是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具體落實必不可少的形式,是保障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標準化的可持續性、長期性、科學性的重要手段。
(3)重視對數據庫的運用,從簡單的物料管理系統 MRP開始起步,緊緊抓住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三條管理主線,構建管理流程,設置數據采集點,使用簡易軟件開發管理決策系統,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手段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1]閃四清.ERP系統原理和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南昌鐵路局建設管理處.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指南?標準化項目經理部[Z].南昌:2009.
[3]南昌鐵路局建設管理處.鐵路建設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指南[Z].南昌:2009.
[4]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土木工程施工工藝?隧道及地鐵工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