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幼江 石 海
(1.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200092;2.上海同音照明設計工程公司,上海 200433)
4月30日晚上,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的夜景燈光給人以震撼、很有氣勢。但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卻如是說:由于種種原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那么種種原因是什么?
世博演出燈光室外部分由外國導演團隊負責,他們提出在盧浦大橋上設置大型顯示屏,作出眼的造型。演出主題:放眼世界。
經過幾個月的結構計算,結論是:盧浦大橋不能放置大型顯示屏。放眼世界立意取消。
因此,在夜景設計當中,尤其在重大項目設計中,關注結構理論的運用。
基于結構理論的夜景設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表現結構美的建筑形式;
2.夜景設計方案中注意結構理論的運用。
(1)歐式建筑:
● 古希臘建筑
完成了三種柱式——愛奧尼式、多立克式、科林斯式。
圖1
柱是力量的象征。
夜景設計:關注柱式的構圖美。
● 古羅馬——發明了券拱技術。
柱式與拱券相結合,形成了豐富的構圖。
萬神廟的構圖,前面是柱式構圖;后面是穹頂的構圖,而穹頂則采用的是拱券技術。
夜景設計:柱式、穹頂、拱券都是結構特征。也是夜景表現重點。
圖2
圖3
圖4
(2)中國傳統建筑:
特點:簡明、真實、有機。
真實:指對結構的真實性顯示。一般建筑都是無保留的暴露梁架、斗拱、柱子等全部木構架部件。這種暴露正好展示了中國建筑的結構美。
圖5
圖6
(3)現代建筑:
● 講究技術精美
——外形純凈與透明,清澈地反映著建筑的材料、結構與它的內部空間。
● 高度工業技術
● 高技派
圖7 西格拉姆大廈
(1)南浦大橋——上海世博開幕式演出燈光
4月30日晚上世博開幕式,室外演出空間是在從盧浦大橋到南浦大橋之間的黃浦江面上。
由于兩橋是整個空間的邊界,故外方導演團隊要求兩橋參加開幕式演出互動活動。因此,橋梁夜景燈光的設計必須完成兩項功能:(1)完成橋梁景觀燈光工程改造,即常態景觀燈光;(2)有重大活動時,橋梁景觀燈光能參加演出互動。
● 現狀分析:由照片可知,橋整體亮度較暗,不能完成常態夜景觀要求。
● 設計創意:根據南浦大橋整體造型,立意為“盤龍昂首”。
①常態燈光:
引橋是盤龍的身體,橋塔是盤龍的頭和頸。為形象表征盤龍特征,用白色LED點光斑模擬龍麟,從盤旋的引橋開始,點光斑逐漸滾動直到塔柱頂部,展現龍的雄姿。
圖8
藍、綠光是世博色,為使特定色彩狀態下,橋依然美麗,此時拉索燈光用白光。世博演出燈光要求兩橋出現藍、綠燈光時,立即響應。
③與世博其它演出效果相融合。
(1)LED投光燈的亮度研究
演出燈光的觀看中心位置,是位于世博演出中心的室外平臺上,離南浦大橋有幾公里遠。這就要求LED投光燈有足夠的亮度。因此,我們在構思方案的過程中,一邊思考方案一邊與廠家討論怎樣設定照度、亮度值,以達到視覺要求;討論光學透鏡的設計對整體構圖的影響。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反復的試驗、現場試燈,終于達到了設計要求。
圖10 體育建筑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2)拉索燈光的研究
目前國內對大型橋梁的拉索燈光處理一直非常棘手。如江陰大橋采用無極熒光燈的點光源勾勒出懸索構圖。徐浦大橋的拉索照明采用每根索下面用1000瓦的投光燈照射該索,結果效果不理想。
我們與施工單位反復研究功率的大小、投射角度,最后滿足了設計要求。
(3)燈具安裝方式研究
在夜景方案的論證過程中,大橋設計院提出不能在橋體上打一個膨脹螺栓,否則橋梁的安全沒有保障。
如圖18所示是各部分燈具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其中最具有挑戰意義的燈具安裝位置是塔柱LED投光燈的安裝。因為如果燈具無法安裝,模擬龍上半身龍鱗效果就無法實現,整個創意就失敗了。我們對塔柱內外結構反復研究,決定利用橋梁施工過程的滑摸拉錨筋,作為固定燈具及管線的錨固點。這樣就解決了所有燈具安裝問題。
圖18
● 現狀分析:由照片可知,圓弧燈光太亮,水平橋側面燈光不均勻,整體構圖不完整。
● 夜景設計創意:彩虹飛跨
(1)常態燈光。
以黃光為主,用LED動態燈光展現天空彩虹 。并與白光的南浦大橋形成對比。注意刻畫剛、柔構件形成的對比。
(2)節日燈光。
(3)與世博演出燈光相互動。
藍、綠光是世博色,為使特定色彩狀態下,橋依然美麗,此時拉索燈光用白光,橋根部用黃光。世博演出燈光要求兩橋出現藍、綠燈光時,立即響應。
(4)與世博其它演出燈光相融合。
①LED的亮度、照度研究
圖19
圖20
與南浦大橋程序相同。
②燈具安置方式研究
盧浦大橋受力構件全部都是鋼結構 (以兩岸塔樓為界),對于鋼結構大橋設計院有明確的規定:既不能打孔也不能焊接。燈具安放位置如圖10所示。
主拱:
利用原有支架,把原來燈具換成新設計的LED投光燈。
三角支撐受力拱及風撐:
采用抱箍的方式固定燈具。
綜上所述,為了很好表現建筑空間,作出最優異的夜景方案,我們不僅要了解建筑的構圖美,還要具備一定的結構理論知識,使夜景方案得以實施。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圖25
圖26
圖27
圖28
圖29
[1]張文忠主編.公共建設設計原理.
[2]方海,韋薩,洪科寧著.許雪松,趙一灃,袁磊譯.城市景觀與光環境設計.
[3]董鑒泓主編.中國城市建設史.
[4]董曉明編.城市景觀雕塑與景觀小品.
[5]北京電光源研究所,北京照明學會編著.電光源實用手冊.
[6]戴德慈,汪猛主編.現代照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