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南 林衛東
(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福州 350001)
從高速進入龍巖市,步入龍巖大道,三棟標志性建筑——龍巖行政中心、龍巖會展中心和龍巖市博物館進入眼簾,三座建筑以品字型坐落在龍巖市最重要地理位置的龍巖廣場上,成為龍巖市最壯觀的建筑群,筆者有幸在4年里為這組建筑群設計夜景照明,從建筑的本質及龍巖市文化內涵入手,通過對建筑物深層次文化根源的剖析,挖掘建筑中的文化符號,對建筑夜景照明設計的文化表意方面進行重點探討和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構建一個科學、系統、合理的建筑夜景照明設計,三棟建筑在夜晚到來時,正以標志性夜景建筑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臨近臺灣海峽,與粵、贛接壤的龍巖市,為古汀州府與古龍巖州的部分轄地組成的行政區域。因其地處福建西部,而福建又號稱為“閩”,故龍巖市通稱為“閩西”。閩西是一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這里曾經是遠古時代“古閩人”的天堂,是“閩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國”的國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區域,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
三座建筑地理位置:
三座建筑均位于中心區人民廣場,人民廣場占地12萬平方米,它東臨龍巖大道,西靠龍騰路。行政中心位于人民廣場北側,會展中心位于人民廣場西側,博物館位于人民廣場的東側 (見圖1)。三棟建筑品字型布置。建筑南北間距213.7m,東西間距186.7m,除地上建筑外,廣場下設4.5萬平方米的地下公共停車場。總體平面關系見“人民廣場建筑群鳥瞰效果圖”。
圖1 龍巖大道西側人民廣場
環境影響分析:
總體方面:行政中心、會展中心及博物館四周各有30米規劃路,四周視野開闊,距離居民區較遠(見圖2)。
室內方面:行政中心東西裙樓南、北側均有外廊,主樓及東西裙樓各層均為辦公室、會議室;會展中心東側為大堂,西側為后臺化妝,南北側均為各縣會議室;博物館西側為入口大堂,南側為城市規劃展館,東北側均為展廳,設置必要的內透光是可行的。
圖2 龍巖市城市總體規劃 (1998~2020)龍巖市新區城市設計總圖其中人民廣場位于城區規劃中心
圖3 人民廣場建筑群鳥瞰效果圖(北側為行政中心、南側為蓮花池、西側為會展中心、東側為博物館)
工程規模:建筑層數為地上11層、地下2層。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功能布局:地下層為設備用房、柴油發電機房、車庫等;一層~十一層均為辦公、會議等。
建筑立面布局:建筑形體簡潔穩重,大氣不繁瑣,虛實分明,節奏感強,色彩雅致。南北向體長310米,東西向體長100米,主樓高55米,裙樓高24米。外墻面主題為豎線條,向上挺拔,飾面采用暖灰黃色花崗巖和銀灰色鍍膜中空玻璃,東西面附以裝飾和遮陽,局部采用金屬格柵幕墻。南北面頂部鑲有直徑4.2米國徽 (見圖5)。
工程規模:龍巖市會議中心為劇場建筑,規模1500座。建筑層數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地上建筑面積3.2萬m2,地下建筑面積1.9萬m2,建筑高度為23.6m。功能布局:地下層為設備用房、柴油發電機房、車庫等;一層為150人會議室、500人會議室、小會議室、門廳、變電所等;二~三層為1500座劇場、舞臺、化妝間、計算機房等。
圖4 龍巖市人民廣場、行政中心、會展中心、博物館、地下公共停車場總平面圖
圖5 行政中心南立面透視圖
建筑形態強調整體性,風格力求莊重、簡潔、古樸、大方,注重現代感,體現龍巖現代的建筑特色,南北向體長169.60米,東西向體長82.6米,樓高23.6米,構架高36米 (見圖6)。
工程規模:龍巖市博物館為大型博物館。建筑層數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地上建筑面積2.8萬m2,地下建筑面積:2.1萬m2。功能布局:地下層為設備用房、柴油發電機房、車庫等;一層為城市規劃展廳、臨時展廳、報告廳、門廳、變電所等;二~四層為展廳、主題展廳等、計算機房等;四層及夾層為庫房、辦公。
圖6 會展中心東立面透視圖
取龍巖最有特色的圓樓造型的立意,建筑風格力求莊重、簡潔、古樸、大方,突出雕塑感,體現龍巖地域建筑的特色。南北向體長136.40米,東西向體長82米,樓高23.2米,構架高35米 (見圖7)。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夜景照明環境越來越成為城市風貌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高度重視,成為評判一個城市是否現代化的標準。當夜晚到來,這三棟重要的有著高層藝術品位的建筑,脫去白天的喧鬧,披上夜幕,有了星空的襯托,在夜晚也凸現其重要性。設計重點要表達三座建筑的莊重、現代、雍容、愜意、大氣、時尚、簡潔、大方、充分與環境融為一體,要表達建筑的功能性和藝術風格,燈光的運用突出建筑的重點和結構特征,能集中地展現一個城市的文化風貌,城市的夜環境,令城市居民引以自豪,給旅游者美好深刻的印象。
人民廣場及三棟建筑的照明屬于“城市照明”,它從功能性、藝術性、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服務于城市。堅持以人為本,綠色照明的設計原則。采用高科技的綠色、節能的燈具,降低日常使用能耗指標,滿足節能要求,又創造良好的照明環境,同時采用多種節能措施,并通過合理調整燈具的投光角度、配光曲線以及科學利用有效光在被照物體上的光照效果,避免了溢散光等引起的光污染問題,達到了節能環保的要求和怡人的視覺效果。
圖7 博物館東立面透視圖
安全、環保燈光設計,包括燈光系統自身的安全性與燈光環境對社會治安的促進作用。優先選擇高效經濟、實用、節能的光源,盡可能降低維護和運營成本。防止光污染,最大限度地減少燈光對人們在夜生活造成干擾,在燈具的選用上從控光的方面著重考慮,合理的選擇燈具安裝位置,燈具安裝盡量隱蔽,使照明燈具發揮最大的照明效率,控制眩光,防止光污染盡量做到見光不見燈。
我們在考慮夜景照明時,與建筑師進行了充分溝通,分析建筑周邊環境、立面石墻與玻璃的面積、材料與質地,選出重點照明的部位,確定光源亮度、角度,避免眩光。比較白天自然光和燈光照明的不同條件,采用光和影為建筑物塑造特色完美的造型立體感。采用重點位置、關鍵部位重點布光,重視細部的照明方法。
設計堅持以人為本,以廣大群眾滿意為標準,給人以美感,使其成為一種藝術享受和文化熏陶。在設計理念和照明技術選用上,突出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參照有關標準設計,追求夜景效果的層次感、立體感和藝術美感,體現綠色照明,防止光污染。泛光照明用的投光燈功率大,亮度高,又布置在建筑物附近,極易對路人造成眩光,對周圍建筑物內的居民造成光干擾。因此,夜景照明設備妥善隱避安裝,確保電氣安全,便于維護檢修。燈具的安裝不影響白天的景觀,追求燈具的隱蔽性,實現美化白天的景觀效果。
城市夜景觀是一種主要利用光來表現城市夜晚景觀空間效果的景觀模式,三棟建筑立面不同,強調的也不同,如行政中心立面富有節奏感,而視覺節奏感則是人們對于視覺空間中富有連續性以及序列性變化事物的一種視覺心理感知。設計對視覺節奏感視覺對象的基本形態、視覺特征以及空間表現形式進行了客觀專門的研究。
對如何提高照明品質,使之更符合人的身心需求及城市運營需要,是設計關注的重點。設計中對每棟建筑分析光污染的影響范圍、特征及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通過合理設計和技術手段,從源頭防治光污染。
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是夜景照明最大的耗能和產生光污染的方面。如何科學合理地確定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值,達到既滿足城市夜景照明審美需要,又節約能源這一目標,成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在查閱大量國內外夜景照明研究成果基礎上,對國內諸多城市的夜景照明,特別是建筑物泛光照明實際現狀作了調研,國內外推薦的亮度標準值非?;\統,又必須考慮被照建筑材料的性質、照射方向、材料反射系數、光澤度、照射距離、光源光色、人的視看方向、人的主觀感覺等諸多問題。傳統的以照度為標準與實際視看情況差距太大,因此,本項目建筑物泛光照明以亮度為標準,確定恰當的亮度值是達到城市審美需要又節約能源目標的關鍵。三棟建筑外墻均為暖灰色調建筑物飾面材料,因此在行政中心采用暖色、白色光源。充分考慮了人對亮度感受即對視亮度影響要受目標亮度大小、背景亮度大小和視場 (視角)大小等因素影響。確定主立面的平均亮度為50~70cd/m2。
為提高夜景照明的科技含量還在照明器材選用上,大量選用高效節能、技術含量高、使用壽命長的燈具和光源,如雙頭節能燈、LED線型燈、金鹵燈,并且注重白天的景觀效果,注意防盜和便于維護,確保安全。
配電線路選用高導電率的銅芯線,走線合理,以便減少線路的損耗。所有泛光燈均采用高效節能型并配有節能型鎮流器,所有燈具要求功率因素不小于0.8??刂品绞?所有立面照明泛光燈均設置專用配電箱,均可手動或自動控制。自動控制方式為通過EIB照明控制裝置,根據時間程序分節日照明、一般照明、入夜照明和子夜照明等各種效果進行自動控制。
建筑功能特點:政府辦公大樓
燈光主題定位:體現莊嚴、肅穆、宏偉
大樓南北面的夜景照明亮點應突出國徽及主樓門廳入口;同時,考慮大樓建筑豎狀線條的節奏特點以滿足外部人們的欣賞要求。對于大樓自身來說,應滿足周圍四面多視角的觀賞。大樓屋頂的漏空欄柵造型是建筑的刻意重點,所以也是夜景照明的重點。立面以大面積石材為主,因此,該處的夜景照明應賦予變化,避免亮度沒有層次。這樣的照明方式能使空間尺寸感成倍增加。
經過全泛光方式、全LED方式、泛光與LED結合方式的比較,并充分與業主方進行溝通后,整體建筑采用面狀光照明的全泛光方式,泛光燈直接照射建筑物表面,暖白色光源,光源色溫2000K。建筑物泛光照明平均亮度值在70cd/m2左右。顯示被照建筑全貌,層次清楚,立體感強,投射角度應準確,避免眩光,重點體現建筑物的莊重感、立體感、形式感及動態感 (見圖9)。
圖8
圖9 行政中心南立面布燈圖
建筑功能特點:龍巖市最重要的會議和演出場所
燈光主題定位:體現莊重、簡潔、古樸、大方,注重現代感
大樓的東側是1500人主會場的入口,夜景照明亮點應突出東門廳入口內透光和六根立柱,大挑屋檐是建筑的重點,也是立面照明的重點,打亮整個大屋檐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四面均有大面積石材外墻,也是照明的重點,同時,考慮大樓屋頂豎狀線條的節奏感和四面均有的建筑嵌入式細部構造。大樓四個面造型不同,根據具體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刻意重點,立面以大面積石材為主,夜景照明應賦予變化,避免亮度沒有層次,以增加空間尺寸感。
大挑屋檐為淺灰色鋁板,采用150W投光燈(發散對稱配光),屋面拐角采用150W投光燈 (聚光對稱配光),光源為雙頭節能燈,色溫4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5,燈具間距3米,采用均勻打亮整個屋檐,使得大屋檐整體有向上感;東大堂入口六根大立柱,每根采用二盞150W埋地燈,光源為金鹵燈,色溫4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5;外墻大面積石材,均采用150W方形埋地燈 (發散對稱配光),光源為雙頭節能燈,色溫3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7,燈具等間距3.0米,均勻照亮一定的高度,往高處漸變光使之與建筑外墻上部的水平嵌入造型及大屋檐有一定的距離,增加層次感;四周外墻重點墻面采用150W埋地燈,光源為金鹵燈,色溫4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5;上部建筑嵌入線條造型,采用54W線形洗墻燈,光源為T5,色溫3000K防護等級IP65;東門廳大堂采用8盞400W投光燈作為內透光;北側入口采用8盞400W投光燈作加強照明;南、西立面各層采用LED燈作為內透光。
圖10
圖11
圖12 會展中心西立面布燈圖
圖13
建筑功能特點:龍巖市歷史博物館
燈光主題定位:體現莊重、簡潔、古樸、大方,突出雕塑感
博物館西立面效果圖
大樓的夜景照明重點突出大挑屋檐、西門廳入口內透光及四面雕塑石材立面,同時,考慮大樓南北面三道嵌入線條的細部構造和四面均有的方窗嵌入式的細部構造,整體照明設計滿足四面多視角的觀賞。
大挑屋檐為淺灰色鋁板,采用400W投光燈(發散對稱配光),光源為管狀透明燈,色溫3700K,燈具防護等級 IP65,燈具間距3米,采用白光打亮整個屋檐,使得夜晚圓形大屋面像飛碟一樣,向上托起;南、北外二圈大型組雕,每塊雕塑
采用二盞400W投光燈,直接照亮雕塑表面,雕塑下部采用35W埋地燈,光源為金鹵燈,色溫4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5,燈具間距3米,小照度產生有節奏感的照明小品;內環外墻靠下部周圈雕塑,采用150W方形埋地燈 (發散對稱配光),光源為雙頭節能燈,色溫3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7,燈具間距2.5米,均勻照亮高度較低的浮雕;內環外墻豎窗凹墻采用150W埋地燈,光源為金鹵燈,色溫4000K,燈具防護等級IP65;三道建筑嵌入線條造型和嵌入式方窗采用不同的線形洗墻燈24W、36W、54W,光源為 T5,色溫 3000K和 LED線形燈,10W/M,暖白色,防護等級IP65,勾勒出外墻的弧度曲線;西門廳大堂采用7盞400W投光燈作為內透光;東立面各層采用線形洗墻燈作為內透光。
圖14 博物館西立面布燈圖
圖15
用光來表現夜晚建筑物濃濃的地域性、代表性、獨特性、超前性;
用光來表現夜晚建筑物立面空間的節奏層次、空間的松弛有致、空間的變化有序、空間的時尚魅力、空間的動感活力;
用光來表現夜晚建筑物的一種文化精神,象征閩西作為革命老區規劃發展的宏偉篇章。
圖16 人民廣場夜實景全景圖
圖17 博物館夜實景全景圖
[1]肖輝乾.城市夜景技術指南.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年.
[2]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04.
[3]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