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明 ,許如鋼 ,顧士平 ,3,吳軍基
(1.南京理工大學 動力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2.江蘇廣電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8;3.杭州初靈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
自組織多頻EoC技術是系統根據信道的使用情況和信道的干擾情況,自動選擇1個或幾個空閑的信道,調制、解調寬帶數據,從而實行EoC高速寬帶數據傳輸。筆者將介紹杭州初靈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Cab.Link系列產品是如何利用自組織多頻EoC技術實現寬帶上網、雙向數字電視點播、語音通信等功能[1-9],進而實現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NGB)的。
圖1所示為下一代互聯網超寬帶同軸電纜實現裝置的組網圖。由圖可知,下一代互聯網超寬帶同軸電纜實現裝置由1個或多個主設備、多個從設備構成。
主設備與從設備之間采用同軸電纜相連接,主設備與從設備的組網可以是樹形網絡,也可以是星形網絡。主設備與從設備之間通信采用多個相連或不相連的頻道,每個頻段采用一定的模擬帶寬,如8 MHz或8 MHz整數倍的模擬帶寬。主設備與從設備之間上下行通信頻段采用跳頻算法。主設備與多個從設備之間上下行通信在1個頻段內采用動態時分復用或CSMA/CA方式進行通信。

圖1 系統結構框圖
圖2所示為主設備結構框圖。網絡口與主處理器連接采用高速網絡口,實現主處理器與核心網的高速數據通信及網絡管理數據的通信。主處理器與處理器1、處理器2及處理器n采用USB接口,差分線對LVDS,SPI總線,并口線連接,實現主處理器與處理器之間的數據通信。處理器與高頻調諧器之間采用USB接口,差分線對LVDS,SPI總線,并口線連接。

圖2 主設備結構框圖
圖3為數模轉換電路結構框圖。接收處理器使用一定的載波頻率將零中頻基帶信號轉換為載頻電路,或將載頻轉換為零中頻基帶信號。這兩種載波頻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通過程序控制。主設備根據系統的設置來配置不同的載波頻率,1個主設備可以有多個不同的載波頻率。

圖3 數模轉換電路結構框圖
主設備又叫局端設備,可以帶多個從設備,有1個以太網口與上聯網絡相連,下行數據轉換為模擬信號發送給從設備進行通信,主端接收從端的上行數據轉換為以太網信號傳送給核心網。
從設備又叫用戶設備,多個從端設備與主端設備相連接,接收主端設備的數據,并將接收的從端以太網數據通過同軸電纜傳輸到主設備。從設備通過以太網連接家用以太網終端,如IPTV電視、數字電視機頂盒、計算機、VoIP電話等。
主設備的模擬前端有多個模擬發送(將零中頻基帶信號轉換為載頻)及模擬接收(將載頻轉換為零中頻基帶信號)電路,本案例以8 MHz為單位進行劃分,例如將 383~391 MHz,399~407 MHz,431~439 MHz作為1個模擬發送頻率;將494~502 MHz,518 ~526 MHz,574 ~582 MHz作為模擬接收頻率。
在主設備發送數據到從設備時,可使用分離或連續的幾個頻率;從設備發送數據給主設備時,也同樣可以使用分離或連續的幾個頻率。
主設備頻率下行數據及從設備調頻接收過程時,用于下行通道傳輸頻率分配信號和數據通信的是下行主頻率,只用于從端接收終端寬帶下行數據的是下行副頻率,而數據命令則是在下行主頻率中的1個用于傳輸的數據幀。例如,在下行主頻率中,下行數據的幀格式為“FAFAFAFA+終端號+頻道號”,終端號是從端上線時由主端設備自動分配,其ID號為從端的MAC地址。
從端設備接收有2個頻率:下行主頻率和下行副頻率。當從端用戶寬帶數據在下行主頻率就能滿足要求時,不再分配下行副頻率;當下行主頻率的帶寬不能滿足從端的帶寬傳輸時,主端自動啟動下行副頻率,并通過下行主頻率的下行數據,從端接收主端的數據進行正常通信。
從設備發送數據給主設備的頻率有2種:上行主頻率,即從端設備的數據通過主頻率將數據傳送給主設備;上行副頻率,即從端設備的數據通過副頻率將數據傳送給主設備。具體步驟為:1)登錄下行主頻率;2)接收下行主頻率的命令數據,將從端發送的數據按1個副頻率傳送到主端;3)從設備跳到更適合的副頻率,進行通信。
為了避免從端設備與主端設備連接時產生不必要的振蕩,其頻率由主設備分配,并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避免產生頻率振蕩。
本項目的實施將使廣播電視的同軸電纜通信速率大幅提高,從而在有線電視同軸電纜上實現每個EoC用戶獨享100 Mbit/s速率,進而實現NGB。
[1]顧士平,許如鋼,顧海燕.可控、可管、可信、可回溯的下一代互聯網:中國,200910101572.8[P].2009-8-17.
[2]顧士平,吳軍基,馮劍弘.EoC編解碼分層實現方法[J].中國有線電視,2009(4):381-383.
[3]陸良賢,顧士平,吳軍基.TDMA動態時隙分配在EoC上的應用[J].中國有線電視,2009(1):60-62.
[4]馮劍弘,顧士平,占億民,等.基于SoC的低成本低功耗同軸電纜三網融合系統[J].電視技術,2009(4):66-67.
[5]顧士平,華曉勤,王惠斌.動態可重構指令計算機[J].計算機時代,2008(3):60-62.
[6]顧士平,吳軍基,吳殿峰.基于SOC/IP智能電力系統 [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2(4):48-49.
[7]顧士平,吳軍基,王惠斌.下一代互聯網絡體系結構[C]//Proc.2002年全國開放式分布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6.
[8]顧士平,華曉勤.CATV、電力線綜合接入混合寬帶網絡:中國,200710069647.x[P].2007-6-27.
[9]顧士平,華曉勤.動態時隙分配TDMA實現裝置:中國,200810061994.2[P].200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