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海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水產畜牧獸醫站 537000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某豬場飼養基礎母豬90頭,存欄1200頭,半封閉式飼養,營養狀況良好。2009年6月,50日齡仔豬突然發病,每個豬舍均有3-5頭仔豬發病,共40頭仔豬發病,發病率30%。發病后3天內共死亡仔豬15頭,病死率38%,發病豬均為同群中健壯仔豬。
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精神沉郁,廢食、飲水減少,個別體溫升高達41℃。特征癥狀是頭部水腫,臉部、眼瞼部水腫尤其明顯,有時頸部和腹部皮下也出現水腫。病豬行走時四肢無力、搖擺、運動障礙、共濟失調。有的臥地不起,對外界反應敏感,有的病豬作轉圈運動,盲目前進亂撞,倒地四肢亂動似游泳狀,發出呻吟聲或嘶啞叫聲。隨后前肢或后肢、后軀麻痹,不能站立。病程短,死亡極快。
特征性病變是胃壁水腫,常見與胃大彎和賁門部、黏膜層和肌層之間有一層膠胨樣水腫。胃內常充盈食物,黏膜潮紅,有時出血。胃腸剖檢,胃腸黏膜水腫比較明顯,腸系膜淋巴結明顯腫大并嚴重充血,結腸系膜明顯水腫,充滿黃色水腫液,胸腔各器官明顯變化,胸腔積液比較多,呈黃紅色,液體有明顯異味。
取病死豬肝、心、淋巴結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有少量陰性小桿菌。劃線接種普通瓊脂,平皿上長出邊緣整齊、稍隆起圓形、灰白較濕潤的小菌落,挑取菌落抹片染色鏡檢也發現陰性小桿菌。
取腸系膜淋巴結無菌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和血瓊脂培養基,37℃培養24小時,麥康凱瓊脂平板上長出光滑、濕潤的紅色圓形菌落,血瓊脂培養基上可見β溶血,涂片鏡檢為革蘭氏陰性球桿菌。
取上述典型菌落接種于不同發酵管,30℃培養24小時,可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產酸產氣,產生靛基質,不產生硫化氫,MR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
將分離的菌株經121℃處理2小時后制成O抗原,用標準大腸桿菌O抗原抗血清做玻板凝集試驗,診斷為O139。
根據發病豬日齡、臨床特征(頭部水腫、神經癥狀等)和病理變化(典型的水腫變化等),結合病程短、死亡極快等特點可以作出初步診斷,再通過實驗室細菌學檢驗可以確診為溶血性大腸桿菌病,即仔豬水腫病。
仔豬大腸埃希氏菌病三價滅活苗(齊魯動物保健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肌肉注射2-5mL/頭。
用0.5%過氧乙酸對豬場圈舍用具全面噴霧,洗刷浸泡消毒。
磺胺嘧啶鈉肌肉注射,第一次15mL,第二次10mL。注射仔豬水腫病血清5mL(江蘇揚州動物研究所生產),對出現神經癥狀的豬只肌肉注射人用氯丙嗪3mL,豬呈睡眠狀態后,耳靜脈輸入5%葡萄糖100mL、20%甘露醇100mL。對健康豬加喂電解多維混合土霉素粉,加少量糖鹽白開水。
仔豬欄舍要保持清潔干燥,加強通風和防暑降溫。加強仔豬斷奶后的飼料管理,少量增加蛋白含量高的飼料,并適量添加含粗纖維多的飼料。多喂青飼料,補充含硒添加劑和含維生素多汁飼料。仔豬斷奶后,飼料中適量加入抗生素藥物,如新諾明或諾必達、土霉素、新霉素類藥物,可有效防止水腫病的發生。飼料中補充維生素E和亞硒酸鈉的含量,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發生,定期使用維多利飲水。要保持飲水衛生,增加飲水次數,減少豬只對水槽的污染。
水腫病的治療原則是綜合對癥治療,即抗菌消炎,強心、利尿、解毒。缺硒會加劇仔豬水腫病的發生和病情加重,所以應用補硒進行輔助治療,可提高治愈率。使用強心藥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心利尿,促進水腫液的排出,減輕心臟的負擔。
改善飼養管理,仔豬出生后7天,即應開始使用含蛋白較多的飼料,在吸乳的同時,讓其盡早適應人工飼料。所用飼料要求新鮮,少量多次添喂,促進胃腸功能。14-18日齡仔豬注射預防水腫病的多價滅活疫苗,對預防該病的發生有明顯效果。
仔豬斷奶或飼養環境突然改變是導致此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豬只環境的變化能引起胃腸機能紊亂,加之出欄前大量增加蛋白類和各種精料,而斷奶仔豬消化道分泌酸能力差,不能充分消化飼料中的高蛋白或各種精料,使分泌毒素的大腸桿菌大量增加,再加上氣候、溫度等原因,導致仔豬水腫病的發生。外購仔豬或仔豬斷乳后的第2天開始,連續2星期日糧中添加1%的檸檬酸或一定量的醋酸,不但能降低水腫病的發病率,而且有一定增重作用。
總之,仔豬水腫病是斷奶后仔豬一種過敏性疾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腸桿菌產生的內毒素所引起的。預防該病要加強飼養管理,減少環境應激;斷奶日齡要適當,使仔豬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及時免疫接種。抗仔豬水腫病血清有高效的特異性抗體,給適齡仔豬注射仔豬水腫病血清,對防治仔豬水腫病能起到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