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鐵嶺市積極適應本地經濟社會形勢發展變化,調整優化農村和社區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不斷提升基層組織建設水平。
一、圍繞形勢發展,因地制宜優化設置。一是因勢利導,靈活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鐵嶺市加大了合作社黨組織的組建力度,根據區域特點及產業特色,采取村內建、跨地域建、依托企業建等方式組建了19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二是拓展服務,積極組建社區功能型黨支部和樓宇黨支部。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城區初具規模,老城區棚戶區改造日新月異,加強了社區黨組織的結構設置和功能調整工作,依據黨員居住狀況,以樓宇為單位靈活設置樓宇黨支部,方便黨員開展活動;依據黨員的興趣愛好,組建了功能型黨支部,促進黨員作用的發揮。
二、圍繞制度建設,明確黨建工作責任。一是建立健全黨內生活制度。健全完善了“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聯戶幫帶制度”和黨組織目標考評管理、教育培訓等工作制度,使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規范有序運行。二是明確黨組織工作職責。按照黨組織的不同類型,依據“五個好”要求,設共性職責和個性職責。村級黨組織著重圍繞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突出產業化發展內容,加強黨員群眾新型實用致富技術的培訓,抓好民主管理機制建設;社區黨組織著重圍繞和諧社區建設,落實“三有一化”要求,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黨組織服務黨員、黨員服務群眾等活動。
三、圍繞以點帶面,統籌資源抓黨建。一是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典型。市委每年培育10個村黨建示范點、10個社區黨建示范點和5個合作社黨建示范點,每名市委常委聯系1個典型村和1個典型社區。二是加強黨員服務中心建設。在全市建立了156個黨員服務中心(站),形成上下聯動的黨員服務體系。三是廣泛開展“結對共建”和“共駐共建”活動。28家中省直機關和市直機關與28個村、社區黨組織結成共建對子;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聯建,從而實現了組織聯網、陣地聯建、黨員聯動、活動聯誼、實事聯辦、發展共贏,有效提升了社區黨組織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