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喬亞
英雄城市英雄氣
□文/李喬亞
Heroic Spirit of the Heroic City
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她沉雄厚重的精氣神。
65年前的9月2日,當日本外相重光葵拖著傷狼似的瘸腿,拐上“密蘇里”號軍艦哀簽投降書時,大半個月來一直沉浸在勝利狂歡之中的重慶市民,仍意猶未盡地滿街吆喝:“走哦,‘轟炸東京’!”這是幽默的餐館老板發明的一道大菜:給肉片鍋巴兜頭淋下油湯,噼里啪啦炸響中煙霧升騰。哈,“轟炸東京”,多解氣解恨哪!
從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寇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持續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共出動9000多架次飛機轟炸218次,投彈11500枚以上。重慶死難者10,000以上,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血肉橫飛遍地瓦礫。這種戰略性無區別轟炸是史無前例的戰爭和虐待犯罪,其目的是殺傷大量平民以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
但自古以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是英勇不屈的。
你天上來我就地下去。到l941年底,全市各類防空洞和防空工事總容量已達46.17萬人,而這被譽為“當時世界各國最偉大的都市防空工程”,是數以萬計的民工以及廣大重慶市民用最原始的工具挖出來的。
那些日子里,苦難深重的重慶人民,依然節衣縮食支援前線。人們從習慣性的三餐減為兩餐。涪陵一次捐獻軍糧l880石,江津縣捐獻糧食達5000多石。全市先后共捐款購飛機l3架。合川不但捐獻了三架戰斗機,還先后有8萬青壯年出征抗日。
21兵工廠,即現在的長安集團,在1941年8月4次被轟炸,但全廠職工在“創造犀利的武器/爭取國防的安寧/我們有熔爐般的熱烈/我們有鋼鐵般的堅韌”的雄壯廠歌聲中,仍晝夜加班生產。
秋春之際多霧,敵機難于轟炸,重慶創造性地開展“霧季公演”文藝活動,大大鼓舞了前線將士和后方百姓的抗戰士氣。
重慶在毀滅性的大轟炸中堅強支撐的意義,正是在于作為抗戰之都,作為不可戰勝的國家民族的象征,作為苦苦堅持斗爭的全國人民的精神寄托,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主要統帥部之一的駐地,這座英雄的城市,與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一樣,在血與火中巍然屹立,給了全中國以及全世界人民以巨大的激勵與鼓舞。
英國首相丘吉爾致電重慶人民:“中國沒有強有力的海軍和空軍,可是它卻經歷了足有五十個敦刻爾克而仍然堅定不移!”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熱情致書:“我謹以美國人民的名義,表達我們對英勇的重慶市男女老幼的贊美之情。重慶市及其人民一直表現出沉著和不可征服的氣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也提出了著名的“斯諾公理”:“不僅沒有毀滅首都的民氣,反激起了反侵略的浪潮……轟炸喚醒一種重建中國的決心,比敵人毀滅的還要快。”
英雄城市英雄氣,代代傳承永不泯。
今天,伴隨祖國的日益強大,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以其欣欣向榮的青春風貌,再度吸引著國人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重慶人民憑著堅定的理想精神與傳統的英雄氣概,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光榮與夢想。“五個重慶”的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構建,“西部開放高地”的打造,城鄉統籌的試驗,“兩江新區”的運作……這片曾飽受強盜踐踏的土地,必將譜寫下新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英雄史詩。
充滿英雄主義的城市精氣神,是最強大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