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日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李華森一案,公訴機關指控其貪污、挪用公款、受賄共計近1.6億元人民幣。(8月11日《大眾日報》)
一個地級市的局長,從2003年至2009年8月不到7年的時間內,李華森犯罪金額竟達1.6億元人民幣,如此天方夜譚般的新聞著實讓人瞠目結舌。
不妨先測算一下,7年搞了1.6億元是啥概念?意味著這名昔日堂堂的局長年均貪贓近2300萬元、月均貪污200萬元。我,作為一名平民百姓,知道人的欲望是很可怕的,尤其是手握重權者,貪欲一旦膨脹,更是欲壑難填。但無論如何也想不通:一位局長何以能順順當當拿下1.6億元?
首先,單位來往公款,不是李華森的私家“銀行”,怎么可以輕松自如、順手就能裝進自己腰包。單位有財務、出納,也有分管領導,而且款項收支皆有明細賬目,李華森即使是單位黨政“一把手”,但在具體工作中,并沒有直接和財務打交道的“便利”。試問,他是如何侵吞、挪用公款8000萬元呢?
其次,李華森分別出任過淄博和日照市政府部門的黨組書記、局長。但“一把手”并非能一手遮天,而不受任何監督。局機關有監察部門,而且還有諸多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以及廣大職工的監督。從外部講,還有上級黨委政府以及紀委、監察機關的監督,可李華森緣何7年后才被揪出?
第三,我國早就推行黨政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從2003年至2008年1月,李華森任淄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黨組書記、局長期間,就利用職務便利,采取截留收入、虛列支出等手段大肆侵吞、騙取公款,但是,李華森離職改任日照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黨組書記、局長后,有關部門怎么沒有審計出任何問題?
再者,李華森在擔任淄博、日照兩地局長期間,為他人謀取不當利益,索取、收受他人賄賂8000多萬元,收取賄賂如此巨大、次數如此之多,難道就無人舉報?相關部門絲毫沒有察覺?
中國有句俗語,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但一個局長搞了1.6億元人民幣才“自斃”,這樣的現實,實在不是公眾愿意看到的。反腐倡廉的口號,我們喊了數十年,法律、政策制定了不少,法律不可謂不完善;檢察、紀委和監察等反貪機關“一個不少”,反腐機構不能說不健全;我們對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與警示教育,更是不間斷,但讓公眾糾結的是:在這個有法律的社會,一名局長緣何能涉案1.6億元人民幣?誰能告訴我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