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論
到廣州市財政網站上,可以查閱全市共114個政府部門的預算項目和收支情況。此事一經媒體披露,原本一月點擊量僅3萬多的網站,因一天點擊量高達4萬而陷入癱瘓。網站因“攤曬”政府預算而癱瘓,雖有美中不足,卻代表了民之所望。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的預算情況一直因這樣那樣的理由蒙著神秘面紗。廣州市主動“攤曬”政府預算,其意義不僅在于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權,讓人民清楚地知道政府干了什么、花了多少錢,更在于通過增強政府預算的公開化、透明化,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然而,去年以來,面對公眾對于包括預算公開在內的眾多政府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申請,一些地方和部門往往以種種借口予以推搪、拒絕。公開政府預算,并無什么技術性障礙。不難推測一些地方因為存在“貓膩”而不愿公開、不敢公開。
廣州市財政部門這次從接到群眾申請到網上公開,僅用了短短8天的時間,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無疑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學習。
作者:王攀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09年11月22日在江蘇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江蘇省政府報告2009年度省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情況,首次公開匯報“辦成率”,受到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高度贊揚,也引來媒體廣泛關注。
代表建議訴求涉及地區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有的是能夠實現的,有的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有的是一時難以實現的,甚至有的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誠懇地答復代表建議,讓代表“滿意”,甚至“滿意率”達到100%是可以實現的;但要把代表建議的事情“辦成”,“辦成率”100%是難以實現的。江蘇省政府報告代表建議辦理“滿意率”達98.3%,“辦成率”只有53.3%。他們敢于公開主動匯報偏低的建議“辦成率”,說明他們敢于正視政府工作與代表、民眾訴求的差距,敢于正視政府工作與人民群眾期盼的差距,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 作者:滕修福 來源:中國人大網
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是人大常委會開展工作監督的基本形式,“一府兩院”應積極參加會議,認真落實審議意見。然而,目前在一些地方召開人大常委會會議時,本來應該由“一府兩院”正職領導來列席會議的卻來了名副職,應由政府領導報告的工作往往由所屬職能部門代勞。這種場景似乎成了人大常委會自導、自演的“獨角戲”。究其原因,一是“一府兩院”人大意識不強,二是人大常委會缺乏剛性監督手段,對會議管理不嚴所造成的。
當前,地方人大常委會在不斷強化組成人員素質建設的同時,應盡快研究出臺切實有效的措施、制度,避免上演“獨角戲”,從而使人大常委會會議開得富有成效。
作者:李剛 來源:人民網
近年來,許多地方實施了公民旁聽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但旁聽會議的公民只能用“耳”聽,而且只聽“大會”即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不聽“小會”即分組審議。要調動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需在制度設計上進行改革,讓旁聽公民的嘴、手、眼都“動起來”。
動嘴,即要召開座談會。公民旁聽后,要聽取他們對審議議題的意見,對人大監督、政府工作的建議,并通過一定的渠道反映、傳遞給相關方面,不能一聽了之。
動手,即在聽前調研、聽后留言。要讓旁聽公民報名后有充足的時間,對所旁聽的議題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使發表的意見來自實際。旁聽后,還可留下書面的意見和建議,并將留下的意見編發“旁聽意見通報”,送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參閱,并反饋給旁聽公民。
動眼,即會前根據議題要求旁聽會議的公民參觀、考察相關內容。會中,則要求旁聽會議的公民對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履職情況進行必要的評價,督促常委會組成人員更好地履行職權。會后,要求他們對審議意見書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了解,推進審議意見的落實。
作者:闞成法來源:《人民之聲報》
2009年12月15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在接受媒體集體采訪時,批評某些人大代表缺乏正確認知,將人大代表看作是一種頭銜,或者把它作為經商的一種資本,利用代表的便利牟取私利。他提醒說,人大不要變成大人,不要脫離老百姓,要記住是為民眾服務。人大代表都要站在民眾的根本利益來想問題,做事情。
歐廣源就人大責任和代表職守立論,所表達的都是常識。對于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擔當,民眾所認可的唯一標準就是看人大代表是否為民代言,看人大是否兌現了承諾。得益于廣東人大代表履職論政的實際氛圍,從中不難察見人大代表有振聾發聵之聲,有與行政權力激辯之舉,當然也有不甚得力,乃至于有違代表操守的言行。
大政府小社會帶來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嚴重失衡,決策之重與民意之輕經常不對稱,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公共政策與利益輸送糾纏不清,民眾心意難平。這就是人大制度要直面及改變的社會圖景。要使人大不脫離民眾,就應該像民眾那樣思考,像民眾那樣感受世態炎涼。由此,激發出代表行使權力的那份緊迫感,從而使人大代表與民眾的表現相匹配。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所展開的專題調研活動,可以說是人大監督的一次生動而有力的創新實踐。
創新監督,就要不斷地研究人大監督的新規律、新特點和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探索監督形式,豐富監督內容,深化監督理論,從而做到與時俱進。
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專題調研,就在這方面做出了大膽的探索和寶貴的嘗試,包括將專題調研引入監督范疇,將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情況納入監督內容,將監督環節鏈接成有機的監督流程,將調研報告拿到常委會會議上宣讀并審議,將監督過程面向媒體全程公開、實行透明監督,接受社會對人大監督的監督,等等,都使人大監督工作局面大為改觀,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金果林 來源:《中國人大》
2009年11月11日上午,廣州市10名人大代表到市環保局調研,鄧成明代表正在發言時遭環保局長打斷,鄧成明隨后離開會場。
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是選民賦予的神圣職責。代表在話語權受阻時,用憤然離席抗議強權專斷,其折射的是公權監督與漠視人民權力的較真,是捍衛代表尊嚴與搞行政專斷的對抗。
網絡媒體傳播的力量勢不可擋。一夜之間,代表鄧成明成為媒體紅人,成為輿論的焦點。盡管憤然離席背影很孤單,但著實讓人深深感動。有網友說:“鄧成明代表是好樣的,這樣的人大代表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還有的網友說:“這社會就需要這樣敢為群眾言敢為群眾怒的代表!”網友為何如此感言,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公眾對人大代表不能完全履職、只充當錄音功能頗有微詞。我們的代表們習慣于“相互見面握握手,聽取報告拍拍手,審議表決舉舉手,會議結束揮揮手”這樣的一個局面,在開展監督工作中,力不從心,底氣不足,縮手縮腳。如今鄧成明代表則運用法律武器,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職權,不再是羞羞答答,而是理直氣壯,大膽開展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在我看來,代表作用的發揮程度,直接關系到代表工作的好壞和質量,關系到監督的成效,關系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我們對鄧成明代表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鄧成明式的代表出現。
作者:吳忠祥 來源:作者賜稿
廣東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收到省公安廳的一個函件,說你關心的一個發廊存在賣淫行為現已被查處。看了函件后發現,上面的簽名不是朱代表的,是假冒的。朱列玉感慨地說:“連冒充人大代表寫的函都受到公安廳重視,可見當代表提議案建議有作用!”
為什么要冒充人大代表?這是典型的狐假虎威。作為“老虎”的人大代表,不應自戀于自己的威懾力,而應該同情于“狐”的處境,同情假冒者的無奈,并意識到自身威懾力的限度。人大代表最大的尊榮,并不在于僅讓自己受到政府重視,而在于讓委托自己代行權力的人民受到尊重,讓選自己當人大代表的公眾權力堅硬起來。冒充代表寫的信都受重視,卻反襯出民眾權力的貧困和平民的不被尊重。
作者:曹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