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蹣跚起步
在碳稅問題上主要涉及到如何核算和計量的問題,二氧化碳從統計上來說比較困難。
曾經被業界認為遙不可及的碳稅,已經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10月中旬,在天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峰會上,碳稅成為各國與會代表屢屢提及的詞匯。
碳稅是針對化石原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的碳含量或者碳排放量來征收的一種稅。最初,這種稅是與環境污染物的稅收一起被討論的。
早在2008年7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就成立了專項課題組,研究探討在中國開征碳稅的可能性。2010年年中,一份《中國碳稅稅制框架設計》(下稱《框架》)的專題報告出爐。 氣候問題日漸升溫之際,這份由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有關課題組撰寫的調研報告,引發了極大關注。
碳稅的研究者們認為,無論是從節能減排的角度還是從我國總體的稅收制度來看,征收碳稅都是有必要的。發達國家大多有環境稅、能源稅,在我國能與碳排放沾邊的是資源稅,但因為其稅負很少,很難達到征收目的。
《框架》報告中列出的“中國碳稅開征路線圖”顯示,預計在2012年到2013年適時開征碳稅,2014年及以后開征環境稅,“并根據碳稅實施的具體情況和其他環境稅稅種的改革情況,完善和優化整個環境稅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