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吳少云
近年來,慶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竹產業發展,把竹產業作為該縣主導產業來抓,竹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竹資源總量迅猛增加;農民人均收入中,竹產業占了較大份額;竹加工企業全面發展,產值列全市之首;竹林道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績,得益于四項措施的推出。
項目帶動。縣林業局、縣竹產辦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先后實施了毛竹林培育“433工程”、毛竹低產林改造、毛竹高效經營、毛竹低效林改造技術集成示范及推廣、毛竹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毛竹現代示范園區建設、竹林道路建設示范工程等項目,有效地帶動了該縣竹產業的發展。2009年 4月,還舉辦了“慶元縣第一屆毛竹(筍)王擂臺賽”,縣竹產辦還組織企業參加“筍竹產品東北行”、“森博會”等活動,有效地宣傳了該縣毛竹經營技術和產品形象,擴大了該縣竹產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政策推動。2007年,縣委、縣政府頒發了《中共慶元縣委、慶元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竹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慶委〔2007〕21號),確立了竹產業是該縣經濟的支柱產業,明確了該縣今后竹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發展思路,并召開了竹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制定了促進竹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竹類造林連片3畝以上,西部鄉鎮補助100元/畝,東部鄉鎮補助150元/畝;東部鄉鎮毛竹零星散種補助6元/株;生態杉改竹補助4元/株;示范點(戶)、示范基地建設補助40元/畝。對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引進、示范性專業合作社、無公害基地等參照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進行補助和獎勵。部分鄉鎮還制定了發展竹產業的配套措施,進一步加大了竹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科技支撐。2008年7月,浙江林學院與該縣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通過理論學習及實踐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合技能型政府培訓、百村萬民技術培訓、科技入戶工程、“三百一千”工程等多種渠道和形式,積極進行林業實用技術推廣和培訓,使該縣竹農更好地掌握了先進的竹林培育技術,竹加工企業獲得了最新的市場信息,竹產業更快地找準了發展方向。
組織保障。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掛帥的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竹產業辦公室,負責該縣竹產業發展的日常工作;同年,還成立了慶元縣竹產業行業協會,構建了該縣竹產業相關單位、個人的交流平臺;各毛竹重點鄉鎮結合技能型政府建設,也紛紛成立了竹產業發展相關組織,以更好地推進當地的竹產業發展。該縣目前已成立與竹產業相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這些合作社不但能積極組織林農開展竹林生產科學經營,增加竹農的生產效益,而且還積極幫助竹農銷售毛竹,有效地維護了竹農的權益。
四項舉措的積極實施,使得該縣竹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亮點紛呈。
亮點一:竹資源總量迅猛增加。
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統計,該縣現有竹林面積達39.2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達38.7萬畝,比2004年的30.7萬畝增加了8萬畝;毛竹總立竹量5452萬株,比2004年的3472萬株增加了1980萬株。
亮點二:農民人均收入中,竹產業占了較大份額。全縣總人口20.1萬人中,農業人口達16.8萬人,其中從事竹產業相關的工作人員達5萬多人。據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全縣筍竹直接收入為1.64億元,二產產值7.72億元中有25%用于勞動工資(約1.93億元),其中的70%即1.35億元是當地的農民工所得,那么兩項相加合計2.99億元為該縣農民所得收入,竹產業為該縣農業人口人均年收入創收1779.8元,占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670的38.1%。
亮點三:竹加工業全面發展,產值列全市之首。近年來,該縣竹加工企業發展迅速,產品種類多,產業鏈長。“雙槍”、“天竹”、“節節高”先后獲得中國馳名商標;雙槍、天竹、節節高、三禾和佳緣等5家公司被認定為“浙江省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全縣竹產業一產二產三產產值逐年提高。
亮點四:竹林道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竹林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竹林道路的建設。縣林業局積極爭取項目,主動與上級對接,努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對毛竹林道建設補助資金,從3000元/公里增加到西部鄉鎮6000元/公里和東部鄉鎮9000元/公里。至2008年,全縣共新建毛竹林道1030公里,擴建38公里,修復113公里。2009年,規劃新建285公里,擴建16.7公里,修復35.1公里。目前,大部分規劃建設已完工。2009年底,全縣毛竹林道路達到1300多公里,位居全省各縣(市、區)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