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成,朱貴祥
吉林省梅河口市紅梅鎮農機站,吉林梅河口 135019
淺談農機國家補貼政策如何適應農機推廣工作
李太成,朱貴祥
吉林省梅河口市紅梅鎮農機站,吉林梅河口 135019
農機推廣就是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將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轉化、普及、運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先進手段和工具,其裝備水平是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農業機械作為農業生產的先進手段和先進工具,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農業機械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機推廣工作是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的重要措施。隨著農村建設的深入,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生產日趨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也相應增加,特別是對農業機械和農機技術的需要與日劇增。而隨著國家對農機補貼力度的加大,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更加高漲。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使農民得到很大的實惠,也加快了農機化的快速發展。國家補貼政策的春風使我們農機推廣工作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去制定農機補貼政策來適應新時期的農機推廣工作。
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技術;推廣
要補貼的機具和技術必須是我們要推廣的機具和技術,如果我們把不做推廣的農機產品和技術,也做為補貼的對象,那就毫無意義可言,我們要推廣什么樣的農機產品和技術,與當地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因地制宜推廣農機產品和技術,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把有限的國補資金用到最需要開發、裝備、適用的農機新產品,新技術上來,使農民購買到稱心應手、適用的農機產品,真正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農機國家補貼政策的實施有利于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有利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們不能什么都依賴于農機補貼政策,認為有了農機補貼政策就萬事大吉了,我們的農機推廣工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等等。我們不能制定和出臺了農機補貼政策就完事了,我們還要加強政策的宣傳力度,還要抓緊政策的落實,使農機補貼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農機補貼政策的好與壞并不等于農機補貼資金發放了多少,農機具增加了多少,關鍵看農機推廣工作的成效,看農機化水平能否提高,看農民能否增收,農業增效。補貼工作不能停留在補完就完了,要看看農機推廣工作的效果怎么樣,總結一下成敗原因,以便為來年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農業機械發展需要的補貼政策。
不同時期農業產業規化不同,農業的重點發展也不同,我們要推廣和補貼什么樣的農機產品和技術也要跟著農業產業規劃走,這樣我們的農機補貼政策才適合時代的要求,把那些技術,設備落后的農機產品從補貼中撤下來,把先進適用的農機產品和技術放到新的農機補貼中來。
各地都有自己的支柱主業和特色,那就是實際。我們要推廣什么,補貼什么,都要結合實際,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符合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來制定可行的政策和計劃。
推廣和引進每項新技術、新機具都要注重其技術內容是否先進和適用,技術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備先進技術的沒有推廣價值,不具備適用的機械沒有推廣前景。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首先推廣投資少、見效快、經濟適用、技術先進、產品精良、綜合效益顯著的先進的農機產品,決不能走形式,擺架子,為推廣而推廣,為機械化而機械化。
總而言之,選擇推廣引進農機新產品、新技術,必須考慮到該產品的各項內容,是否符合本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和農機化發展的總體目標。
我們要考慮到國家到底能夠給我們多少農機補貼資金,補貼資金多當然可以定高點,這就是有個度,讓有限的補助資金發揮最大作用。還要考慮我們要推廣的農機產品和技術,農民能夠接受的程度。農民能接受的,購買熱情高的,可適當降低補貼標準,不易接受的、先進適用的農機產品。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其實一種新產品和一項新技術的出現,農民都會有一個接受和使用的過程。隨著推廣的深入,農民會越來越接受先進的農機產品和技術,我們的農機補貼標準也應該隨著推廣的深入,逐步對補貼進行調整,該降的降,該升的升。
農機補貼政策的落實是農機推廣工作的主要內容。政策的制定是為了落實,如果一個好的政策不去實施,那也是一紙空文。農機補貼政策要誰去落實,去實施呢?農機部門責無旁貸。那么怎樣去落實、怎樣去實施呢?那就要通過農機推廣工作去落實,去實施,要進行宣傳、資料匯總、驗收核實、行文、發放資金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要我們去做。
總之,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實際,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情況,農業機械要推廣什么,補貼什么,補多補少要根據當地的農業產業規劃、產業結構和農機產品的適用技術而定,盡量做到各類農機的均衡發展,充分發揮農機補貼政策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導向作用,有如此好的國家補貼政策,有負責推廣農機工作的機構,有專業技術推廣人員和他們的敬業精神,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將會得到有效提高,農業生產力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國家補貼不僅使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也使農業產業更加地優化、合理,把有限的國補資金放到無限的農機事業中去,早日實現農業機械化。
S23
A
1674-6708(2010)21-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