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偉
青海省大通公路段,青海西寧 810100
大通公路段管養路段有多處農牧區,雨水豐富,村莊較多,管養路段交通量相對較大,重駛車輛較多,給公路路基路面造成一定的負擔,各工區路面狀況不一。為此,本文對養護過程中發現的病害進行逐一分析,尋找造成病害的原因,加大預防措施和用更好的方法進行處置是擺在養護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
造成公路路基沉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工過程中對路基壓實控制不好、每層壓實厚度太厚、冬季施工措施不當等,路基個別地方由于種種原因漏壓等,另外由于選用的材料不合格,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誤、材料壓縮系數過大、采用高塑性指數的粘性土等,這些原因導致路基路面發生變形、開裂或沉陷。為此,本文根據發生沉陷的原因對公路病害形成的預防措施進行了論述。
1)控制壓實厚度,嚴禁超厚填筑,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的對各種土質的不同壓實厚度控制路基壓實,分層填土厚度不得超過規范規定的范圍;
2)對于舊路改造或加寬路段,嚴格控制新舊填土接茬臺階的最小長度,以避免接茬處超厚,壓實不足;
3)防止漏壓,在機械難于壓實的地方,用適當的小型機具進行補充夯實。比如:橋涵臺背處,擋土墻等部位就需要用小型夯實機具進行人工夯實,沉陷部位大多都集中到這一塊;
4)冬季施工時應使土在未受凍的情況下回填壓實,避免填土壓實密度嚴重不均勻而造成土體下沉;
5)不同性質的土不得混填,如果一個標段有不同性質的幾種土做路基土的時候要進行分段填筑,而且要對每一種土進行試驗,不能僅用某一種土的擊實試驗得出的密度標準作為所有填土的壓實度標準,而應按填土的不同類別,做相應土的若干組擊實試驗,取值應符合相應規定。
路面破損是指路面出現裂縫、坑槽,車轍等病害。究其原因主要有施工過程中對集料的級配控制,用油量,油溫等的控制不嚴造成的問題。近年來由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青海省公路建設遍地開花,質量監管跟不上公路建設的發展。同時,在路面工程中許多施工單位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視壓實度的要求;在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瀝青混合料到場及終壓溫度偏低,甚至在低溫情況下過度碾壓;材料配合比不恰當,瀝青不符合要求;路面基層甚至路床、基底承載力不足,彎沉值過大等等原因是造成路面破損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路面基層材料的收縮而造成瀝青路面的反射裂縫,也會引起路面早期破損。由于雨雪水沿道路裂縫滲入路面基層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穩定性和強度,造成路面變形,裂縫擴大,加上行車荷載作用下,使得路面造成破損。為此我們的預防措施有:
1)綜合全面考慮基層、面層的強度、舒適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2)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的程序進行施工,嚴把瀝青混合料在施工過程中攤鋪的質量關,嚴格控制攤鋪瀝青混合料溫度,嚴格按碾壓操作規程施工,防止橫向裂縫的產生;
3)瀝青質量要嚴格控制,不符合要求的瀝青堅決不能用于公路施工。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溫度,防止加熱過度,避免瀝青混合料“燒焦”。
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施工中選擇回填材料是避免橋頭跳車的一個關鍵因素,橋臺后背填土應選用排水和壓實性能好的回填材料,期望達到最好的密實度,以求使路基沉降量達到最小;
2)在對樁柱式橋臺,最合理的施工程序是應先填方,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樁柱式橋臺,最大限度的減少結構物與填土的沉降差;
3)伸縮縫的破壞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除了選用性能好的伸縮縫外,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必須精心施工,以保證橋面伸縮縫處的平整完好;
4)在橋面施工過程中要采用有效措施盡量減少橋面鋪裝層的裂縫,施工時的溫度,水灰比等都是造成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
濕陷性黃土,軟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強度低、承載能力低的特性,我們稱只為特殊土。在特殊土上修建路基或橋涵構造物基礎易出現壓縮沉降、滑陷、坍塌等病害,為此,在施工中要采取特殊方法進行處理,才可以進行公路施工:1)換填:換填透水性良好的土,夯實,對基底進行加固;2)白灰粗砂樁進行加強,軟土地基成孔后,篩選生石灰塊加水泥、粗砂拌勻后填充,用木棍搗實,當生石灰塊遇地下水消解后,填充料體積膨脹,起到擠壓土基作用,提高了路基承載力;3)石灰、水泥穩定碎石法:沼澤地區路基的處理采用此法。排水、清淤、清除草根植被后,將石灰和水泥混合,再將碎石與混合料拌和均勻,然后攤鋪壓實養護;4)對路基采取強夯、預壓等措施或使用土工織物。
造成平整度差的主要原因有:在基層施工過程中平整度控制不嚴,甚至出現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質量控制不力,攤鋪機及壓路機的操作水平較低;基準線或滑靴失控,從目前路面施工情況看,滑靴已基本取代基準線但仍有其局限性。因此,施工時應從路基開始層層嚴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證壓實度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層微觀構造和外觀構造平整度。
[1]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J-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何仙偉.公路路基路面設計安全檢查問題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