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核工業華東建設工程集團公司,上海 200030
砼結構工程施工的質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劉艷梅
核工業華東建設工程集團公司,上海 200030
針對工程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本文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危害,并據此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指出砼結構工程施工當中的通病,對于不合格的的施工帶來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同時對預拌砼施工操作質量控制做了相關的闡述,以減少結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砼;工程施工;問題;措施
施工工藝是建筑行業技術水平的具體體現,砼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企業的施工技術標準缺乏實用性論證
通常狀況下,為了能夠滿足規范施工提出的控制效果和設定的要求,很多施工建筑單位采用了一些沒有經過論證的工藝技術作為施工的技術標準,這種做法雖然能夠奪得建筑施工的權利,但是由于其施工工藝的不完善導致對建筑物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嚴重的損害了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有可能會危及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
2)施工工藝的重點亟待明確
根據規范提出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要求部位、特定工序等3方面的控制。特殊構件,指懸挑構件。規范將控制點放在了懸挑構件上要求抽取的構件中,有懸挑構件的需占50%以上,這需要施工中,對挑梁、挑板的鋼筋擺位要優于同點其他鋼筋的擺位。特殊部位,指內力作用較大的部位。如梁的跨中、支座處。架設墊塊,構件起拱時,應優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值。保護層厚度設置下應一刀切。特定工序,指綜合考慮澆筑、振搗等因素作用確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墊塊布置密度,應結合鋼筋級別,直徑、剛度具體布置;如梁工序中的振搗,應考慮構件的配筋率,綁扎的材料強度,采用適宜的工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才能突出機具,設備的應用范圍、特點,從而推動工藝進步。避免一根振搗棒,從梁用到板,從板鋪到柱的粗放型施工模式。
3)現有的科技檢測手段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對于目前來說,國內現有的對于重要構件的實體檢測的檢測方法、設備、手段的種類比較豐富、方法多樣。但是對于鋼筋砼保護層厚度測定而言,目前還缺乏統一的操作規程的分類、確定。導致建筑施工單位在實行檢測時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由于施工工藝上的不完善則會導致施工過程中產生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下文將會介紹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與相應的控制措施。
2.1 .1 現象
砼表面局部缺漿,呈現出無數綠豆大小的不規則的小凹點。
1)主筋沒有被砼包裹而外露,或鋼筋在砼孔洞中外露;
2)砼表面有超過保護層厚度,但其長度不超過截面尺寸1/3的無砼區域;
3)砼表面無水泥漿,形成分布不均勻、形狀不規則的蜂窩狀孔洞。
2.1 .2 產生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油脂過多,沒有達到充分潤濕。砼中有氣泡未排凈。保護層墊塊沒有正確安放,產生離析、振搗不足和漏振。配合比不標準,攪拌時間不足、不均勻,振搗不足和振搗過度。
2.1 .3 控制措施
修補前用水濕透,修補用的水泥與原砼一致,用水泥漿或水泥沙將其抹平,完成后,即用草簾或草席進行保濕養護。將補修部位的軟弱部分及突出部分鑿去,將外露鋼筋清洗干凈,修補前用濕麻袋或濕棉紗頭填滿,使舊砼表面充分潤濕,72小時后,使用的水泥與原砼一致用高一級的豆石砼搗實,安裝模板澆筑。用水洗凈,修補用的水泥與原砼一致,沙子用中粗砂,水泥漿的配合比為1:2-1:3,將砂漿壓入蜂窩內刮平,修補完成后用心養護。
結構砼工程中經常遇到裂縫問題。裂縫的出現往往引起人們對結構安全的懷疑與恐慌,因此應正確分析砼結構裂縫的成因、性質及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在建筑結構的設計、材料的選取、施工過程中采取措施控制裂縫的出現。在裂縫出現時能夠正確認識裂縫的性質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與使用性能。
2.2 .1 收縮裂縫
1)現象
多出現在還沒有完全凝固并暴露在空氣中的結構構件的表面,包括凝結收縮、塑態收縮、干燥收縮、碳化收縮以及沉陷收縮等收縮裂縫,這種裂縫既不寬也不窄。
2)控制措施
根據構件厚度選擇水泥品種,在施工過程中盡早的對其進行養護;較寬的裂縫對結構剛度和強度有較大影響,應盡早對其進行加固處理。
2.2 .2 溫度裂縫
1)現象
大面積結構的溫度裂縫通常狀況下是縱橫交錯走向無規律的,表面溫度裂縫大多在施工期間出現,貫穿的溫度裂縫發生在澆筑經2~3個月或者更長時間后,梁板類結構裂縫多平行于短邊,冬季縫寬夏季縫窄。
2)控制措施
選擇好原材料,用低熱或者中熱的水泥,以降低砼的溫升,提高砼硬化后的體積穩定性,選擇良好的礫石作為骨料,適當的添加添加劑。控制砼的攪拌質量、入模溫度、澆筑速度,適當的控制拆模時間和增配構造鋼筋。
2.2 .3 張抗裂縫
1)現象
通常在預應力設備的上表面或端頭出現,板面大多為橫向裂縫,在板角部位呈45°角;縱類端頭呈斜向,此外,也有部分言語應力筋方向的縱向裂縫和垂直裂縫。
2)控制措施
輕微的張拉裂縫可以不對其進行處理或對其進行簡單的封閉處理。嚴重的張拉裂縫將會降低結構的剛度,應采取加固處理。
2.2 .4 化學裂縫
1)現象
隨著砼澆筑時間的增長,砼表面會發生不規則的崩裂、剝落,內有白黃色顆粒,在梁、柱的板式構件的板底沿鋼筋位置出現縱向裂縫,縫隙中還夾雜有黃色斑銹。
2)控制措施
在出現裂縫后應先鑿去主筋周圍的被氧化的砼,銹用噴砂去除,最后用加套或噴漿方法修補。
2.2 .5 沉陷裂縫
1)現象
多屬深度或貫穿性裂縫,一般與地面呈30°~45°角或垂直,裂縫寬度與荷載大小及不均勻沉降值有關,溫度對其影響不大。
2)控制措施
與有關部門協商對結構進行適當的加固處理。
2.2 .6 構件制作、運輸、安裝裂縫
1)現象
砼結構構件在生產制作,運輸、安裝過程中產生的各個方向個深進或貫穿的各種裂縫,產生部位無規律性。
2)控制措施
縱向裂縫通常可以采取環氧膠泥或者水泥漿進行補修,橫向的表面細裂縫,可對其用環氧膠泥進行表面涂刷或粘貼環氧布玻璃,當裂縫較深時,采用灌注環氧或甲凝漿液、鋼板套箍或包鋼絲水泥等方法處理。
2.2 .7 預應力圓孔樓板板面橫向裂縫和縱向裂縫
1)現象
多出現在板跨的中部,一般從表面延伸到側肋,板面橫向裂縫寬度一般大于0.2mm,這種裂縫通常會造成板面裂通;構件養護處理后,板面兩側邊肋上會同時出現長度一般為50~300mm的不連貫的縱向裂縫。
后尺寸相差太大,高低不平,至使樓面頂棚的板縫處抹灰厚薄不一,產生裂縫。
2)控制措施
裂縫的總長度長度小于板長的1/3,寬度小于0.15mm時,可以用水泥漿進行封閉處理;裂縫寬度不超過0.2mm,并且沒有延伸到板的側面時,可以用水泥凈漿進行封閉處理。
1)現象
砼表面的厚度不一致,高低不齊,表面不平整,甚至在砼沒有完全凝固時,被人為的破壞等。
2)產生原因
有時砼梁板同時澆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然后用平鍬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準,表面不平。模板沒有支承在堅固的地基上,墊板支承面不夠,以致在澆灌砼或早期養護時發生下沉。砼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操作或運料,砼板表面出現凸凹不平的卸痕。
3)控制方法
不平整處可以用1:2-1:3的水泥砂漿修補。
1)現象
表面不平整,整體歪斜,軸線位移。
2)產生原因
模板自身變形,有孔洞,拼裝不平整。模板體系的剛度、強度及穩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體變形和位移。砼下料方式不當,沖擊力過大,造成跑模或模板變形。振搗時振搗棒接觸模板過度振搗。放線誤差過大,結構構件支模時因檢查核對不細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誤差。
3)控制措施
整體歪斜、軸線位移偏差不大時,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可不進行處理;整體歪斜、軸線位移偏差較大時,需經有關部門檢查認定,并共同研究處理方案。
1)現象
砼直角處發生局部掉落,造成棱角有缺陷不規整。
2)產生原因
砼的強度低,勻質性差。部分施工單位使用劣質施工建筑材料,達不到國家的建筑標準。
3)控制措施
對砼強度偏低不能夠滿足要求時,可按實際強度校核結構安全度,經有關單位對其提出處理方案。
就目前對于砼結構施工過程的工作開展來看,主要表現的問題在于技術規程不配套、施設分離、工藝技法落后等幾方面,但問題的本源還在于未能形成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的一套綜合質量管理體系,不能使質量控制工作進入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環中。首先,應該形成國家級砼測定技術規程,明確設備、操作、技術、評定、檢定等方面的要求及法律地位;其次,工程監督部門需繼續發揮行業主導作用,創造企業發展所需的技術環境,法律環境,建立穩定可靠、自我改良的良的良性循環監督工作體系;最后,明確設計單位對設計產品相關、后續問題處理上的責任、義務。
[1]陳松,李森鑫.淺談混凝土施工質量及其通病[J].中國市 政工程,2000(3):30-32.
[2]朱千琪.混凝土結構工程加固施工方案的優選[J].科技創 新導報,2008(10):12-16.
[3]林銀.淺談混凝土內外部缺陷處理.工程科學,2005(6): 12-19.
[4]宋玉石.談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科技信息, 2007(4):21-25.
TU71
A
1674-6708(2010)24-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