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杲君
衢州市柯城村鎮規劃建筑設計室,浙江衢州 324000
《城鄉規劃法》中確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內容包括:規劃區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
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近些年來,衢州市柯城村區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目的就是為了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對新農村的規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柯城區總面積609km2,人口41萬,下轄2鎮、8鄉、7個街道,310個行政村。柯城區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轄區內的村莊的各具特色,有城區型、近郊型、遠郊型、山區型,類型多樣,所以規劃編制的內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科學地編制新農村規劃呢?這是值得思考與探索的。
1)善于總結村莊存在的問題,正確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綜合考慮村莊的用地,發展方向,從節約土地的角度,整合村莊資源。對于舊村改造來說,新村建設的目的,也是為了能給舊村提供調整空間,給舊村內部的梳理提供條件。怎樣處理好個中關系,設計者的設計思路尤為重要。
2)鄉村規劃,不同于城市規劃,他有他的特點,尤其是村莊規劃,一個村莊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他有其自身的歷史,有其自身的文化,每個村都各不相同,村莊規劃的編制不能籠統地顛倒重來,必須尊重他的發展邏輯,用科學的眼光編制適合于他發展的規劃,包括建筑的風格,朝向的布置,市政設施的安排等等,只有這樣才利于村莊的向前發展,才利于帶動農村奔小康。
3)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以及上一層次規劃的前提下,充分聽取當地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意見。村莊規劃是與當地實際情況緊密聯系的,涉及到每戶農戶,涉及到村里的每條道路,每塊想要利用的土地,怎么改造才最適合當地人的需求,只有當地人才最有發言權,所以在編制過程中,需要認真了解,在各個階段都要征求當地村民的意見,及時的給予公示,同樣也使村民真正地參與到村莊規劃的過程中來。
4)將高質量的服務落到實處。村莊規劃應該是動態的,在確定規劃方案后,對村內每棟農房的建設,每條路的修建,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都應該做好銜接,及時地把規劃中不合理的內容給予修整,使規劃不斷完善,使其更適應村莊發展的實際。
不同地理位置的村莊,建筑風格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純粹地把城市的東西搬到鄉村,也許就會與鄉村特色格格不入,而且也不能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得到傳承。當然,也不能一味地生搬照抄。因此,在風格體現時,在外立面設計上要抓住當地的特色,在內部布局時要符合現代人的要求。事實上,從城市到郊區,再到山區,整個建筑風格是逐步變化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的,也是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當地人的生產、生活習慣相聯系的。例如,衢州市柯城區的幾條生態經濟產業帶,市區至七里,市區至石室、花園,都是很典型的。好的風格的體現,對于沿線、甚至片區的經濟發展都能帶來積極的影響。
其實,細究起來,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只不過有些濃一點,容易被人察覺到,有些淡一點,就被人忽視了。但是,在規劃時都應該盡力尋找,并且通過規劃,使它在村內有所體現,如從建筑方面、配套設施方面、甚至是村民家中,多種渠道都可以。例如,七里鄉均良村,培養出了一批國家棟梁,從這個村里出去的博士、碩士就有多名,是一個有著良好傳統的耕讀文化村;又如華墅鄉園林村,當地人多數為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后裔,有著興學重教勒碑禁賭的光榮傳統,也是一個特色文化村。規劃通過對這類村莊文化的保護、引導和發揚,村莊文化特色的挖掘,和文化風格的體現,不僅能夠使其成為村莊的名片,也可以讓居住在這里的村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這兩個方面基本上在全區的村莊都得到覆蓋,但是線路建設和村莊規劃的不同步性,使得村莊建設時,尤其是新村建設時,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因此在規劃編制當中,應該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避免土地浪費,或者重復投資。
現狀村莊的給水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市政供水;一種是采用壓力井。目前,市政供水正在不斷地普及,但是建設也有先后,在規劃時,對于能夠接入市政管網的,一定要考慮接市政管網,對于暫時不能接入的,應提出整治意見,并對水質提出要求。
農村的排水,除了城中村和少量的集鎮區村莊有條件接入市政管網外,其他的還是以自由排水和溝渠排水為主,那么,在規劃中,就應該確定排水形式,對于以自由排水和溝渠排水為主的,需提出整治疏通意見,避免造成水體污染,并為今后建設留有余地。
新農村建設中,垃圾收集處理、農村衛生狀況改善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并且,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增加了很多的衛生設施,農村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是,規劃中應該進一步提出廢棄物的收集處理方法,以及轉運地點的選擇等,為村莊垃圾真正有效地解決提供思路。
總的來說,一個好的村莊規劃,一個真正能用的規劃,他的編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只有設身處地地、全面地為當地老百姓考慮,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考慮,才有可能成為有用的規劃、成為好的規劃。
[1]陳錫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民日報,2005,4.
[2]王平.建設新農村.中國改革,2005,12.